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信息文化

2016-01-13 01:17范海秀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5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渗透

范海秀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于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而言其在教学中的教学思想、理念也是要随之进行一些转变的。就现今的中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来说,实际的课程教学要求,正在从信息技术的工具论教学模式逐渐的向文化论教学模式转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就需要实际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师 渗透 信息文化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48-01

信息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在当今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育理念,计算机教育、教学本身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就包括向其学习者传递、渗透信息文化。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计算机教室需要将有关信息文化的理念、思想等贯穿和融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魅力、感受到在课程学习中的乐趣。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体现信息文化的课堂教学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也是开展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

1.信息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1.1信息文化的概念及范畴

信息文化是现代社会活动中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泛应用下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其和其他文化一样都涵盖了物质形态、社会规范、行为方式和精神形态几个方面[2]。物质形态的信息文化,立足于社会信息和信息资源方面的累积和沉淀,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信息技术领域中信息资源系统和信息技术体系共同实现;构建了物质形态的信息文化。规范形态的信息文化,指的是在信息活动中确立的相关准则、制度,也是种信息文化的表现方式,而这种形式表现的信息文化实际上就是社会信息活动的基本依据或者说是要求;以行为方式存在着的信息文化是伴随信息交往过程、信息技术力量、资源形态的发展、拖拽而不断更新、完善的。从精神观念的角度来看信息文化是建立于人类信息世界中的、隐性的、历史的思维模式,这就使得信息文化具有了独特性的价值和观念系统[3]。其中,物质形态的信息文化与作为社会规范的信息文化造就了信息文化的物化基础,其是广义上的信息文化。而作为行为方式和观念的信息文化实际上对信息文化的理性分析。在很多的著作中,人们更倾向于将信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观念和行为方式,这样的信息文化可被归结为狭义上的信息文化[4]。

1.2 信息文化的内涵

信息文化是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在这样的特征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形态。信息文化属于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数字文化,其与传统我所理解的文化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信息文化是运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的延伸。

2.如何在计算机课程中渗透信息文化

2.1 加强信息文化的研究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所研究的文化理念需要人们的学习是要有很强的发展性和持续性的,因为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更新速度远远要高出大多数人思维、理念的更新速度,信息技术工作者往往都是一些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的渴求者。而对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而言,教师如何将这种对于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的渴求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这实际上也就是信息文化的传递。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计算机语言、编程等方面内容应该作为教学和学习的重点,而一些基本原理、理论、发展历史的讲述让学生作为了解也是必需的。如在进行计算机构成的讲解时,就完全可以给学生多讲解一些计算机以及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主要的品牌、具体部件的厂商等等,以此来打破技术、操作与练习的固有教学模式,从而将文化的观念逐步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来。

2.2 实现计算机课程的价值做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可以说,计算机课程价值是否明晰,决定着相关技术能否在真正的生活中真正的发挥作用。我们要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特别是从科学、技术、社会和人文领域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5]。可以说,从计算机课程诞生的那天起,科学与人文就是一对相互关系的名词。“要是科学和技术成为任何教育事业中基本的、贯彻始终的因素;要使科学和技术成为儿童、青年、成人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以帮助个人不仅控制自然力和生产力,而且还控制社会力,从而控制塔自己、他的抉择和他的行动;最后,要使科学和技术有助于人类建立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以促进科学发展而不致于为科学所奴役”。从概念角度来说,科学与人文是可以分开探讨的,因为这两方面的知识体系有所不同。但是从存在上来说科学与人文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6]。人文价值是要通过人文精神试图去调整和改变科学的理性精神。科学与人文的共生融合,才能够使信息技术课程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课程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教学中的做法可以是这样的,将计算机课程的技术类的操作做好一个“共性”与“个性”的处理,从图像处理工具到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找到这些软件操作中的共性,再由“共性”具体落实“个性”,而操作本身也并不是要求学生深刻的记忆、掌握,学生了解、知道其功能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处理即可,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尝试应用这类工具其实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3.小结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本身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而设定的,除特定专业外,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要求其掌握过多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知识。因此才这样的背景下,让本身知识基础就薄弱的中职学校了解信息文化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这项文化的形成,让有意识、兴趣学习的学生自主的选择相应的技术去学习、钻研,其效果往往要比传授其单一的技术、理论更有实际机制。同时计算机课程的价值也是要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信息文化和价值也在引导计算机课程的发展走向,要想计算机课程价值的全面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信息课程的设施者、教研工作者、教育行政人员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其中。在所有人,都对课程价值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计算机课程才能够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利.文化视野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研究[D].苏州大学, 2005.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 2005.

[4]朱彩兰、钟柏昌. 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教育转向[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

[5]王喆.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再认——一个文化学研究的视角[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6]Azzedine Lansari;Abdallah Tubaishat;Akram Al-rawi.Issues in Informing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7 ,Vol.4:1547-5840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渗透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