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利
【摘要】中考语文试卷注重对材料的整体感知、获取信息、理解分析、探究体验、想象联想、评价欣赏等方面的考查,掌握中学阅读理解学习策略至关重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书本教材的学习,学会阅读,重视语言表达。
【关键词】阅读理解 策略 语文基础 书本教材 阅读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02-01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失分最严重的当属现代文阅读。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分析的文章不可谓不多,操练过的更是数不胜数。耗费了那么多的心力,为什么还出现失分如此严重的后果呢?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学生缺乏阅读理解学习的相应策略。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顺应发展潮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不断的改革创新,开放探究型试题越来越多。选文以课外为主,内容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等诸多领域,充分体现了人文性与时代性的特点。它注重对材料的整体感知、获取信息、理解分析、探究体验、想象联想、评价欣赏等方面的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检索信息能力、理解能力、欣赏与品味能力、个性化的评价能力、迁移运用能力等,强调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把握,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独到见解,让学生在答题中也能张扬个性,激活灵性和悟性。所以考试要想获得高分,必须掌握相应的策略。在此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拼音汉字这些是语文的最基本的知识。它们很散乱,不好掌握。但是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连识字都不过关,还谈何理解呢?又如书本上有些要背诵的经典段落,很多师生都认为没有背诵的必要,因为考试所占的比重很小甚至不考。殊不知这些经典语段的背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语文素养提高了,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才能提高成绩。
二、重视书本教材的学习
如今语文阅读理解的选材往往出自课外,这就让很多的老师学生认为书本教材已经不再是考试的重点了,认为它们已经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只要多看看课外文章,多做做一些名家的文章就行了。如果我们仔细的分析一下历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就能知道,虽然考试选取的文章都是出自课外,但考试的要点都是紧扣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知识点来出题的。所以说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一定要重视书本教材的学习,书本教材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是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必由之路,切不可轻视。
三、学会阅读
有很多学生在阅读时直接看文章,忽略了题目。却不知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阅读题目,因为题目就像人的眼睛,透过题目就能了解文章的内容,正如透过眼睛可以了解人的心灵一样。初一有篇文章《安恩和奶牛》,即使我们没有读过这篇文章,也能清楚的知道本文的主人公是安恩,主要事件与奶牛有关。由此可见,看题目很重要,它对你的答题会很有帮助。其次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去粗存精,多注意作者表述情感观点的语句。初中的现代文阅读,题目并不是很难,大多是通过一两件事或景或物来反映人的精神风貌。如2014年淮安市中考语文卷的《胖石匠》、2015年的《最美的对视》等文章。对于叙事描写你在结合题目的情况下可大致看看,重点是品味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因为这些语句,往往是作者的主要感想,是文章表述感情的关键。
1.学会筛选信息
近年来,中考阅读题目的设计趋向于主观题,这就要求生必须具备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而怎样才能快速有效的筛选出有用信息呢?这就要求生必须结合题目的要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然后辨别比较材料并分类整理。找寻答题所需要的重要的信息和材料;最后将找寻出来的答案进行归纳概括并表述出来。在筛选信息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将问题回归文章,紧扣中心组织答案。
2.学会理解重点字词语句
理解词语是阅读题中包容众多、覆盖宽泛且层次较高的题型,涉及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准确运用、词语的表达顺序、词语的深层含义、词语的表达效果等。要想好好的理解重点词语,必须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从主题入手,从全局考虑,避免以偏概全,注意该词与上下词语、上下文句的关系;从词语或词语所在的句子出发,联系一定的语言环境,从作者的思想感情、语体特点、作品风格等方面理解揣摩,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微和妙处;从“准确”“周密”“简明”和“生动”的角度去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语句的品味同样是阅读题中出现较多的题型,涉及理解句子的特定内涵,辨识句子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方法,品析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等。这类语句常常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能揭示文章主旨,体现作者意图。要想做好这类题目,可从修辞特点,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明确内涵,依托写作背景,围绕写作技巧,紧扣思想感情,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句义。理解句子的作用,还要注意不同语句的表达方式的特点。
3.学会根据文体特征答题
阅读是答好题目的前提,要答好题目,不仅仅要读懂文章。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没有掌握相应的方法,也不会答好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文体知识,只有掌握各种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能上路子。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三要素的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这些都涉及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内容。又如解答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题目,必须掌握记叙文中的描寫方法及作用的理解;说明文中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辨认;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归纳。回答此类问题,应把握试题题干的要求,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细读文章,结合平时所学的有关表达效果的常识,进而分析、比较、概括。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这样也就减少了失分率。
四、重视语言表达
中学的阅读理解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很多同学答题不规范,表达抓不住重点,这与老师缺乏正确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老师往往重视对观点理由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语言表达的评价,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语言表达不够重视。老师必须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有评价学生语言表达的意识。同时还要有意识的引导生评价同学答题时的语言表达,老师不妨将学生的答案展示出来,学生透过比较甄别,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它还要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积累、感悟、再积累、再感悟,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