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困境解析

2016-02-16 04:50:41余世建王瑞兰
职教通讯 2016年14期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职业精神高职学生

余世建,王瑞兰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困境解析

余世建,王瑞兰

摘要: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面临多重困境,从人生目标定位、意志力、人际交往、敬业精神等方面探究深层原因,得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良好的职业精神。由此,建议高职院校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着重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深入透析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缺失的成因,并从教育主客体、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平台、教育理念等诸方面开展探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培育;困境;成因

当前,高职生在校人数已占我国高校在校人数的半壁江山,对高职学生而言,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仅仅掌握娴熟的技能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拥有高尚的职业精神,具备准职业人的职业素质,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助推力。何谓职业精神?黄红英认为:“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自己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是以职业理想为前提,以职业道德为支柱,以敬业奉献、自觉承担职业责任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和态度”。[1]随着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但需要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更需要具备良好敬业、勤业、创业、立业等职业精神的员工。一项针对212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职业精神品质。企业所欣赏员工的品质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爱岗敬业、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分别占73.4%、64.2%和61.5%。[2]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十分重要。

一、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面临的困境

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精神的培育,关乎国家、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职业精神的培育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困境在哪里呢?通过具体分析,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生目标游离不定,职业定位模糊不清

为数不少的高职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文化层次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自中学时期起,就养成厌学、过于依赖家长的不良习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决定都由家长代劳,自己不愿意思考相关问题,只是扮演决策的执行者而已,至于执行的效果也就无所谓了。思想不求上进,奋斗目标缺失,方向感迷茫。在此背景下,学习沦为被动的应付差事,更不要说主动思考问题、规划自己将来的职业,直接结果便是职业目标不明、职业定位模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迷茫。

(二)意志力薄弱,惰性思想严重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群众各方面条件均已大大改善,接踵而至是很多人缺乏执着的探究精神,尤其是高职学生对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听之任之,缺乏探究意识,没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整天做白日梦,想着如何一步登天,缺乏穷根究底的钻研精神。出现不想干事、不敢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的尴尬局面。对出现的问题能推则推、能拖则拖,严重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如不及时制止,极容易滋生跟风、随大流的思想。

(三)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国外资本主义等不良因素对国人的影响与日俱增,尤其是青年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中把物质利益当做第一位,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严重背离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缺乏正确的“义利观”。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宁愿自我压抑也不愿和同学倾诉,以求得共同解决。独守“独生子女”沉溺于个人世界的做法。尤其是家庭电脑持有率大幅度提升后,很多高职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打游戏、购物、聊天、冲浪等虚拟网络中度过,加剧了特立独行生活习惯的形成,语言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大幅度减退。

(四)敬业精神缺失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做事情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例如,担任班干部目的是评先评优中获得优先权;为集体做事情是为了捞取某种名利或者政治资本(如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顶岗实习的目的是顺利拿到毕业证书等。甚至于读书的出发点便是拿毕业证,至于学到的知识多寡则无关紧要,缺乏心甘情愿做事情的决心和意识。对所承担的工作缺乏敬业精神,具体表现便是,相当部分的学生干部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缺乏责任心,进而影响了整个群体氛围,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后果严重。

(五)德技均未受到重视

很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德技问题,特别重视德技关系问题,如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德技双馨、勤学笃行”;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校训是:“德技并重,知行合一”。校训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高职学生品德和技能要齐头并进,有才有德,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但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不良思潮和高等教育扩招到来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思想被侵蚀、品德出现滑坡,在上课出勤、评先评优活动中,说谎、欺诈等丑恶现象不时出现;和家长、教师相处过程中,该现象也时有出现。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受到社会急功近利观念影响,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忽视职业精神培育。高职学生由于高中(中专)时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高尚职业精神培育更是天方夜谭。

二、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困境的成因

面对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困境,应分析原因,找到出路,便于更好的解决问题。特别是作为培养主体的高职院校和作为培养客体的高职学生,应担负起走出困境的重任。与此同时,大众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不可缺少。然而,具体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困境的成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养主体不重视职业精神培育

