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鉴青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搭建校企政合作平台 共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钱鉴青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摘要]随着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院校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在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近年来不断探索的新课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探讨校企政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和运行模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校企政合作;职业能力;特色培养
随着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在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近年来不断探索的新课题。为顺应当前社会需求的新形势,“工学研结合、校企政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开辟了高职教育的新思路、新局面。
1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在就业过程中体现的不足
高校学生通过就业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是检验学生职业能力高低的最佳标尺。学校通过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能够总结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在就业过程中体现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职业道德感不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会直接面对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学生职业道德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而且对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产生影响。如果缺乏正确的就业引导和相关的培训教育,部分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对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没有认同感和责任感,频繁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
1.2专业实践技能较低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专业技能是被用人单位看重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不少毕业生成绩优异,证书很多,但在专业岗位上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即理论水平很高,实践技能低下。
1.3综合素质不高
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学生,将不再是一个以学习为目的的个体,除了具有岗位必备的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然而,部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如果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沟通能力差,很难在工作单位立足。
2“校企政合作”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模式
校企政合作包括校企合作和校政合作。校政合作最终的目的仍是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是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与企业的合作。不论哪种合作在高职院校中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我国的国情和体制下,校企政合作仍处于一个摸索阶段。为很好的达到校企政合作目的,培养具备更高职业能力的人才,一般来说,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校企政合作通常借鉴两种比较常见的模式。
2.1“双元制”模式
2.1.1“双元制”模式的概念
“双元制”模式最早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被提出。是指职业院校中人才培养需要经历两段式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院校,让学生学习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元是指企业,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掌握实际的操作能力[1]。这是我国职业院校借鉴的最普遍的校企政合作模式。即前几个学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后几个学期批量组织学生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包括“2+1”培养方式、“2.5+0.5”培养方式等。
2.1.2“双元制”模式的特点
“双元制”模式之所以被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借鉴,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强、功能性强、效果显著。
在该模式的实施中,除了日常对于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政府部分的资源渗入,对于实习实训环节,只要企业愿意提供足够的岗位,校方配备学生的专业辅导和心理疏导教师、并配合企业完成对学生的实习考核,学生就能顺利的完成最后的企业实习。在学生已经完成学校全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最后阶段的企业实习不仅能迅速的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利于职场角色转变,提高职业能力。同时,如果企业对学生的实习情况满意,在学生有意向的基础上也可以为自身引进人才,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但“双元制”模式在实施中存在一个弊端,即学校和企业在培养内容上存在难以协调的问题。企业的实践在检验学校理论知识的同时,无法解决学校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环节脱节问题,这将不利于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取得很好成效。
2.2“三明治”模式
2.2.1“三明治”模式的定义
“三明治”模式最早是在英国职业教育中被提出来的。是指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交替接受相应的技能培训和理论教育。总体来说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工学交替。
2.2.2“三明治”模式实施的条件
“三明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困难。首先要建立校企共同认同的课程培养计划,最好可以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教材中融入企业的实例,这样在学生完成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后走上企业实习岗位更容易上手,实习更具成效。
另外,从学校角度说,需要更大的勇气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学期概念。在部分高校中,工学交替中的“工”放在了学生的假期,即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但是假期时间毕竟有限,不能让学生深入到实践中去,同时耗费大量的精力,也占用了学生的假期时间。只有打破传统观念,在每个学期中安排的课堂教学和企业培训实习时间各占一半,让学生及时将学习的知识点融入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学中用,用中学的目的。
然而,实施该模式的要素是企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般说来,企业的运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提供实习场所和培训,参与学生培养,会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企业并非教育类机构,如何培训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校企双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2.3“三明治”模式的优势
“三明治”模式除了具备“双元制”模式的优点外,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通过工学交替,能及时的认识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实习时可以实践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返校后可以针对性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而实践过程的积累不仅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而且强化了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在实现校企政合作过程中,无论借鉴哪种合作模式,或者采用其他的合作模式,相对传统教育而言,都让学生具备了更高的职业能力。达到了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专业和职业结合的效果。
3学生职业能力在“校企政合作”模式下的提升
