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习情感研究

2016-08-23 18:47曾毓平
考试周刊 2016年59期
关键词:情感渗透初中地理

曾毓平

摘 要: 学习情感是学生学习中的催化剂,是认知活动的好帮手,本文在认真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就学习情感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影响及如何激发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情感以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 学习情感 初中地理 情感渗透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不同于情绪,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有稳定的态度体验。学习情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自豪感、学习自尊感、学习价值感和学习成就感等。近年来,学生的学习情感问题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育科学领域所关注,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指出:“没有感情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学生学习中的催化剂,是认知活动的好帮手,不重视学习情感,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在多数学生身上失效。学习情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何影响?应如何激发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情感以促进他们的地理学习?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学习情感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情感极易被激发,且认知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地理课堂中学生情感活动即学生从事地理学习的动机激发程度,如果把学习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比作汽车的发动机,那么学习情感就是汽车的燃料。学生的学习情感在地理教学过程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它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甚至调控整个学习的状态。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活动,当情感活动是积极的,学习者表现的特征为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无疑与积极情感活动紧紧相连,同时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情感对学生成就持续有积极影响,它的发挥又加强下一轮所产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实现良性发展。消极的情感则会如脱缰的野马,桀骜不驯,使事物发展走向反面。“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就是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教育者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

二、激发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情感以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

针对初一480名学生学习情感问卷调查,主要围绕学习兴趣感和学习成就感等调查,其中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居然占13%,学习中无成就感占19%。调查现象从更深层面反映出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能力的外层认知结构,忽视其内层元认知结构,使得学生学习情感的积极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产生对学习厌恶的现象。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感情决定着对情境的接近或回避倾向,从而影响着人的智能努力朝着什么方向或方面发挥。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情感是强烈的,如何发挥学习情感的积极功能,让地理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呢?

1.唤醒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兴趣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学习的原因,学生对地理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强化地理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情感,处于蛰伏状态时,对学习没有热情、兴趣,甚至无作为学习。所以唤醒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而学生学习情感的投入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导入《美国》这节课时,紧扣热点“令人揪心的马航MH370黑匣子搜索行动,哪个国家提供“拖鱼”和“金枪鱼”的两样搜寻设备?”(美国),用“活生生”事例导入,唤醒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紧接着设计的环节是交流“我眼中的美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由此拉开美国教学的“序幕”。再如:学习关于南极的自然环境,可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小企鹅的故事”,通过动画视频,充分了解南极的环境特征,让学生情因企鹅而发,在感兴趣的故事中获得新知,达到学习最佳效果。

2.激励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当学生的学习情感得以唤醒,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极大兴趣和热情,从而产生对学习的需要,教师此时要趁热打铁,就是激发学习情感,学生在需求和活跃状态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积极思维。思维活动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铺设探究问题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设出探求的最佳情境,例如学习“美国农业”,设计环节为“发现之旅”,通过在资料“2010年美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位次”中发现什么?引入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进一步通过读图引导分析: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及河流湖泊等,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通过视频资料“美国现代的农业”又发现什么?引入美国农业生产专业化、机械化等特点;通过观察图”美国农业带的分布“,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等。用循序渐进“问题驱动”,牵起勃勃奋发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杨帆破浪,继之舒疏,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需要。

3.鼓舞学习情感,强化学生内在学习品质。

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成功的欢乐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在积极体验中获得兴奋和快乐,感受知识的力量,这一切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上。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和进步的评价、鼓舞,对促进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此,正确评价、鼓舞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学习成果等,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就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在接纳每个学生的同时,要积极鼓舞每个学生,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鼓舞学习情感,让学生成就感产生积极的影响,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从而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品质。例如:在学习“大洲和大洋”时,设计其中一环节是“找一找”:一架飞机从非洲沿赤道向东飞行绕地球一圈,经过的大洲和大洋有哪些?许多学生并不能一下子很正确地找到,教师此时要不断给各组加油,甚至要注意各组学习情感比较消怠的同学,不留指导痕迹给予成功的暗示,当学生每次进步,借用杜鲁门母亲的话给予赞赏:我为一直努力的同学感到骄傲,同样我也为不断进步的同学感到自豪。通过鼓舞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理解新知,增强学生自信心,学以致用,强化学生内在学习品质,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世虎,巩增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5).

[2]李洁新.教学与情感互融[J].教育实践与科研,2013(3).

[3]欧阳芬.多元智能与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6).

[4]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出版社,2002(12).

猜你喜欢
情感渗透初中地理
情感教育让作文教学更精彩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