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课堂起点 有效切入教学

2015-12-26 22:43周芬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

周芬

【关键词】《倒数的认识》 课堂起点 教学片段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96-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切入教学呢?笔者参加了本校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聆听了三位老师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的教学实录,现根据三位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片段,谈谈自己对课堂导入的思考。

【片段一】教师从汉字入手,列出了一组上下倒置的汉字“吴”和“吞”,“杏”和“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字中有这样的现象吗?你能举出哪些例子?学生发现,可以将6倒过,变成9,也有学生指出,0、1、8倒过来还是0、1、8。教师继续引导:分数中有这种现象吗?举例说明下。学生指出,倒过来变成了,倒过来变成了,类似的分数还有很多。此时教师揭示本课的教学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就和倒一倒有关。”并将课题写成“倒的认识”。

【片段二】教师先出示题目,□×□=1,让学生根据练习题目展开训练,进行头脑风暴,一方面巩固旧知,另一方面引入新知。针对这道题目,学生这样解答:×=1,×=1,×=1……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从这个算式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仔细观察后认为,分子分母颠倒过来的两个分数,乘积都是1,这样的算式有无数个。教师追问:你还能想到有其他类型的算式符合这个结果吗?学生举出了小数乘整数的例子,如0.5×2,0.2×5,0.1×10,0.2×20……也有学生举出了分数乘整数的例子,如×4,×7,×5,×10……还有学生举出了1×1的例子。此时教师将这些算式板书出来,并让学生根据这些算式进行观察和分析:你们能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学生认为,这些算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乘积为1。教师由此导入课题: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将它们称之为互为倒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倒数的认识”。

【片段三】教师先板书“数”,然后让学生复习旧知,回忆之前学过了哪些数,并举例说明。学生指出,之前学过了小数,整数和分数。教师导入课题:现在我们要学习新知识——认识倒数,并提问:关于倒数,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如下问题:①什么是倒数?②倒数和整数、小数、分数有什么区别?③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师将学生的问题板书并进行课堂引导: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以生为本,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直面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哪里开始?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显而易见,教师必须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否则,“以生为本”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发展亦无从谈起。那么,如何才能找准教学起点呢?

在片段一中,教师想要借助学生好奇的心理,从特殊的汉字导入,由此催生学生的探究动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但遗憾的是,学生并没有从中获得有效的引导,对倒数的理解不但没有深入,反而造成了认知上的誤差,使部分学生认为“倒一倒”就是上下位置颠倒,致使学生将1.3和3.1误认为是倒数。

在片段二中,教师的导入设计更进一步,显得更有深度和层次。教师紧紧抓住“倒数”这一概念的实质性意义,设计了两个层次:层次一,先通过练习让学生复习旧知,并牢牢抓住了倒数的本质特点——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层次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写出不同的算式形式,使学生的认知范围扩大,认识到乘积为1的算式,除了分子分母颠倒,还有小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等多种形式。该片段教师紧扣数学的本质意义,能够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获得理性的提升,发展数学思维力。

在片段三中,教师有的放矢,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数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呈现了小数、分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等各种类型的数,有效把握了学情,而后以学定教,引导学生思考:你想知道倒数什么知识?由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很快确定了学习目标,建立积极的探究心态,此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交流探究、补充完善,推动数学课堂的有效发展。

三位老师试图通过“形”的起点、“质”的起点和“能”的起点展开教学,显然,由于片段一中教师对“形”的认识过于绝对化,导致学生陷入认知误区;片段二和片段三,教师则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找到合适的切入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课程教学反思
论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感受溶液“生长”的历程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浅析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