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密专家讲座的“吸睛”术

2015-12-31 23:54林雨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吸睛

【摘要】专家们讲座之所以“吸引眼球”,除了学识渊博之外,大致还因为语言表达、讲座内容、讲座形式等方面或某方面必有过人之处。他们能很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这一特殊工具,脱离讲稿、讲究技巧、文雅风趣,让听者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他们讲座的选题合适,观点新颖,做法也接地气,能让听者有一些收获,有一些启示,有一些提高。他们在讲座时能添加生动有趣的案例,播放直观形象的视频,开展简单有效的活动通过来吸引听众,增添了讲座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探密 专家讲座 “吸睛”术

【中图分类号】G6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05-02

讲座是教师培训的一种常用形式,作为以指导一线教师业务为重要职责的教研员或教师进修学校老师,大家都想成为讲座高手,但多年的教师培训工作让我清楚,我们身边的教研员或教师进修校老师讲座讲得精彩的堪称凤毛麟角。讲座的精彩与否除了与讲座者的学识相关外,我觉得还是有一些基本的门道的。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衢州市教研员高级研修华中师范大学班学习,聆听了八位专家的专题讲座。他们各有特色,有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长于雄辩的;有生动幽默,言简意赅,长于风趣的;有慢条斯理,语辞平稳,长于解说的,让我受益匪浅。细细品味,窃以为专家们讲座之所以“吸引眼球”,大致因为语言表达、讲座内容、讲座形式等方面或某方面必有过人之处。

一、打造表达“吸睛”

“意无言则不行,言不畅则意不达”。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媒介。讲座就是运用语言这一媒介,沟通信息,点拨疑难,引导争论,推动教研教改的发展。讲座面对的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的人,也许可以熟练地操作机器,却无法启动听者心灵的闸门。本次为我们讲座的几位教授能很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这一特殊工具,让听者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

1.脱离讲稿求“顺心”

捷克教育家卡尔瓦绍娃经过研究表明,不看讲稿的讲述方式要比看讲稿的方式表达词语的数量增加50%。本次讲座的几位专家教授在三个小时的讲座中都没有过讲稿。他们或站或坐,滔滔不绝,言辞中很少有概念性的名词,运用了很多描述性的语句,顺应听众的感受。因为不看讲稿,所以课上体态、手势运用得体。讲话姿势自然,做到稳定、安详,让听者顺眼、舒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们能经常用亲切的目光平视听者,主动捕捉听者视线,眼神与听众通畅交流,拉近了与听者的心灵距离。

2.讲究技巧求“悦耳”

语言表达的技巧主要包括语音、语感、音高等几个方面。作为讲座的老师,虽然无须以播音员、主持人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但知道一些发音技巧对提高讲座效率是很有用处的。讲座是用声音表达或传送情意的。听者是否清楚、明白,常常与声音的高低、快慢的控制,以及清晰度、语调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讲者吐字不清,措词含混,不知所云,听者也就糊里糊涂。如果语调尖高,音量过大,使人听来刺耳;语调低沉,音量太小,使人听来费力。声音清楚、明晰、听得舒服,才能较好地接受讲座内容。像本次培训中吴伦敦教授那样,声调高底适中、节奏平稳分明、速度合理,听者如沐春风,效果自然是好的。

3.文雅风趣求“开心”

有人做过抽样调查,在“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中第一条就是“语言生动活泼、幽默有趣”。其实成人也一样,谁也不想听呆板无趣的人讲三四个小时。幽默风趣的语言,使人兴趣盎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讲座时能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顺口溜、谚语、歇后语等,可使讲座倍增风采,听来兴味无穷。本次培训中龙泉老师在讲座中引用了一句俗语,“养猪就养锗,每天抱出来称干啥”来抨击目前各学校频繁组织学生考试这一行为不合理的评价,使我们在笑声中领悟深意。

二、精选内容“吸睛”

老师平时工作都很忙碌,大部分老师参加培训是为了完成学时任务才来的。如果听的讲座如“雾中花、水中月”,他们会认为听讲座还不如在学校上课、批作业。让听讲座的教师有一些收获,有一些启示,有一些提高,这是讲座者应追求的目标。

1.选题要合适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讲座也一样,不同的听课对象,要有不同的讲座内容,不同的时间也要有不同的内容。如果讲座内容并不是听者需要的,那么讲再多,老师们也不愿意听。这就要求讲座者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听者学校的教学实际,传递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本次培训中,叶显发教授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考》选题很合适。当下,我省各地都在搞课堂教学改革,叶教授的选题对我们的课改很有指导意义。王坤庆教授讲的《教育名著导读》这一专题,为我们介绍了中外教育名著,列举了一些读书方法,有实用价值,很受大家欢迎。

