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沐华
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金子初级中学,湖北 恩施 445000
初中数学课堂引入教学探究
许沐华
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金子初级中学,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课堂引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和学习数学的主动积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高效的课堂引入是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策略
一部优秀的电影、一项优秀的课题汇报如果能配以优美的动画制作,以及宏达的开场场景,必定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点,从而促使观众紧跟题头的影子逐渐深入。一节成功的教学课也需要一个好的“片头”,以此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哪些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以此让他们能紧跟老师的课堂接节奏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老师们在课堂上能够巧妙的运用合理的引入,一定程度上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整节课中思维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学习效率肯定很高。
通过查阅文献,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引入,王杰航在《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提出十个实例:复习引入、作业引入、目的引入、悬念引入、游戏引入、趣题引入、史话引入、故事引入、实践引入、讨论引入[1]。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引入教学就是要通过不同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去温故、探索、知新,需要学生能够去开动脑筋,围绕老师的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结合相关的引入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积极地参与、投入到课堂中去。如何实现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课堂激发欲望
一般情况下,一节成功的数学教学,它的课堂引入占5分钟,也就是说,一节课有1/9的时间在引入。整改过程是整堂课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从另外一门课程过渡到数学课堂,需要一段时间去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次是对初中数学而言,课前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即将要学的新知识点有一个大体的认知和了解,这需要老师充分的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欣赏都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因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转变为学习动机[2]。具体来讲,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一堂课的开始阶段,作为教师需根据教学场景及知识点,结合相关的引入方法迅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尽快“拉”回来,明确这是数学课堂这样一个情景,再加以不同的引入,如分组、默写公式、互相提问等话题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3]。
(二)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所有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连接,因此,老师在课堂上不是必须灌输知识才是教学,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去挖掘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实例。如,我们在讲《垂直》时,可以通过生活的住房进行讲解,什么叫垂直,就是互相、特殊的位置关系、对顶角和邻补角均为直角,进一步引导什么是垂直线?会用三角形和直尺画垂线,理解垂线性质,探究得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垂线段与垂线、线段的异同点)。
(三)规范的语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实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好与坏直接与老师的语言息息相关。语言清晰明了、干净利索、富有磁性一定能感染学生的听觉,他们也能更好的融入到学习中来。
二、设置情景搭建平台
所谓情景,简单的理解就是课堂教学不是一潭死水,不是“一对多”量变,它强调的是把有效的教学指向学生有意义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带着强烈的目的性来学习新知识,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以及问题解决[4]。
(一)故事设景。无论是什么课堂,生动的故事总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个生活,能够身临其境的故事,能快速的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故事的情节及结尾处,通过故事的悬念,促使学生把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二)动手实践。毛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枯燥的知识点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厌旧,也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想从概念、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时可见的物品,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发现数学结论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
三、温故知新完善体系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任何新知都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和升华。学生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和巩固,如果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一部分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会有知识过渡的障碍。在上课开始对旧知识的复习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于接下去的内容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不会感到内容的脱节,又有益于知识链的形成。
(一)类比引入。就是教师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行比较归纳,帮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并找出一定的规律,从而引入新的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抓住其发生过程、内涵、结构、性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相似性来设计问题的引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二)衍生引入。根据新旧知识的特点和联系,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自主学习单。让学生在上课开始就进入解题模式,在解题过程中,迅速静下心来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开始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回顾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并且自然会对新的知识内容进行联想和迁移。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引入设计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细水长流的过程,最终结果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与验证。
[参考文献]
[1]杨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6):127-130.
[2]沈中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数学课堂课题引入的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6):158-160.
[3]谢飞.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浅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3):100-102.
[4]潘振嵘.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尝试[J].数学通讯,2002(11):12-13.
[5]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8-01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