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千秋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自主阅读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38-02
自主阅读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自觉行为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即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中蕴涵的语言美,了解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很少,班级中没有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不做或者少做读书笔记,没有形成自己的读书体验。笔者认为,要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提高其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当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诱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指对某种事物或活动表现出喜爱或者关切的态度。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才会积极关注并参与有关的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喜。”这强调了兴趣是个人认识事物、探索问题的巨大动力。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从内心产生动力去积极地阅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首先要利用榜样的作用让学生热衷于阅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名人异士喜读乐学的故事,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笔者向学生讲述了鲁迅生平珍惜时间读书的故事,并引用鲁迅的名言,如“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躁了”“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等,激励学生要如鲁迅一样博览群书。
其次,小孩子天性爱听故事,教师要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阅读,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情节,渲染人物描写的相关细节,或是通过某个故事梗概、某个精彩片段把学生们带入充满悬念的情节里,激起学生继续听故事的兴趣。例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赤壁之战》时,文章结尾处写曹操败走华容道,课文并没有交代接下来曹操的命运如何。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原著,激励学生自读原文,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绘本读物,如《儿童启蒙想象画》《灰姑娘》《格林童话选》等,这类图书色彩鲜艳、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有趣,有助于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针对中年级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可推荐一些情节生动的童话、寓言、少儿版的名著,比如《三国演义》《老人与海》《草房子》《秘密花园》等。学生们在课后聚在一起阅读、谈阅读感受,有助于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读法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
学生阅读语言材料时应捕捉文中蕴涵的情感,并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自觉融入阅读,产生情感共鸣。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读的指导,提高其阅读的深度。
(一)反复朗读,形成语感
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锐敏的感觉。”语感,是读者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和理趣的感受能力。语感依靠训练,朗读是学生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多种形式地读,深切感受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例如教学“春天到来了,小草忽地打了个喷嚏苏醒过来,他伸了伸懒腰,悄悄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眨巴眨巴着眼睛打量这个新奇的世界”这段文字时,教师可先示范读,重读体现连续动作的词“打、苏醒、伸、探”,突出小草活泼、努力生长、俏皮的模样。再以轻柔的口气读“悄悄地、眨巴眨巴、打量”等词,把小草“活泼、顽皮、初来乍到的倍感新奇”表露无遗。然后,让学生模仿着读,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用读将文字转化为立体的画面、生动的场景。这样教学,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触摸文字,学生逐步领悟了语言文字的情味、理趣,形成了语感,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二)品读鉴赏,深化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尤其是一些名家佳作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准确地领会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功用,对文中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感受语言的准确和精妙,还要对相关的句子、语段,比如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通过反复品读、点拨,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林冲与洪教头对打的精彩片段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赏析并细细体味人物描写的传神之处,如描写洪教头的动作有“使出、跳起来大喊、举起棒劈头打来”,展现了洪教头来势汹汹。描写林冲的三个动作“一横、一退、一扫”,表现了林冲三招两式轻松打败洪教头,人物描写绘声绘色、神形毕肖,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三、任务驱动,做到读写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基于这一教学理论,教师要注意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课内语言训练,并实现课外语言运用实践,要求学生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好词佳句,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在这一任务驱动下,学生就会想阅读、多阅读、自主阅读。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一课中写道:“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对此,教师可设置思考问题:“这段话中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地描述孩子们割槐米、捡槐米的情景。请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一件事情的经过,或玩一项游戏的过程,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有了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深入品读句子、完成练写任务。这样教学,学生通过读写双向重构知识,其自主阅读技能得以形成和提高。
总之,阅读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在阅读教学中,农村教师要还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自主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