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侠
摘 要:学生到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汲取知识,丰富自我,促进成长;而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课堂教学,授课教师以最快捷、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呈现并传授给学生。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将更生动、更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认为,自己扮演着课堂中的重要角色,肩负着主导课堂的正确走向,推进教学进度,施展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任务。这些任务的达成,需要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听课效率。对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几点经验。
一、联系生活,帮助理解
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需要生活情景的导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随着年级的增高,数学知识越来越复杂,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场景分析知识,“解剖”知识,重组知识,让学生把知识点搞清楚、弄明白。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单元时,笔者就以“生活中的统计知识”为切入点,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中。上课伊始,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我昨天称体重,电子秤显示56公斤,可是今天称体重,电子秤却显示52公斤。如果这时有人问我,我最近一段时间的体重是多少,我告诉他56公斤或者52公斤显然都是不正确的。那这时我该怎么办呢?”学生这时都在思考,“是啊,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回答呢?”由此,笔者适时引入统计的知识:“我们可以每天称一称,然后将数据记录下来,那么一段时间内体重的平均值就是答案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统计。”
二、激发兴趣,事半功倍
高中数学知识复杂,抛物线、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向量、数列,一个知识比一个知识更难,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学起来痛苦,也不容易学会。因此,笔者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
在教学中,笔者不仅以课本为教学工具,还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学手段,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工具,如卡片、图形、声音、画面以及多媒体教学,或是自制数学小道具,配合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三、分组学习,合作高效
在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运用设置学习小组的方法,笔者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开设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每个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这样集思广益,让学生再了解、明确自己思路的同时,也了解了别人的思路和学习方法。在对几种方法的综合分析、对比、筛选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会高效完成。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笔者偶尔会选取一两道难题呈现在学生面前。班里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出来,即使能做出来,也需要思考良久。这时,笔者就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应该在这里画一条辅助线,这样就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分成了两个长方体。”“这个中点肯定有价值,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它的作用。”“你们还记不记得咱们曾经做过一道类似的题,我记得当时是这样的……”学生纷纷展开头脑风暴,在交流讨论中,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成为合作学习的受益者。
四、分层教学,各个击破
进入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由于学生自身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小学、初中阶段积累的数学基础和努力程度不同,所吸收的数学知识也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数学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难度满足所有学生。分层教学便应运而生。
例如,在“数列”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要讲“求数列的和”。笔者先把班里的学生分成水平较高、水平一般和基础较差三等,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笔者要求掌握、弄懂教材例题的解题思路;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掌握教材例题的基础上,笔者另外布置了两道题,要求学生搞清楚这三道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中的共同因素;而对于水平较高、基础较好的学生,笔者则引导他们寻找多种解题思路,一题多解,发散思维,训练能力。
五、课前准备,保障进度
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完成教学进度,授课前充足的、大量的准备工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因为只有充足的课前准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当,才能准确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兴奋点,迅速展开教学;只有充足的课前准备,才能预估课堂进度、评判教学内容的多少;只有充足的课前准备,才能将知识条理清晰、内容明确地理清,并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
总之,学生高效学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高效教学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运用激发兴趣、划分小组、分层教学等手段,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节约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是高中阶段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盛立人.生活中的数学[M].中科大出版社,1999.
[2]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8.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