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月霞+王克林+许彦
摘要: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良性运转的重要环节,而培育一支适应新体系新常态下的师资队伍则是其中的关键点。通过调研,重点分析了江苏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并力图剖析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从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建议,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12-0038-05
江苏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在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缺失的重要作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师资队伍建设中暴露出来的体制、机制和培养方面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新形势和新机遇环境下,建设好一支稳定的、有核心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师资队伍关系到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一、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情况及分析
本课题组通过调研法、实地考察、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对江苏省26家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旨在分析现状背后的原因,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相关行政职能部门或院校提供参考依据。
(一)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调研结果分析
首先从客观层面对江苏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的资料和数据均来源于江苏省教育厅和各高等职业院校的官方网站。
1.全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数量不足全省普通高校的五分之一
据江苏省教育厅官方网站显示,全省普通高校总数137所,其中本科院校51所,民办本科院校4所;高职高专院校86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22所。省内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共计26所,占高等教育院校总数的18.97%,其中本科院校占总数的2.91%,高职高专院校占总数的16.06%。总数还不到省内高校的五分之一。
2.全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区域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
江苏省26所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区域分布为:南京6所,苏州5所,无锡4所,宿迁3所,扬州2所,常州、镇江、南通、淮安、盐城、徐州各1所。民办高职院校的布局特点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呈现较高一致性。
3.全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严重
通过对省内26所民办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7月官方网站“学校简介”中关于师资力量部分的介绍汇总,选取了在校生人数、教师总数(含专兼教师、专任教师)、硕士学位以上学历者占比、副教授以上职称者占比、“双师”素质及师生比共6个指标进行分类汇总。
(1)在校生人数差距十分明显。26所院校中只有12所“学校简介”中提及在校生人数,前三位均为民办本科院校,依次是无锡太湖学院20 000人,三江学院18 000人,宿迁学院13 000人;高职高专中人数最多的是苏州高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人数为8 000人,最少的是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4 000人。有14所院校未能在官方网站的学校情况介绍中列出能体现学校规模的在校生人数。
(2)教师总数不足且描述不规范。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中第二条规定:“设置高等职业学校必须配备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人数应与专业设置、在校学生人数相适应。在建校初期,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一般不能少于70人。”而江苏省26所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仅有1所是在2013年创办,其他25所平均建校时间在10年以上。然而,只有10所院校明确给出了“专任教师数”。有12所院校的“学校简介”中未提及“专任教师数”,而有的仅给出“教职工数”或“专兼职教师数”,有的院校甚至根本没有提及具体的师资数量,而以“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的师资队伍”一带而过。由此可以推断,大部分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总数要么严重不达标,要么流动性太大,没有一个恒定准确的数值。
(3)副教授以上职称者占比虚高。 从调研结果来看,有12所院校以比较模糊的概念给出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者的占比情况,其中最高的是无锡太湖学院,达60%,最少的是炎黄职业技术学院,仅为20%。大部分院校均以占“专兼职教师总数”计算,如图1所示。而这样的计算方法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中规定的要求不符。《标准》规定:“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应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5%”。然而,实地访谈和调研的实际数据显示,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的比例虚高,与办学标准要求差距明显,数量明显不足。
(4)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率有所提高。各学校简介显示,有10所院校明确了该数据占比情况,其中硕士以上学位者占比最高的是无锡太湖学院,达90%,最低的是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占37%,大部分在42%~77%,如图2所示。有16所院校未能给出该数值,分析其原因,一种可能是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偏低,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该校无法给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值。
(5)“双师”素质占比情况不平衡。据统计,有8所院校有“双师”素质教师占比的数值。其中,最高的是苏州高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达80%;最少的是三江学院,占35%;其他在56%~76%之间,如下页图3所示。不过据实际调查,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占比远远低于该数值,且各学校对“双师”素质的界定和执行的依据不同,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到2020年,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分别达75%、85%以上。”可见,在未来的5年时间,高职院校需要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6)专任教师师生比现状堪忧。通过调查发现,只有6所院校在“学校简介”中同时给出在校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其师生比均超出省教育厅规定的1:18的标准,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比值为1:22,而较高的是苏州高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达到1:62,分别是标准数的1.2和3.4倍,如下页图4所示。没有明确给出相关数值的20所院校的师生比现状可能更令人堪忧。