校企政合作平台的搭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政府三方资源的融合,无疑比学校单方面的培养更全面、更深入、更符合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3.1校企政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在教书育人中担当着重要角色,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育人水平。在高职院校中,教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重理论,轻实践。不少教师毕业后直接到学校担任教书工作,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取得专业相关的从业资格证,甚至不清楚本专业当前的市场需求情况、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而高职院校是本着向社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为目的,对动手能力的要求比理论知识的掌握相对要高一些。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来说,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校企政平台的搭建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有了校企政的合作平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走向社会参加企业实习。校政合作的情况下,在政府的帮助和引荐下,可以批量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及周末时间赴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培训和企业的实践,与企业员工交流。校企合作的情况下,教师进企业学习更直接、更便于交流。从一些校企合作的实例来看,暑假安排部分老师去企业学习的效果非常好,企业也非常乐于接纳学校教师,部分教师可以在实习期间对企业员工进行孵化培训,帮助企业员工增长理论知识,企业员工帮助学校教师参与到具体的工作项目中去。这是双赢的一种交流模式。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过程中,企业参与对教师实践的考核,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的提升。回到教学工作岗位,教师将企业所学结合课本知识,更利于教学。
同时,学校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可以建立实习基地,为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仅为今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期学生与企业的交流搭建桥梁。
3.2学校实施特色培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校企政合作模式下运行的职业院校,应该有更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应该充分利用校企政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企业政府资源,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更有效的方法实施特色培养,更好更快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2.1齐抓共管,校企政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在不违背教育部颁发的教育大纲前提下,由校企政三方通过研究探讨,共同制定出在校学习期间的阶段性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培养计划、实习培养计划等。在课程培养计划的制定中,特别是对于专业课程课时的分配上,企业通过实践摸索和对员工职业能力的观察,有更多的发言权,校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开设更多满足社会需求、贴合企业用人标准的课程。通过改良的人才培养计划将更实用、更灵活。
3.2.2课堂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在践行校企政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采用包括课程竞赛、小组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这些改革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2.3奖励措施,激发学生“正能量”
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评奖评优活动。除了国家、校级奖励外,在企业和政府的支持下,可以利用专项资金作为对学生学习、活动和竞赛的奖励,并由校企政三方共同制定奖励标准和奖励制度,让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而且积极参加活动和竞赛,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激励措施,让更多学生学先进、争先进,从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优良风气。同时在奖励措施实施之余,也要适时的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激发学生“正能量”。
3.2.4德育为先,提升学生思想品质
在高校中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积极推进“大思政”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同时注重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引导学生从学生时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培养优良学风和考风为主线,加强学生诚信教育,诚实做人。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3.2.5文化导入,培养学生职业爱好
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打造极具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爱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以学生团体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和竞赛活动外,还可以将企业的文化引入到班级体中,大部分企业有自制的员工手册和规章制度以及结合企业特点的文化制度。例如有些校企合作的班级,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员工的要求如出一辙,学生每天上课会和公司员工一样穿印有公司LOGO的工作服,会有类似企业制度的班级制度,以及以企业精神为导向的团队精神。同时,像企业组织员工开展的素质拓展训练也被引入了班级中。有些特色班级则自主组织开展多项素质拓展训练,这些举措不仅培养了特色班级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而且有效的激发了团队成员个人潜能,为他们今后更好的适应职场生活奠定了基础。
3.2.6政企参与,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态度
邀请政府、企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到学校做主题演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培养学生
积极的职业态度。一般来说,企业成功人士的创业历程、政府、企业工作人员向学生讲述他们眼中的职场新人,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课题。同时部分企业员工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谈谈自己在就业、工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避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走弯路,在学习期间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而学生在企业和政府的支持下,也可以走进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了解企业文化、车间生产流程等。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竞争激烈,如何让学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潮下,深受用人单位青睐,还需要高职院校有勇气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并积极寻找适当的途径搭建校企政合作平台,主动与企业、政府对接,在企业和政府的支持下,探索人才培养全新模式,努力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什么是双元制[OL]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E5%8F%8C%E5%85%83%E5%88%B6.
[2]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
[3]熊荣生.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存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3).
[4]柴福洪.何谓“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
[5]陈霞.“职业技术教育”概念解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6]菲利克斯·劳耐尔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1(4).
[7]张萍迦英国高等学校“三明治”教学模式简介[J].上海高教研究,1990(7).
[收稿日期]2016-01-10
[作者简介]钱鉴青(1987-),女,安徽桐城人,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助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面:大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73(2016)03-0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