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土建类专业“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15-12-29 03:29汪洋周向阳林清辉
职业教育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汪洋+周向阳+林清辉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要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强化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受校内实践场地、校外实训时间和“双师型”教师等问题的限制,现有的实训环节管理较为松散,缺乏有效性。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借鉴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师徒制的优点,探索“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实行的多对一指导,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践培养方案,实行全过程跟踪控制和第三方考核机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徒”制;实践教学;工学结合;校企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12-0061-05

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过程中要探索工学交替、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加强科学素养、技术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环节”,引导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入融合,促进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实习,以提高实践教学的高效性、目的性、专业性。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也强调要完善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是在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工学结合的具体实现。“双师徒”指的是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带学生(徒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真实工作生产环境,学做融合。通过“做”实现“学”的目的,通过“学”又可以提高“做”的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包含了大量企业生产具体案例,能够让师傅所拥有的知识、技术、经验得到很好的传承,也能够弥补传统的实践教学和企业短期培训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多为松散式甚至为放羊式,很难使学生获得成效。学生所反映的在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毕业后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顶岗需求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从培养方案的安排上来看,现已安排50%以上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在时间上是可以保证的。但在具体安排过程中采取的是一对多的指导方式,实践教学只能是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

目前,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实训实践场地限制

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是“工学结合”真正实施的基础,是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硬件支持。建筑行业有其特殊性,如建筑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工艺流程繁杂、环境多变、生产流动性大等特性。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支持,有限的实践实训场地,有限的师资力量下构建一个真实情景,并且具有目的性、专业性、典型性的实训环境,是实训场地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1.场地结构分割、功能单一

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实践实训场地建设基本都是按照以楼宇为主的、定向的单一功能的,将教学与实验、教学与实训、实验与实训按照楼宇进行功能性结构分割,造成了相对离散的教学实践环境格局。这种模式导致在物理空间上分割了职业教育的整体教育观,直接割裂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整体性,忽略了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建设往往更重视诸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设备数量等一些与职业情境无直接关系的硬件建设指标。最需要营造的职业环境、职业氛围却因此而缺失。

2.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不成熟或者相对缺失

一方面,由于土建实践实训场地建设投入大,企业无法一次性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进行生产性实践场地建设,导致大量的实践场地设备落后,技术陈旧,管理薄弱,维护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合作不深入不广泛,合作双方理念有偏差且缺乏交流沟通,出现重复建设或者资源浪费的情况。加之,没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导致市场意识缺乏,使得实训场地出现了重建设、轻管理、运行差,无法创收,特别是在没有后续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变成了学校的“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因此,实训场地建设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迫切,必须将实践实训基地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来运行与管理,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生产,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参与市场活动,实现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3.教学性和生产性相脱离

随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机会的日益增多,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场地也越来越多,实践实训场地的教学性与企业所需要的生产性之间的平衡也越来越难以把握。一方面,不能过度强调教学性,导致偏离市场,使得生产性只是作为一个漂亮的口号,企业无法从中获取利益,长此以往必然对校企合作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也不能使教学完全让位于生产,失去了原本培养人才的初衷。教学性和生产性如何密切贴合,如何平衡,都将直接影响校企合作以及实践教学的成功开展。

(二)实践时间不能保障

实践时间不能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践时间相对固定,一旦遇到市场变化不能相应地进行动态调整,可能要求学生做相应的变化,但目前对于这种突发状况,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二是实践时间利用率低下,特别是学生进入企业后,学校很难掌握学生对工作时间利用情况,没有很好的监管方法,导致监管不到位。

(三)学校“双师”素质教师作用不明显

1.教师实践锻炼流于表面

虽然学院派出教师(脱产或不脱产)到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参与一线工作,但成效不明显。第一,实践锻炼缺乏详细可操作的计划,实践锻炼目标不明确、内容虚构或者内容与教学需要脱离、实践锻炼没有具体的进度执行表。第二,实践锻炼缺乏过程管理,流于形式。教师实践锻炼进入不同阶段应进行阶段性报告总结,最好有相应的部门负责人进行报告评价,教师在完成实践锻炼后应建立其业务档案。教师下企业锻炼应该有时间上的保障,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实践锻炼交流会,并通过教师的实践锻炼创造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

2.兼职教师的作用不佳

学院虽然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骨干到校兼职。但这些兼职教师并没有真正带来能用于实际工作的技术。学院没有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例如在专业设计、教学计划、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教研活动等方面,缺乏兼职教师的参与或者兼职教师的参与度不高,这样直接导致来源于市场的建议少之又少。