(二)江苏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满意度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除了从学校层面调研分析外,课题组还从教师的个体层面进行深入调研,特别设计了《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满意度调研》问卷,通过网络问卷、纸质问卷及访谈式的调研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问卷280份,其中有效问卷250份。调研的对象以专任教师为主,覆盖到兼职教师、全职辅导员、行政管理及教辅人员,从教师的基本情况、学校的实际情况、个人的工作感受及教师享受的权益四方面设计了41道问题,较客观地反映出教师的实际生存现状。
通过对调研问卷的分析,目前省内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群体的现状主要集中表现出以下特征。
1.教师的年龄、学位、职称结构由“哑铃型”向“葫芦型”转变
经过对“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的研究”文献梳理,研究结论基本都提及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任教师学历偏低、职称不高、专兼职比例失衡”等。罗道全在《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创新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民办学校教师存在年龄“两极化”趋势和“三少”现象,即退休返聘的老教师多,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教师多;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中间力量少,专业带头人少,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少。偏老和偏幼的“哑铃式”年龄结构不利于人员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学术交流,阻碍了新老交替,导致了人员断层的局面。通过本次调研发现,这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年龄结构趋于缓解,其中31~40岁的教师占78.57%,是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教师共计占17.62%,呈现出明显的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不过也可以看到,40~50岁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数量较少。此外,随着各民办院校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逐渐加大,教师的学历水平逐渐提高,其中具有本科学士学位的占39.29%,具有硕士学位的占55.36%,这两项占到整体学历的90%以上,该数据也与全省高职民办教师硕士学位以上占比统计数据相符合。职称结构方面的调研数据显示,53.57%的教师为中级职称,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占23.12%,这两类职称占据了职称比例的主体,初级以下职称比例为23.21%,整体特征还是以中级职称为主,副高与初级职称偏少的“葫芦型”结构。
2.教师薪资待遇偏低,教师自我幸福感较低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薪酬体系一般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其他奖励性补贴构成,全校教师工资与该校招生的学生规模息息相关。通过调研发现,工作1~5年的教师月薪低于4 000元的占30.36%,而江苏省2015最低工资标准为1 630元。工作满5年以上的教师月薪为4 000~5 000元,占41.07%。与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消费物价指数相比,民办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的可支配收入较低。由此带来的经济压力往往会导致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
3.教师个人压力大,缺乏安全感
工作压力,确切地说是职业压力,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根据调研结果显示,67.86%的人感觉到工作使他心情郁闷、疲惫和有挫折感。也有25%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没有价值;接近20%的人认为从事教师工作不能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甚至12.05%的人感觉在民办院校工作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有62.51%的人觉得缺乏存在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并且有53.57%的人认为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会选择离开民办院校。民办院校师资队伍的生存现状堪忧,特别是教师的心理压力较大,且缺少归属感,潜在的流动性较大。
4.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后劲不足,教师权益保障欠缺
龙宝新在2012年的《我国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困境及现实对策》一文中提到:“目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生存压力大,生活状况窘迫,专业成长环境欠佳。这些困惑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来自生活层面的生存困境、来自事业层面的发展困境和来自心理层面的精神困境。”然而通过调研发现,民办院校教师与公办院校教师在福利待遇(占44.64%)、科研立项机会(占44.54%)、评优评奖机会(占44.15%)、进修访学培训机会(占48.25%)等方面差别较大。同时,有33.93%的人认为学校缺乏健全的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这些都会不利于教师自我权益的维护,会弱化教师自我能力的再提升,也会促使教师工作不积极,心态不平衡。
总的来说,当前民办院校的教师仍然是“弱势群体”。薛伯钧在《加大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的若干对策与建议》中用“不够(编制不够)、不高(整体素质不高)、不稳(流动性、随意性大)、不齐(水平参差不齐)、不顺(教师心态不顺)”来概括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现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专兼职教师比例失调、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教师培训力度不够、师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等问题在江苏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现状中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二、江苏省内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形成的原因
鉴于这种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待遇不公平、管理不规范和心态不积极的现状,应挖掘其背后深层的问题症结。
梳理学者们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归纳为社会环境原因、政府管理原因、民办学校原因、教师自身原因这几个方面。胡天佑、石猛在《从厦门市看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困境与突破》一文中指出,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深层原因来源于社会偏见与政策歧视,生源及规模效益不足,办学经费短缺。基于江苏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先天不足”和“后天营养不良”是内因,社会偏见与政策歧视是外因。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内外因会交替成为阻碍师资队伍建设的拦路虎。
