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

2015-12-08 05:49:49陈永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成语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积累

陈永兰

摘要:成语简洁精辟,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成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成语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成语,并将之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成语教学;积累;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208-02

成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成语教学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在巩固语言基础,增强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能够正确辨析和运用成语成为历年高考的必考题。

一、举足轻重:成语教学的必要性

学好成语不仅是为了解答高考中的一道选择题,对词语积累、语言运用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说:“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必须学习的常用语汇。”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成语对语文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成语是进行古典文化熏陶的丰富源泉,让学生增长智慧

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瑰宝,而许多成语就是出于文化经典。大量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记载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吴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终于成就了霸业。还有“望梅止渴”、“狡兔三窟”、“纸上谈兵”等成语,就会想起一个个的历史画面。

成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揭示其内涵,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成语“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可教育学生虚心好学,永不自满。出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马”,说明了坏事与好事互相转化的道理。“先忧后乐”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教育学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些成语一旦在学生心中扎根,将有可能成为他们知人论世、安身立命的某种潜在的准则和动力。

成语是文化信息传递和文化精神保存的极好载体,也是展示传统文化精华的窗口和平台。可喜的是,成语积极传承已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2007年4月,陈汉东先生用60个成语写成《中华文化之歌》作为炎黄二帝塑像落成的赠礼,引起越来越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鸣。《成语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语言文字类电视节目,体现了国家媒体对民族文化传承使命的责任担当,掀起了一股学习成语的热潮。

(二)成语是学习文言的“活化石”,让学生不再谈“文”色变

成语被深深地打上了古汉语的烙印,保留了古代语的许多特点。学习成语可以让我们熟悉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词的活用等。有些文言文中的字词可联系相应的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学生记忆。如《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胜”与成语“不胜枚举”中的“胜”同义,有“尽、完”的意思。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堪”与成语“不堪设想”、“不堪入耳”中的“堪”意义相同,是“能够”的意思。

文言文的语法也可联系成语。文言文中常有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意为“使……活”,成语中也有这种现象,教学时可用来互相印证,例:“劳民伤财”、“完璧归赵”等。

(三)成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配合,让学生妙笔生花

作文教学容易落入俗套,特别是命题作文,对于学生创造能力具有不利的影响。即使是材料作文,也有很多限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具有创造性的作文练习技巧,从而构思出新颖巧妙的作文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感受成语所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作文、周记、日记等日常练笔中,都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成语。在写作中运用成语,必须对成语进行辨析与斟酌,并结合语境与说话的场合、对象、语体、情景、题旨、词语之间的呼应情况进行成语的选用。通过日常的有意识强化,学生养成了自觉运用成语的习惯,写文章也更加有文采。曾经问及一位台湾教师台湾的学生怎样学习作文的写作,他随口说道:“记一千条成语”。由此管窥成语对于提高语文水平,对于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开展成语教学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妙语如珠。

在我们谈话时,适时、适量地加入成语,就如在菜肴中加入佐料一般,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更有味道、更具内涵。在平时的口语练习要求学生表达某种意义时,在能够使用成语的地方,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成语。学生理解、掌握的成语越丰富,就越能够提高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勤于积累,巧于运用,久而久之,不仅能谈吐不俗,妙语连珠,而且可以增进智慧,净化心灵。所以加强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势在必行!

二、循序渐进:成语学习的方法

成语如此重要,应该加强成语学习。《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做对十道题更为重要。这里谈谈成语学习的一些方法,旨在交给高中生一把钥匙,以打开高考成语试题的这道小门。

(一)重视成语积累,把积累的工夫做足

成语数量庞大,要想让学生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即使不撑死,至少也会落个消化不良。教师和学生宜互相督促,坚持每天积累两个成语,定期查阅,让学成语变成一种习惯。我们在成语教学中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清晰地归类、梳理成语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

1.按来源梳理。成语是汉语的“压缩格式”,往往都有自己的来历。其来源和出处主要有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历史故事(图穷匕见)、诗文词句(老骥伏枥)、口头俗语(一劳永逸)、外来语词(火中取栗)、新造成语(眼高手低)。

2.按典籍梳理。如《孟子》中的成语:揠苗助长、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顾左右而言他等;《左传》中的成语:东道主、退避三舍、外强中干、厉兵秣马等;《史记》中的成语:暗度陈仓、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等。

3.按易误用或试卷中容易出现的成语梳理。如不以为然、不刊之论、灯红酒绿等。可把一些资料印发给学生,如试卷常见成语200例、易用错成语100例等。

如果学生也能按照这种方法对成语进行搜集积累,假以时日,梳理形成的材料会越来越多,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与此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多看课外书籍,在遇到不理解的成语时要及时借助工具书进行查询,对成语进行深入的了解。成语积累是个慢功夫,需要有耐心。耐得住过程中的枯燥与寂寞,才会有“蓦然回首”的惊喜。

(二)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开展与成语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成语的氛围,采取多种练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不断启发思考,且活学活用。同时多组织一些兴趣活动,如看成语讲故事、课堂成语接龙比赛、你演我猜说成语、看图片猜成语等。

(三)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口语表达或写作时运用成语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带头使用成语,形成使用成语的氛围。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就能自觉地学以致用。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写文章时,如果某句话用上成语效果会好得多,教师一定要及时点拨和提醒,让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成语浩如烟海,要一个中学生全部掌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近年来高考成语的考查又由知识型转化为能力型,重点考查学生对书刊报纸等常用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我们只有把文中所谈的基本方法灵活掌握,综合运用,不断积累,才能真正拥有并运用好成语,并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三、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

在掌握成语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其在句子中的实践运用。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

(一)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由于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整体含义,甚至以今义曲解成语引起的。如:经过他的认真学习,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

(二)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如果在使用时不加注意,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如: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三)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有些成语虽然意思基本相同,但感情色彩截然不同,运用时应根据语境区别对待,否则褒贬误用,词不达意。如:周迅是时下最炙手可热的女星。

(四)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如: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五)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或矛盾。如:他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六)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应该注意它的词性用法以及它的词义轻重与语境是否协调。如:少数党员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与其同流合污。

(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些成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然而我们由于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从而造成了对选项的错误判断。如: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综上所述,成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学好成语,善加利用,可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学好成语,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也将大有裨益。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在成语这一块还有很多挖掘的地方,通过学习成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许肇本.成语知识浅谈[M].北京出版社,1980.

[2]史式.汉语成语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3]靳新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3,(3).

猜你喜欢
成语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积累
小学成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分析
文教资料(2016年31期)2017-02-23 11:10:55
小学成语教学法探析
未来英才(2016年15期)2017-01-12 02:43:52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46:44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32:48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