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霓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教学素材使用现状的分析,提出建立教学素材的收集与信息交流平台,将历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经历作为教学案例及工作任务设计的素材,同时,可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从而调整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关键词】教学素材 历届毕业生 收集 利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06-01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为教育目标,融“教、学、做”为一体,“做”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教,学会了就能做,学以致用。要教学生怎样做,“以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设置课程”是目前高职教育推广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启动就要求设计工作任务,加上传统的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老师教学中就需要大量的相应实际工作情况(包括具体业务、项目、日常事务等),作为教学素材。如何收集与利用教学素材,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1.高职教学素材使用的现状
高职教育设计工作任务,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素材,目前主要由任课老师自行整理收集,主要来源:
(1)公开出版的教材、案例集、书报、期刊等;
(2)通过网络收集;
(3)教师个人过往的工作经历,企业兼职或挂职锻炼等。
通过公开出版的教材、案例集以及教师个人过往的企业工作经历等收集的素材往往比较陈旧,而在网络、期刊上找素材,很难找到与专业方向对口的实务,而且广泛搜集还要耗费任课老师大量的时间。
教学素材陈旧、偏离本专业方向,那么据以设计的工作任务,编制的教学案例,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达不到缩少学与用的距离,融“教、学、做”一体的目的。
2.历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经历是很好的教学素材
学校每个专业、每个方向都有历届的毕业生,他们从事的工作,岗位大多数是专业对口的,对在校学生来讲,师兄师姐的现在很可能就是他们的将来。用历届生工作经历的业务、项目、事务作为素材,设计的工作任务,与在校学生将来的工作很匹配,利于实现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还可以有效地吸取历届生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同类的错误。
向历届生收集素材的过程,同时也是历届教学效果的反馈过程和专业知识应用的交流过程。一方面我们的专业老师与历届学生可以交流,共同探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交流过程历届生可以继续得到老师的指导,获取相关信息,而老师同样也可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得到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具体明确地看到教学效果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而改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材、人才培养计划等等。
3.建立教学素材的收集与信息交流平台
将历届毕业学生的工作经历作为对口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素材,如果是依靠任课老师个人力量去收集和交流是不够的,很难做好,需要学校或学院通过固定的渠道和常态化的活动来构成一个收集与信息的交流平台。
3.1设立教学素材收集与交流的网络系统
高职院校可以参照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网络)平台,设立教学素材收集与交流平台。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到对口的企业在相应的岗位上岗工作实习,实习地点往往是异地且分散。利用顶岗实习管理(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管理效果很好,学生在平台上录入实习基本信息、按实习进度上传顶岗日志,老师则可在系统中同步批阅,提出指导意见,学生在实习中碰到问题也可通过平台与老师即时沟通交流,很便利。设立教学素材收集与交流平台,历届毕业生可用毕业证号、原学号等登录,按系统要求录入实际工作情况,包括业务、项目、事务等,提出要求沟通交流的问题,由系统自动转入或学生选择转入相关的院系、专业方向。相关老师负责回复、沟通,提建议等,并收集整理作为教学素材。
3.2在综合实训课中把与历届生交流作为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综合实训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课程类型,要求提高学生对所学各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如何具体充实综合实训的课程内容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实训课内,组织安排对口专业的历届毕业生回到课堂来,就专题专业实务问题与在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交流,专业老师负责点评或主持,在这过程也给老师带来教学素材。
3.3校庆活动开设历届学生专业实践问题专题交流会
现在学校一般每年都有校庆活动,校庆活动中也多有校友介绍、交流会,但多侧重个人奋斗经历的励志篇,也有若干的公益、捐赠活动,开专业问题交流会的不多。如果事前做好准备,就某些专业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组织专场交流会,效果会很好。例如:就“零元创办公司带来的便利及值得注意的问题”,找几位在《公司法》最新修改之后,设立了公司的校友介绍实际的过程及碰到的问题,并与对口专业老师、在校学生互动交流。这对有创业意向的在校学生很有帮助;历届生在与老师和师弟师妹的沟通中会有启发、收益;而对口的专业老师既可了解最新的实际情况,也可更具体地知道在校生想了解的问题,同时老师本身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教学素材更是现成的了。
4.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课程建设
在教学素材的收集与交流的同时,也很方便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历届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很重要但学得不够;发现哪些课程重复设置浪费时间等等,根据反馈的情况调整课程的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吴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的适用性分析.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2]刘旺生.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企业主体内涵探究.教育与职业,2015(9)中.
[3]姜弼君,张斯亮,邱飞岳.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成人教育,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