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的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探讨

2015-12-31 17:31王俊琦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2期
关键词:习题教学培养措施思维品质

王俊琦

【摘要】本文从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深刻思维;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敏捷思维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措施,以期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 习题教学 思维品质 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23-0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数学规律,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优良思维品质,让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学习,而习题教学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又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因此,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时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1.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深刻思维

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由于对数学概念认识模糊或者审题不仔细,从而出现解题过程不同但是答案相同的情况,学生想当然的认为是不同的解题方案,而没有进行深刻思考。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深刻思维。

例1:已知函数f(x)=log a(1+x),g(x)=log a(1-x),(a>0,且a≠1),求函数f(x)+g(x)的定义域。

生1:解:由对数函数定义可得,1+x>0,且1-x>0,解之,得-1

生2:解:f(x)+g(x)=log a(1+x)+log a(1-x)=log a(1+x)(1-x)=log a(1-x)

由对数函数定义可得,1-x>0,解之,得-1

同一习题,两位学生的解题过程不同而答案相同,很多学生认为这两种解法都正确。此时教师不要急着对学生答案的正确性进行判断,而是让学生求解如下例题:已知函数f(x)=log a(1+x)+log a(2+x),(a>0,且a≠1),求函数f(x)的定义域。一部分学生用生1的解题方法,求解出函数f(x)的定义域为(-1,+∞),一部分学生用生2的解题方法,求解出函数f(x)的定义域为(-∞,-2)(-1,+∞)。答案的不同让学生对两个同学的解题方法有了重新的认识。此时数学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仔细分析对数函数的定义,从而让学生明白生1的解题方法是正确的。

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时,高中数学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错误的原因,而是在解题过程中制造矛盾冲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并帮助学生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刻思维,让学生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

2.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解题方法单一,缺少灵活变化,使得解题过程繁琐,出现错误的几率增大。高中数学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让学生在解题时可以灵活选择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例2:已知tanα=3/4,求sinα和cosα的值。

解法1:由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可得,tanα=3/4=sinα/cosα,sin2α+cos2α=1,

联立求解,可得

sinα=3/5,cosα=4/5,或者sinα=-3/5,cosα=-4/5,

解法2:由tanα=3/4,可知,α在第一或者第三象限

当α在第一象限时,由sin2α+cos2α=1,可得,

cosα=cosα/(sinα+cosα)=1/(1+tanα)=16/25

cosα=4/5,sinα=3/5

当α在第三象限时,同理可得

cosα=-4/5,sinα=-3/5

解法3:当α为锐角时,tanα=3/4,在Rt△ABC中,设α=A,a=3x,b=4x,由勾股定理得,c=5x.

sinA=BC/AC=3/5,cosA=AC/AB=4/5

所以sinα=3/5,cosα=4/5

当α在第三象限时,sinα=-3/5,cosα=-4/5

解法1利用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联立方程组求解,解题过程较为繁琐,计算量相对较大;解法2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将”1“巧妙代换,直接进行求解,解题过程相对简单;解法3从初中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解题,并将其扩展到高中三角函数定义,虽然解题过程简单,但是理解相对困难。

在解题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一题多解”,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也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3.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敏捷思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问题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敏捷思维。

例3:已知在△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求证:

a=b+c-2bccosA。

分析:求证结果为余弦定理其中之一,如果教师在讲解余弦定理时,直接给出其证明过程,很多学生的理解并不深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转换思路,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在此过程培养学生敏捷思维。

师:仔细观察题目求解结论,联系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发现什么?

生1:求解结论的形式与勾股定理比较相似。

师:很好。但是勾股定理是在Rt△中,而题目中的△ABC不一定为Rt△,那该怎么办?

生2:那可以做出△ABC的高,构造Rt△比如过点C作CD⊥AB。

师: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做出△ABC的高CD,构造出Rt△,下面我们该怎么利用它呢?(板书出图形)

生3:在Rt△BCD中,a=CD+BD;在Rt△ACD中,b=CD+AD。

师:很好。我们现在得到这两个等式,现在大家再观察一下题目中求解结论,等式中只含有a2、b2和c2,而没有CD2、BD2和AD2,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4:可以利用勾股定理等式中都含有CD,将它消去,就可以得到a-b=BD-AD。

师:回答得很好。可以消去以后仍然有BD2和AD2存在,紧接着应该怎么办呢?

生5:可以利用c= BD+AD,消去BD,得到a-b=(c-AD) -AD=c-2c·AD。

师:太好了。现在我们又近了一步,化简后的等式中只含有AD,该怎么将AD消去呢?

生6:在Rt△ACD中,AD=b·cosA,带入到等式中就可以消去AD。

师: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将AD、BD、CD都消去,回顾一下思路,整理一下解题过程,可以得到什么?

生:a=b+c-2bccosA。(学生化简得出结论后,集体回答)

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始终掌控着教学的节奏,利用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很快就领会教师提问的意图,从而顺利找到解题的思路,进而求解出答案,而学生的敏捷思维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4.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做到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去主动分析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深刻思维、灵活思维和敏捷思维。

参考文献:

[1]郭丽丽.谈高中数学习题课中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J].学周刊,2013,11:172.

[2]杨红军.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的学生优良思维品质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87-88.

[3]冯俊.发挥课本例题习题功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7.

[4]李晓洁.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5]于霞.探析习题教学中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J]. 数学之友,2013,06:16+19.

猜你喜欢
习题教学培养措施思维品质
紧扣学教“四性”加强数学习题教学探研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探究
初中英语习题课小组合作方式探究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论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