高等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场所,其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学校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更新均应该体现职业精神,每个教师的课堂授课亦然。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只重视知识点的讲解和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精神的培育,认为职业精神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学生自然会明白,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完全没有体现职业精神的培育,只是一味地注重技能的发展和培育。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3]与此同时,职业精神培育短期内很难奏效,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没有开设该课程,唯一有关联的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就业指导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简单地涉及,缺乏应有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很难奏效;就业指导课本身就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很多课程由相关教师兼任,甚至沦为部分愿意授课但又无合适课程老师的战利品,授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培养客体忽视职业精神的培育

作为一名高职学生,已是准职业人。不管自己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对所从事的工作抱有巨大的热情,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如果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完全不顾及职业精神,结果非常糟糕。而职业精神好坏并没有硬性的标准来衡量,不像其他科目有统一的笔试、机试亦或口试等,如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计算机省二级等,容易误导学生产生无所谓的心态。相当数量的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要求是收入待遇好些,工作轻松稳定些,最好是大中城市,最想去外资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事业单位。[4]其直接结果便是,他们不能专注于一份工作,频繁跳槽;由此导致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眼高手低,缺乏专一的职业精神,尽可能减少录用高职学生,转而录用其他类别的人才。

(三)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阻碍职业精神培育

很多高职院校都由中专或者技校升格而来,软硬件欠佳,特别是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校园文化底蕴。授课模式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一根粉笔、一张嘴”的原始填鸭式教学状态,阻碍了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即使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设备),因教学管理的不完善,师生间缺少必要的交流沟通,师生活动少,授课效果一般。高职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提起对职业精神的兴趣,更不要说更高层次的培育了。此外,即使有职业精神培育,但缺乏时代感、创新性和生动性,高职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职业精神的精髓学生却没有把握。

(四)落后的教育理念阻碍职业精神培育

国家兴盛根本上依赖于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教育中去,而职业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要发展得好,必须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出符合国际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当前情况是,国内培养的人才很多属于“高分低能型”,严重缺乏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究其根源,部分教育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味地追逐分数,缺乏必要的实训场地和指导教师,即使有,也没有完全地发挥作用。故教育部门应该反思之前的做法,并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改革和创新。

三、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对策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应该在职业精神概念的指导下,形成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职业精神。大学生职业精神是大学生在求职与参加工作前后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等,是一个人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的反应并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事业成就。[5]高职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根据专业特色与职业工种,逐渐形成与所从事工种相对应的职业素质与要求,便于毕业后直接上岗。但是,高职学生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术型学生有所异同,应突出高职学生学习技术(技能)为主要目的和首要任务,为将来更好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重视职业精神的培育

将职业精神培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成为和就业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同等地位的公共必修课,为职业精神培育提供制度保障。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不同岗位的共同特征,制定有效的培养方案。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引导学生将职业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利用食堂、教室、宿舍、图书馆、操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锻炼学生的卫生习惯、纪律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加强职业精神培育的师资建设,固本强基,从而保证有效的教育效果。

(二)适时督促受教育客体,完善职业精神培育

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案例,向高职学生阐明职业精神的重要性,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职业教育,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式。这些国家经济之所以发展的如此之好,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拥有技艺娴熟、精神高尚的技术工人。作为准职业人,必须以提高职业精神为己任。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在实践过程中体验职业精神,特别是通过学院组织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机会更多地了解企业文化和精神,获得企业的认可,最终得以实现自我价值。

(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职业精神的培育

高职院校在向学生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精神。前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重视程度,创新该课程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为职业精神培养奠定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有专门论述职业的相关内容,要充分利用该课程论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信念、思想品质等内容,突出与职业精神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学以致用,将职业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着力培育职业精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要把职业精神的培养确确实实地落到实处,必须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由上至下重视的良好局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特别是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因此,每个教育者都要以此为契机,抛弃落后教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起符合现代职业要求的先进职业精神理念。

总之,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加强职业精神培育利于增强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明智之举。同时,注意培养、改革的力度,要和社会可承受度相结合,结合我国高职学生的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力争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破解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难题,共同促进高职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红英.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J].职业教育研究,2010(2):60.

[2]王宇苓.关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1):46-48.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4]林茹.高职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7(4):130.

[5]王朝东.求职困境下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2.

[责任编辑秦涛]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4jyxm534);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项目编号:2014gxk114)

作者简介:余世建,男,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瑞兰,女,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4-0029-04

猜你喜欢
职业价值观职业精神高职学生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25:52
民办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策略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1:49:59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16:49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27:21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9:01:31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考试周刊(2016年82期)2016-11-01 10:17:45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测评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1:25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