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核雯
【摘要】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尤为重要,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生物实验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生物实验操作性强,需要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相关生物概念与规律的认知,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塑造优秀品格,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以“练习使用显微镜”为例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转变。
【关键词】显微镜 初中生物 新课程理念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52-02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知识记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转变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以“练习使用显微镜”为例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转变。
一、转变教学理念
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常用仪器,且使用显微镜也是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中考必考内容。因此,如何使用显微镜显得尤为重要,使做实验的基础。长期以来,多数初级中学的师资力量不足,较为落后的实验教学设备,导致实验教学不能摆脱以往教学模式。由此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而且学生各项能力并未得到培养。故应转变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在上课前,可播放精美图片及其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结合图片中的显微镜,来讲解显微镜的构造,完成学生的“识”, 让学生对显微镜的作用有大致了解;然后根据教师的操作方法,来自动调节显微镜;并以小动画的方式强化学生有效把握显微镜结构,从而完成学生训练工作。传统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通常与实物相结合加以讲解,很容出现学生看不清的情况。因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通过编辑模块来选择“仪器”,展开“专业仪器”,显示出显微镜的二维图片,进而根据图片来讲解显微镜的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二、转变教学目标
所有学科都存在自己的教学目标,此为教学活动得以实施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及终点。要想上好一节课,则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其具有现实性及可操作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对“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作用,并学会使用显微镜。部分教师在备课中,将其转化为这样的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能够独立说出显微镜的构造与作用;能力目标:在认识显微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情感目标:显微镜必须规范操作,同时还要爱护显微镜。这样的教学目标使人感觉到教师是在“赶任务”。经过综合分析,得到所指定的能力目标过高,形同虚设,学生难以在一节课中完成。因此,经过讨论,将能力目标加以改进: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清晰的显微镜图像。对于前一个能力目标,则可在“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教学时,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留下充足视让学生练习,让学生有时间消化知识。
三、转变角色定位
正确的角色定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初一的新生,在刚刚步入初中阶段时,这些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再加上首次接触显微镜,通常会较为兴奋,如果生物教师稍不注意,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显微镜使用教学中,甚至还有可能对显微镜进行破坏。所以,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合理分成若干个小组,实现参与式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显微镜学习中。长期以来,教师常常将学生分为2人一组,且每一组给予一台显微镜,让其中一位同学观察,另一位同学负责记录观察的内容,然后互换角色来实验。然而,通过实际的教学得到:这样的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操作不到位。因此,另一部分教师则对其进行改进,明确小组内学生职责,可将其中一位学生扮演“评委”,另一位则扮演“选手”角色,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评委”应对“选手”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及时指出来,严格监督操作过程,并进行简单记录,从而提高“选手”的操作规范性。从实际的教学来看,学生动手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加强师生交流,使课堂充实及热闹。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内容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实践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目标及转变角色定位,营造充实及热烈的课堂,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秋香.关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认识——以“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为例[J]. 中学生物教学, 2012, 09:15-16.
[2]孙广瑞, 张浩然,刘菊,等.《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初中生物虚拟实验平台应用案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3:39-40.
[3]胡婷婷.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验课堂中的“实践”教学——以初中生物课为例[J].中小学电教:下,2011,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