(一)民办高职院校“先天不足”和“后天营养不良”是内因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推进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全省普通高校总数137所,如果按照部属、省属、市属等关系排列,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一直是排在最末端的一个群体,从其出生就注定了“先天不足”。此外,有的民办高职院校举办者也未能将“董事会决策下的校长负责制”真正落到实处,举办者干涉过多,校长难以完全施展拳脚,最终不欢而散,形成一年换一任院长的局面。频繁地更换学院的最高管理者,必然导致学院在漩涡中挣扎而不能有质的发展。这也是相当一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不起来的先天缺陷。这些“先天不足”必然导致竞争力不强,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在后天发展方面,一是政府相关政策优惠很难普及到民办院校,缺少地方财政支持,民办高职院校经费的唯一来源就是学生的学费,去除必备的基建所需费用外,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的经费比较匮乏。二是目前生源危机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较困难。2015年,江苏省面向普高考生注册入学试点的高职高专院校有66所(公办45所,民办21所),公办和民办院校之间的竞争压力会使得一部分优秀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失,这也是导致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稳的主要原因。后天的成长环境难以造就出一支稳定、健康、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师资队伍。
(二)社会偏见与政策歧视是外因
社会偏见与政策歧视依旧被民办高职院校举办者及管理者视为发展关键性障碍。江苏省政府虽然也在竭力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政策导向和支持,但是相关部门在执行和监管方面还缺乏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权益。特别在关系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切身利益的工资、养老保险、退休保障、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不能做到公办与民办完全公平。部分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主观上认为民办高职就是质量差、生源素质差、教师队伍差、教学质量差。社会上对民办高职院校也存在不认同现象,认为考不上好学校的学生才会就读民办高职,毕业后就业情况还不如农民工。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觉得比公办院校教师“低一等”,这与教师注重追求精神价值和个人成就感形成冲突。长久以往,必然会导致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倦怠而想要逃离。
除内外因之外,教师个人在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也是阻碍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良性发展不可不谈的因素。教师这一职业,本来就需要有超强的奉献精神和诲人不倦的持久耐心。而现今的年轻教师特别是“80后”、“90后”一代,他们以追求个人利益和价值为先,选择民办高职院校只是某些毕业生职前的跳板,一旦学校的回馈没用达到其预期目标,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跳槽”,优秀的教师会选择去公办院校、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自己创业。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良性开放、诚信有序的民办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三、江苏省内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和建议
首先,保稳定。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民办高职教育,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监督和指导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并且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来不断提高民众对民办高职教育的认识,消除偏见;切实保障民办高职教师的切身权益,实现体制内外的公平对待,解除民办院校教师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让现有的教师安心、静心,这是稳定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先决条件。
其次,促发展。学校的发展还是靠各院校本身的建设水平,民办高职院校需要明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九条“民办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第三十条“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政府切实做好监管,还原“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初衷。学校竭力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争取利用各方资源,争创品牌名校,以自身实力消除人们对民办院校的不良印象。为民办院校教师建筑一个可靠的港湾是民办高职院校的责任。
最后,做学问。不管民办院校的外部发展如何荆棘丛生,作为一名教师,其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和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向上的品质,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培养他们乐观生活的心境。教师要勇于吃苦耐劳、乐于在艰苦环境中沉心静气地进行教学和科研,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要有职教情怀,脚踏实地地培育学生。
参考文献:
[1] 薛伯钧.加大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的若干对策与建议[J].民办教育研究,2006(3):70-72.
[2] 安波,徐会吉.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121-123.
[3]胡天佑,石猛.从厦门市看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困境与突破[J].教师教育研究,2015(3):62-67.
(责任编辑:王璐)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the Faculty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su Province
YAO Yue-xia1 ,WANG Ke-lin2,XU Yan2
(1.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3251,China; 2.Silicon Lake College, Suzhou Jiangsu 215332,China)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develop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which the key is the training of the faculty in the new normal. The research group makes a surve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aculty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In addition, some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to offer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aculty construction;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