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主要由个体层面的父母、亲戚、朋友、恋人、同学,以及集体层面的宿舍、班级、社团、学院、学校等共同构成。本研究结合社会心理支持理论及我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相应提出了自助、互助、他助型三种支持关系,而我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正是基于这一思路而建立。
【关键词】社会心理支持 自助 互助 他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13-01
一、社会心理支持理论概要
按照社会学学术的观点,所谓“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有关社会支持的观点有四种观点:(1)亲密关系观: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社会支持的实质。(2)“帮助的复合结构”观:这一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帮助的复合结构。帮助行为能够产生社会支持。(3)社会资源观:社会支持是一种资源, 是个人处理紧张事件问题的潜在资源, 是通过社会关系、个体与他人或群体间所互换的社会资源。 (4)社会支持系统观:社会支持需要深入考察, 是一个系统的心理活动, 它涉及到行为、认知、情绪、精神等方面。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从我区高校近五年的心理咨询工作来看,笔者认为按照心理问题的不同,从心理支持体系缺失的角度,可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自我支持缺失型问题。这类学生有的从小身体残疾、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有的遭受家庭不幸,父母离异或去世,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有的学习能力差,经常忍受不友好情绪。这类问题具有持续时间长、情况复杂、辅导帮助难度较大等特点。
2.外部支持缺失型问题。这类学生有的因失恋一时无法转移感情视线;有的无法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勤工助学渠道少;有的交友不慎,沾染逃课、酗酒、打架等恶习。这类问题具有暂时性、突发性、难度小,因而解决的方法较多。
3.复合缺失型问题。这类问题的学生尽管很少,但情况严重,解决难度大,效果也不令人满意。我区某告校有一位学生的父亲去世后,连续一段时间每晚固定时间站在窗户边,认为其父在此出现,产生了幻觉。根据宿舍心情联络员及时反映,学校迅速组织专人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因为情况比较严重,只能转介到精神卫生预防中心调养。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类型
笔者认为社会心理支持体系是预防和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社会心理支持体系构建的核心在于心理支持关系的构建,笔者认为按照心理支持体系的性质,可将支持关系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自助型支持关系,这种支持关系实质上强调的是学生个人内部支持体系的完善和强化过程。学生可通过个人努力,提高心理健康的观念、学会情绪调整等实用方法,以及在现实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断完善自身内在系统,在个体出现心理不适时,能够凭借个人努力而实现心态的调整。
2.互助型支持关系,这种关系基于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辅导”的理念,强调通过个体与个体之间建立相互关系,作为对方心理支持体系的主体,通过个体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彼此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促进彼此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3.他助型支持关系,这种支持关系是指由其他个体(如亲戚、朋友、同学、老师等)或集体(如班级、社团、学院、学校等)为心理不适的学生提供帮助,从而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他助型支持关系,强调其他个体或集体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这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现实要求。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体系的构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一,我区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学校特点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结合的“四个结合”为主要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总体思路。在强调学生自助型支持关系的建立的同时,逐步完善学校层面的他助型支持关系,同时着力推动互助型支持关系的构建,下面将结合我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进行如下分析。
(一)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1.开设常规课程与专题讲座,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本着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以补救性教育为辅的指导思想,采取专业化、规范化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全面系统的开展我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了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我区高校以不同的主题,在每年“5.25”(我爱我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教育日)活动日期间,利用宣传条幅、展板、手抄报、校园网络、广播、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课外活动,积极营造人人重视心理健康、人人理解心理健康、人人讲究心理健康的良好校园氛围。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构建有效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1.全区高校构建起“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工作部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学院有心理辅导站、班级有心理委员、宿舍有心情联络员”的五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明确各级体系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形成了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
2.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畅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渠道。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承上启下的作用。各高校聘请专业教师,面向全体二级学院辅导员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和相关知识的系统化培训,并开设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考试辅导班。要求辅导员参加国家二、三级咨询师资格考试,从而在提高我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基础上,使各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充分发挥个体的潜在价值,通过互助型支持关系的建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因此我校希望培养一支得心应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保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互补共促。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协会,通过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
综合分析,强调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导,而我区高校目前所构建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体系正是基于对支持系统、支持关系的细化分类。
作者简介:
郭仰东(1965-),女,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