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训练刍议

2016-01-06 06:12戚秀兰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数学语言数学思维低年级

戚秀兰

摘 要:语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有效载体。说好数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达到发展数学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语言;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67-03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数学语言贫乏,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如果不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将会受到影响。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数学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系统训练。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从低年级起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加强说一句、一段完整话的训练

(一)学会模仿——学着说,这是学生学会表达数学语言的初级阶段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数学教师应力求自己的数学语言成为学生的范例,注重课堂语言的规范、精炼,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学会重复老师的话,积极模仿老师的叙述过程。学生要认真听清楚老师的每个词、每句话,从一句完整的话逐步发展到说一段完整的话,正确使用数学概念、数学术语,正确描述数学现象、数学问题。注意提供表述的关键词让学生知道怎么表达,学会表达,达到“会说”的要求,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创造一个师生共学、共说的和谐氛围。

例如,在学习“乘法的意义”时,要先分析图中每份的加数是几,再数清楚这样的加数是几个,然后说:“图上求一共有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列式是……”。让学生在分析中懂得乘法与加法的区别,明白乘法的真正意义。在学习除法的意义时,让学生说:“这是把总数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了这样的几份”或者“这是把总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不断地强化“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为今后的除法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同学交流——试着说,这是大面积提高数学语言的练习阶段

学会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听”是学生专心做事的前提,让学生听老师说是获得知识的一个必须的途径。认真倾听是对讲话者的尊重,更是对知识的一个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学生倾听之后能否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需要教师提供一个检验的场所和氛围。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口头语言的表达,。要充分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让每位学生做一回小老师,主动地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在表达中不断地纠正和组织自己的数学语言。在同桌或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努力学会规范、正确、简洁、精炼地叙述,既是一种知识的输出,又是一种知识的输入过程,大家彼此受益,互惠互助,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的技巧。

(三)先想后说——想着说,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数学语言的习惯训练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或想说又不会说,或不敢说,或根本不知怎么说,或不思考就说,诸多现象交织,给人一种热闹的“乱说”景象。

数学语言与语文语言不同,不追求词语的华丽和词藻堆砌,而是要求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利于学生诚实、正直品格的形成,抽象性利于学生揭示事物本质能力的培养,它的简练和符号化可以帮助学生概括事物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深入研究学情和教学内容,积极示范,认真引导,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和时间,给学生思维发展一个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中认真组织自己的数学语言之后再有序地表达。清晰的思路说明思考很有条理,这个品质是任何思考者都必须具备的。数学课堂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获得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思考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运用一些有效的数学方法构建自己完整的思考过程。学生在充分、科学的思考中会获得许多的想法,从而胸有成竹有话可说,有了说话、表达的底气,即“敢说”。

二、加强图画译成文字的训练

图画是很直观、形象的可视内容,相对文字来说,很直白,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种图画的观察角度不同,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就不同。图画在低年级课本中是一个独特的文本,创造出丰富的意象空间和审美功能,对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语言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

低年级教材正是利用图画这个特点进行编排。在训练时要求学生说清楚:能指出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能获得哪些启示、如何根据已知信息去解决问题。如:

这个内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知道了“几个几”之后出现的,因此,学生完全可以尝试互相交流。(1)从图中数一数小鸡的只数,每份有4只小鸡,一共有5个4 。相同的加数是4,加数的个数是5个。(2)用加法计算,列式:4+4+4+4+4=20。(3)几个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列式:4×5=20或5×4=20。(4)先要数数是几个几,然后用加数乘以个数。(5)如果是10个4、20个4,这样列加法就不方便了,只有列成乘法简便。

学生在观察了情境图之后,教师还要引导表达的层次性、条理性,这样说话的内容才清晰、明了。学生有了说话方法的指导,组织语言的能力逐渐加强,这样才有了说话的技巧,愿意主动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学生就会多起来,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问题中语言表达训练

在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用题是指用图画或语言文字叙述的具有已知数、未知数和数量关系的题目。它有三种形式: ① 用图画表示。② 用半图半文表示。③ 用文字表示。低年级应用题以前两种为主,这些不同的表述形式适应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小学低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尽管开始出现,但却带着很大的不自觉性,即不能自觉地来调节、检查或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如:

部分学生在练习时认为是要在图中画出五角星,而不明白如何表达图画表示的内容。在引导时,教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长方形表示什么意思?3个五角星放在一个长方形里表示什么?画括号又表示什么?有的学生说:一个长方形里放3个,每个长方形里都要有3个,一共是24个;有的学生说:每3个一份放在小长方形里,有8个小长方形就是要放这样的8份,问题就是求8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很明显,后者表述更准确更规范,图画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更合理。在学生描述图画内容时要注意进行数学语言的规范引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抽象的数学语言的发展和提高。

在观察、感知具体的客观事物时,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尝试说具体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已知的数量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结果会怎样。这样,不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更逐步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学生通过自编应用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熟悉应用题的题目特征和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会观察、感知具体的客观事物,并会用数学的语言或符号来描述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理解数学语言的训练

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尚且令人满意,但对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不理想,经常出现不解题意,甚至不知数学题目描述的数学知识的内涵,结果出错现象严重。追溯根源,就是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表述以及对数学语言的沟通和互译能力存在着差距。因此,教学中加强数学语言理解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低年级的数学语言教学离不开形象、直观、实践、观察、操作、情境、图表、符号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共同参与、主动合作、积极投入学习情境,使学生明白数学的文字、符号、图表、式子等语言的内涵、特征和使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各种语言的实质,并能熟练地实现互译,达到灵活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例如,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础。因此 “平均分”的教学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低年级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擅长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课堂上,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小棒,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真正懂得“把总量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了这样的几份”和“把总量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几个”的具体分法,明白“除法”的实质就是“平均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

总之,低年级的数学语言训练是奠基工程,抓住关键时期进行专项训练和系统训练,多渠道地进行数学语言表达方法的指导,不仅能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和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学生在获得求知乐趣的同时,收获更多的是数学语言的真正内涵、各种数学语言的互译能力、数学学科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数学语言数学思维低年级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