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芳
(南京市华电中学)
巧设历史导学案,实现多元化教学与评价
靳芳
(南京市华电中学)
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广,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要求更高,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应新课改的理念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设计出合理的导学案,将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嵌入进去,则很有助于实现历史学科的多元化教学与评价。
利用导学案进行多元化手段教学,总结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导学案,先学后教,组内先教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在学习一些难度不大的新课时,教师应首先用设计好的导学案把任务布置下去,由划分好的小组成员在组内自学,不明白的先向组内的“小老师”请教。
试验证明,“先学后教,组内先教”让学优生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他们在自学和教其他组员的时候不断练习巩固,掌握知识点很牢。
但这种方法下,很多学困生会躲在组内开小差,需要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来回巡视,检查每个人的完成情况,并在导学案上标注,督促学生自学。
2.利用导学案,组内互补,组间合作
历史课改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讲授单个知识点容量较大的内容时,应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
先在导学案上将一个大知识点任务分解,分配到各小组,由每组成员讨论得出一方面的结论,并在导学案指定位置记录。汇总各小组的结论,教师最后补充,学生把最终结论填写到自己的导学案上。学生通过参与探究,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为了防止有的学生在分组探究时走神,导学案的设计是分个人和小组的,个人学案的知识部分分为两块,前一块用于写个人分析出的要点,后一块则用于记录汇总的要点。小组学案则由本组记录员综合全组的意见填写,如不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探究合作,就无法完成自己那一张学案,最后评分的时候自然落后于他人。
3.利用导学案,先学先练,练完再教
让学生自学能充分锻炼历史学习能力,但是如何确定学生确实自学了,如何检测自学效果,也是需要注意的。使用导学案首先将本课重难点列出,标明学习要求,让学生自学,同时,每个知识点另附2~3个小题作为练习。待学生自学知识点并解题后,再讲评,最后把知识点系统整合。
“先学先练,练完再教”能充分开动学生脑筋,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遇到灵活题目也能发挥。但是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强,如果是陌生又难度高的内容,还是很难掌握的。实践结果也证明了在教授新课,特别是考点多、考试要求高的课,不适宜多用这种方法。但是在复习课中,这种方法就具有很好的效果。
使用导学案进行多元化教学,并不是教师不教都让学生自学,而是把要教的内容提前分解体现在导学案上,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评价不仅可以检测教学效果,也明确了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要求,令学生有明确的方向。评价形式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和全面的教育功能。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个人导学案的完成分数
导学案是课堂自学与组内教学效果的体现,要求学生使用黑笔填写个人学案,做第一次自学,用蓝笔记录组内讨论的结果,最后用红笔订正讲评的题目,反馈结果一目了然。教师只需按照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2.课堂表现成绩计入导学案专门部分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我将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也纳入评价计分的范围。每节课的课堂表现如果单靠教师汇总,是很难全面的,如果在导学案上设计出专门的部分用于小组记录员记录,就很方便了。学生为了不在课堂表现中被比下去,对于问题都会认真思考并尝试回答。回答问题不仅计个人得分,还与小组考评计分挂钩,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同时,还会提醒上课走神开小差的同学集中注意力。
3.预设导学案指导课后活动并评分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可以安排几次课外活动课。由于学生未必懂得如何开展活动,可以预设好导学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可设为编写历史舞台剧,开展对历史人物功过的讨论等,分个人学案和小组学案,小组之间还要进行比赛。兴趣活动对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也是一种考验,还能让那些在课堂上学得比较吃力的学生找到另一种可能获取好成绩的途径。
4.小组导学案计算组内合作最终成绩
由于学生确实存在基础差异,而分组教学对学优生的锻炼更是明显,单纯的考试考核必然呈现两极分化,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在考核中特别可以加入小组成绩一项,即小组成绩为优,则全员这一项成绩为优。学优生为了更好的小组成绩也会帮助学困生。
几种评价方式,最终都可以通过统计导学案进行汇总,再在应用时灵活处理,基本能体现出学生学习效果。由于评价多元化,也给了学困生追赶学优生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笔者经过近两个学期尝试,实行了以上几种分组教学和评价方法,所实验的班级的历史考试分数有所提升,而不考试时对历史问题的探究也不再是一片空白,学生遇到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应该可以说是多元化手段尝试所取得的功效吧。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