3.教师企业合作项目缺乏

目前,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项目较少,合作模式不够成熟。学校没有完全放手教师去参与单位合作项目开发,现有的合作项目存在虚构、合作不深入的情况。

4. “双师型”教师考核及成长机制不成熟

“双师型”教师没有独立的考核机制,大多处于缺乏监督的状态。直接导致一部分“双师型”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影响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发展。建立“双师型”教师独立考核机制,重点突出对其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估,并辅助一定的诸如在课时、补助、进修、项目、晋升上的优惠政策,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熟和发展,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双师徒”制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多元师傅引导机制,学生按照一定的结对形式,在师傅的指导下获得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因此,取其“双师徒”多对多教学的长处,依据高职院校自身的条件,专业自身的优势,创造独具特色的“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从而实现适应市场需求、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紧扣企业的文化理念,紧扣企业市场的需求,改善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单一化和个性化倾向,突破个人技术层面的局限性,博采众家之长。为学生搭建分阶段的、不同的工作环境,阶段性地变更实训指导师傅,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成长方式,自觉调整学习状态,适应不同的环境,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一)量身定制个性化实践培养方案

“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了实践内容与生产现场接轨。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根据企业需求、生产实际、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

“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了企业顶岗实习。通过企业顶岗实习保障实践教学与工作过程的结合,特别是要保障顶岗实习的时间、质量。

“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新变化:“理论够用,学做合一,以做促学”。课堂教学学时数在专业总教学学时数的比例不断下降,更注重其实用性、必需性、够用性。理论知识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实践教学也应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理论与实践结合。

(二)全过程跟踪控制

“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要求对实践教学实现全过程跟踪指导,保证全程可控。

1.控制实践教学目的设定

打破传统的以掌握理论知识为基本教学目的,构建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掌握实际工作岗位上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能为出发点的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全过程必须保证将技能的掌握放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全过程跟踪控制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完成实践的情况,全过程控制教师只讲授技能训练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控制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保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面对本专业所针对的实际工作岗位上真实工作任务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是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来或者直接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工作内容)。

3.控制实践环境真实性

保证实践实训环境的真实性,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实训场地,条件允许,直接将实习场地定位于企业,实现实践实训环境与市场与企业的切合,保证真实性。在保证真实性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具体可操作性。

4.控制实践过程组织管理

传统的实践实训教学大多局限于校内,以班级为单位,有较为明确具体的实训周期安排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大多以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来评定成绩,实践过程的组织管理基本等同于普通的班级管理。而在“双师徒”制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直接到真实的生产现场中,企业因为自身场地规模限制不可能将全部学生分配到同一个企业,学生以离散的形式分散到各个企业现场,这样就无法用传统的组织管理形式来进行,一般大多由企业的师傅来指导管理学生,学生服从企业的组织安排,服从企业的管理工作,教师只是进行抽查与巡察。

5.控制实践教学效果

在注意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关注职业能力的提升。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高技能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既包含高技能又包含高素质。具体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就涵盖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这样,在进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时就不能局限于专业技能培养的效果,也应该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系统成绩评定

“双师徒”制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将立足点定位于学生学习与实际生产工作的一致性,将教学考核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让考核过程始终按照这一原则贯穿于校内外工学交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

由校、企、项目部三方考核实习成果。加强实习实践成果考核是督促学生实习过程,检验实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在考核成果中,校企双方导师可以不参与或者降低导师评分比例的方式,引入校、企和实习所在项目部组成的第三方综合考核,“第三方”可以独立评分,也可以占大比例分值评分。对于评定的实习考核成绩是企业在评定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对于实习特别优秀的学生,企业将予以实习优秀个人等称号。学校将评定合格以上的学生,认定其实习有效性,记录校内个人成绩,如在假期进行实习可以将其视为选修课程成绩。在进行系统成绩评定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紧密贴合工作过程原则

“双师徒”制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不仅要求评价工作紧密围绕实践教学与工作过程展开,例如,教学目的确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产品设计,而且更侧重于将评价体系与具体的岗位要求、职业标准相结合,让其紧密贴合工作过程。

2.可实施性原则

在制定“双师徒”制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时,严格要求相应的评价指标、评价项目、评价单元必须具体、明确、可实施性强,能够反馈实践教学的诸多环节。

3.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标来源于企业生产的相关技术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过程性评价来源于学生在完成生产任务的过程中所掌握的程序性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在“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中,在强调职业能力的同时,也考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技能成长的过程,两种评价相结合。

