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斌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姚文斌
摘要:对高职教育课证融通的必要性、现代港口设施机械与电气技术融合特点及对技术工人要求的变化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电气控制技术与机械技术互补的课程结构及以中、高级维修电工为主,兼顾钳工、特种设备操作工的能力递进课证融通的课程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方案;课证融通;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
1996年9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3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提出:“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为学生获得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实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与专科学历证书相互融合的‘双证书’制度”。这些都为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一)高职教育课证融通的必要性
面对新世纪知识社会的挑战,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在高职教育中沿用多年的学科结构为体系的人才培训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需要。自2004年起,高职院校逐步打破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模式,开展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企业及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缺失,导致从企业岗位标准到学校专业人才培育标准之间职业标准的缺失[1],始终困扰着改革的发展及效果,而课证融通则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高职教育课证融通的改革思路
在借鉴加拿大CBE、德国双元制基础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陈丽能院长提出,通过分析职业标准、典型岗位职业工作项目与任务,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学历要求,使得“职业标准、岗位标准”经过研发后成为“专业标准”,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总体内容框架与指导性纲要。按照专业标准合理安排与岗位群应职应岗能力需求适应的课程类型、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块,形成学生的职业技能。
1.以产学合作为途径。课程体系的建构及课程开发,要符合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趋势,建立在行业、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2],因此,要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全程参与下,进行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的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和课程的评价。
2.以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要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过程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职业能力递进为主线。根据认知规律,课程体系中职业能力训练的课程设计,应贯彻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从专项到综合,形成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的递进体系。
4.以职业标准融通为手段。职业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是职业资格的评判依据。[3]职业标准除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外,还包括职业环境与条件、教育水平、职业道德内容,要具体分析已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能力要求,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要将职业标准作为课程教学考核标准,融入到一门或相关课程的评价体系中。
(一)现代港口设施技术及特点
1.电气控制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相互融合。随着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港口物资流通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对港口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运用现代科技,实现港口设施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港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港口起重运输设备向高效率、高速度、高载荷的方向发展。同时,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大量使用,不仅大幅提高了起重机的工作效率,也为安全可靠的工作提供了保障,国外港口矿石卸船效率达6 000t/h、煤炭卸船达5 600t/h,上海振华重工制造了起重量7 500t的全回转浮式起重机。
2.技术创新与变革周期的缩短。当前,正处于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技术创新越来越快,根据IBM在1994年的统计,技术行业半衰期为3年,即3年后有一半的技术已经陈旧,计算机知识的半衰期为1年,即1年后有一半的只是已经陈旧,变革周期由于技术创新和改革周期地缩短而大幅加快。
3.工作岗位复杂程度的递增。工作岗位复杂程度的递增,以岸边吊工人所需要了解的维护手册而言,现在普遍有200多页,是20年前的5倍。
(二)对技术工人要求的变化
1.要求掌握技术内在内容增加。随着港口设施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设备和工作过程越来越依赖基于系统集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的集成,掌握单一职业的特定专业能力,已经越来越难以胜任这些设备的维护工作。
2.所应具备的再学习能力要增强。随着技术更新周期的加快,今天的新技术,明天就可能过时,因此,对技术工人的再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开发。根据现代港口设施的技术特点及对技术工人要求的变化,形成电器控制技术与机械技术互补的课程结构及以中、高级维修电工为主,兼顾钳工、特种设备操作工的能力递进的实施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一)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统一
按照维修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模块要求、设置课程等,实现了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的一体化,具体如表2所示。
(二)课证融通的课程评价
基于“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课程评价体系。[4]依据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有关要求,应试者必须完成应知、应会的考核,达到标准,方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保证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考评有效对接,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的评价标准,部分课程(如电气控制及其应用、电气高级维修技术)根据中级、高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考核,在课程通过考核的同时,获取中级、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其他课程也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应知、应会进行考核。
表2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总之,实施“课证融通”需要熟悉专业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其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详细的分解,并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中分步实施,只有在课程中体现职业标准的要求,才能做到真正的融合,而不是仅仅为形式上获得双证书。
参考文献:
[1]王淑文.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5):109-111.
[2]刘晓欢,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4):78-79.
[3]来建良.高职教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以机械类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 (5):123-126.
[4]李月芳.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15-18.
[责任编辑秦涛]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3年研究课题“基于‘课证融通’的高职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姚文斌,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4-0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