2.观点要新颖

教学需要创新,讲座也亦然。老师不思改进课堂教学,学生就不会买账;同理,讲座者不思改进,听讲座的老师也不会领情。有一些专家的讲座,几年后再听,居然一点变化都没有,这是很不应该的。我们都有这种感受,同一个观点在第一次听时会是一种享受,而第二次听到就会味同嚼蜡。所以讲座者的观点一定要新颖,切忌人云亦云,给人以“你不说我也知道”的感觉。龙泉老师指出,现在老师备课用“理解、了解、掌握”这些心理内行性的行为来描述教学目标,不如用“说出、默写”这些外行性的行为来描述,从而更可操作,也更易评价。这一观点新颖独特,给人心里一亮之感。

3.做法要接地气

好的讲座不一定要求讲座人面面俱到,把什么问题都剖析得一清二楚。讲座人能向听众敞开一扇某一领域的大门,或能为听众解决某一个问题,让听众学到一些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得上的东西,丰富了听众的知识积累,提高了听众的情趣,那么听众对讲座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肖作钧教授的《怎样提高评课的有效性》中讲的评课的基本原则、评课的基本组织形式、评课的“四防八戒”及评课的基本操作量表,很生动、实在,对指导我们教研员的工作很有意义,很接地气。

三、变换形式“吸睛”

一般一个讲座都是安排半天,三个小时左右。有的讲座半天下来,听者津津有味,欲罢不能;而有的讲座,才开讲不到一个小时,会场就开始躁动,“溜号”现象层出不穷。同是讲座,为何状况迥然不同?我想讲座形式单一是个原因。说教式的讲座如白开水,没有什么味道。台上讲者滔滔不绝,台下听者昏昏欲睡。看起来是在同一个教室里,可讲者与听者 “神经永绝缘,思维无碰撞”,这样的讲座也就无成功可谈。教学需要形式多样,讲座亦然。

1.添加生动有趣的案例

听讲座最怕听纯理论的,理论的东西往往枯燥乏味。其实理论的源泉是实践,它来源于实践。讲座中添加生动有趣的实践案例是老师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案例故事要求新求实,不能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这就要求我们教研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注意发现、收集。叶显发教授在讲座中讲到关于两次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这一课的案例故事,极其生动。叶教授把第一次听到的课评价为读中央文件,平淡无奇,第二次是在某次赛课中,老师从“克隆了一个我,怎么称呼?如果称呼说是我的兄弟,我的妈不同意;如果称是我的儿子,我的夫人不同意。”这一问题导入,把课变得妙趣横生。

2.播放直观形象的视频

视频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它的传递功能远比教师自身传递信息的功能强大。它还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反复演示,使提供的材料具有丰富性和真实性。所以根据讲座内容、选择合适时机播放相关视频,能丰富讲座信息,增加讲座容量,获得较佳的讲座效果。叶显发教授在讲座时播放的《翻转课堂》这一视频,让我们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西方老师课堂语言的真实有趣,与我们中国教师课堂语言的“高大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3.开展简单有效的活动

讲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台上讲、台下听。台上讲座者不能不顾台下听众反应,滔滔不绝,自娱自乐。在课堂上,有经验的老师会精心设计一些简单有效的“课中操”让学生动一动,起到集中注意力或调节的作用。一个讲座就是半天,一次培训可能就要听很多天的讲座,很容易导致听者身心疲惫。讲座者如果设置适度的讨论或活动环节,可以激发听者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耿喜玲老师安排的课前保健操,简单有效。寒冷的早晨,在欢快的音乐里,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模仿着耿老师做起了动作,在欢声笑语中,驱走了寒冷,活跃了气氛,提高了讲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童孟曦. 精彩讲座技巧 [EB] http://www.cnki.com.cn/Article/ CJFDTotal-WXNY200304004.htm

[2]跳动的心.演讲精彩的六种方法. [EB]http://www.koucai.cn/a/yanjiangxuetang/yanjiangjiqiao/2012/0328/4611.html

作者简介:

林雨芳(1977.05-)女,浙江省常山县人,助理研究员,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教师培训。

猜你喜欢
吸睛
去海边吧
彩虹糖果
夸张无畏
你最闪耀
你最闪耀
“吸睛”(双语加油站)
画“眉”有道/“磨”出美肌
淘宝贝
冬日珠宝吸睛大法
知名品牌LIVALL在海外展会吸睛——智能骑行头盔获IFA和EUROBIKE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