三、“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

以我院目前的师资力量,实行“双师徒”制的实践教学过程全覆盖是存在困难的,作为试点可以从“标力班”先行探索。一方面“标力班”与标力建设集团合作有其固定的校外资源,另一方面“标力班”成员覆盖建工学院所有专业的学生,可以对所有专业具有指导性。

(一)系统安排,建立特色指导模式

校企双方构建实践教学文本。校企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共同制定实习方案和实习计划。实习方案中要凸显学生能力培养内容,细化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提高能力锻炼。

针对性安排实习导师。改变以往的粗放式实习现象,采用“二对一”、“二对多”的导师型实习模式,每位老师指导学生不超过5个,实现了一个学生可以至少有2个师傅,学徒可以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加速自身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增强多岗位的胜任力。

构建“双师徒”制闭环指导模式。每年标力建设集团会提供典型工程工地作为实习场地,企业安排一名企业指导教师,学校安排一名校内教师,共同指导若干名学生。

与此同时,教师下工地指导学生的同时也给自己提供了现场学习的机会,为“反哺”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师通过亲身参与,对“双师徒”制的实施有亲身体验,引发思考,进行“双师徒”制相关研究,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校内和校外双向交替完成。因此,教师是带着两项任务进行指导工作的,学生的成长和教师个人的提高,要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形成对教学有益的教学思考,提出现有工学结合开发课程的修改意见。“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二)由教为导,激发学生实习兴趣

进行学业积分,实习考核制,对实习表现和实习成果进行记录是就业时的亮点。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引导学生较快速进入工作环境,保证实践环境的真实性,如仿真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企业的工作现场。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的真正作用,让每一位指导人员都具备真正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充分挖掘创造企业师傅(教师)指导机会,创造“手把手”的良好师徒关系。引入合理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改变传统只看分数的评价模式,注重工作成果评价、工作过程评价,引入企业评价、项目组评价,从客户角度而并非单一的教师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工作作品。合理动态地安排时间,考虑市场需求,保证实践目标、内容与市场需求接轨,从学生角度去激发实习实践兴趣。

(三)资源整合,提供生活、学习便利

校企双方为实习学生提供便利,安排学生住员工宿舍;开具绿色通行证,可以在企业的任何项目部进行学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实际的真实的工作环境去代替学校虚拟的工作环境;以实际的真实的工作场地去代替学校功能单一的实训室或实验室;以实际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去代替教师来源于经验或资料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实际的职业相关能力要求去代替学校简单的课堂教学秩序要求;以实际的企业师傅去代替学校的教师;以实际的客户需求去代替学校教师要求;以实际的满足客户要求的工作成果评价去代替简单的传统的卷面评价;以企业、项目组、客户综合评价体系去代替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体系。

四、“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

第一,学生实习效果明显提高。“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基本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局面。多数企业认为我院学生工作态度良好,踏实肯干。特别是学生在处理工作任务上所表现出的专业态度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学生而言,实习实训给他们提供了实操的机会,个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均得到展现。

第二,校企双方认可度提高。“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了校企双方的认可度。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有机会提前考察学生的工作能力,挖掘好苗子,提前完成潜在员工的“试用期”考核。这种形式在帮助企业长期、稳定、较早地获取人力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对学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相关的教学计划中加入企业的文化和技术管理等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可度。

第三,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了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不仅仅有机会在学校建立小型的生产线,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而且让学生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获取一定的工作经验。企业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人才,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第四,促进“产学研”良性发展。“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了“产学研”项目的良性发展,可以让有能力有意愿的教师有机会利用这个平台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在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科研能力,促进了高职院校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为“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胡兴福,陈文元,姜建敏.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实意义[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9) :14-17.

[2]张家贵,曹哲新.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0(7):51-54.

[3]刘珍芳. 高校专业网络资源库建设探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07(5):62-65.

[4]李利平. 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改革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1(6):90-91.

(责任编辑:王璐)

An Exploration of "Double Mentor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in Civil Enginee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Yang, ZHOU Xiang-yang, LIN Qing-hui

(Tai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Taizhou Zhejiang  318000,China )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ability training,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standard,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deepen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ology reform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Due to the hindering conditions of on-campus practice space, off-campus practice time, and "dual" teaching stuff, the management of training has lots of room to get strengthened and effective. To stimulate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 practice result,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apprenticeship" and "modern mentoring, a"double mentor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is thus proposed, according to which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make joint practice plan. One student, put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re than one teacher is all-the-way monitored and third-party appraisal is introduc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double mentoring; practice teaching; combining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