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永生 贾文宝
摘 要: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是该次科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的核心专业课之一。第一节绪论课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绪论课的有效引导,使学生了解该课程将要学习的基该次内容,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学习热情有重要的作用。该论文借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该次科专业建设项目资助,详细研究了绪论课应包含的内容以及采取的形式,采用多媒体及与学生互动等多种手段,对如何上好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的绪论课进行了探讨,并拍摄了该绪论课的视频,取得的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辐射监测 与评价绪论课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167-02
绪论课是对课程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绪论课的教学集中反映了一个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掌握和控制程度,对教材的学习将起到引领、提示、导向等作用,对启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有重要影响[1-4]。绪论课是教学之始的关键点,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导向性。通过绪论课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建立一个初步感观,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方法、认识课程的前沿动态,进一步解决“为何学、学什么”和“如何学”三个问题,从而充分调动他们日后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是该次科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的核心专业课之一,通过该课程可使学生了解辐射环境管理的要求,掌握辐射环境评价过程、电离辐射环境监测、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及电离辐射监测的化学分析方法等重要专业知识。开设该课程是电离辐射环境保护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核事业发展和辐射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1 绪论课的传统模式
尽管每门课程的内容都不尽相同,但绪论课的主要的模式大致相同。绪论课的授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整体上介绍该课程。一般绪论课都要给同学们介绍开设该次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该课程的教学形式、考核方法、参考书目等等。
(2)绪论课的内容求全不求精。绪论课是要对该课程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的介绍,而不持续的针对某个知识点做详细的介绍。因为一方面绪论课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学生还未掌握应了解的基础知识,不便深入研究。
(3)绪论课授课形式以老师讲授为主。由于绪论课一般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一般绪论课都以老师授课为主,而不采取其他形式。
由于绪论课在整个课程内容中的特殊性,采取以上教学形式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快速地明白该课程的主旨和篇章结构,熟悉教材的知识系统,发挥主动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初步了解该课程的一般理论和研究方法。但对于课程内容较为复杂、抽象和枯燥的课程,采取这种方式来组织绪论课的教学,未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这门课程主要涉及到放射性基础、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辐射量和单位、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辐射防护体系以及電离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等相关内容,各种物理原理、化学方法完全靠语言上的讲解十分的枯燥,完全采用老师讲授的方式,学生听起来费劲,效果也很差。因此,有必要重新考虑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绪论课的组织形式。
2 绪论课的创新模式
基于以上的讨论,笔者根据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这门课程的特点,对绪论课的教学形式进行了重新编排,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重新编排绪论课的教学内容
由于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这门课程的内容十分的庞杂,不仅涉及到放射学的基础知识,还包括电离辐射环境监测、流出物监测、电离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处理、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辐射环境管理以及非人类物种的电离辐射防护等内容,共7篇23章。要想在短短的2个学时内,将这些内容面面俱到的一一介绍,有一定的难度,也没有必要。因此在该课程的编排上,对该课程的要介绍的内容进行了精简,重新编排教学内容的原则是以点带面。由于学生在前面的课程里已经上过一些专业课,对放射学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这部分的内容可以有一定的删减,但也不能完全不涉及。既要能起到对基础知识回顾的作用,又要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这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要求。对于后面具体的课程专业知识介绍,则挑重点介绍,而不是一一涉及。这样重新编排绪论课的教学内容既继承了传统绪论课授课方式的优点,又在这个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学生们听起来既不会为庞杂而系统的知识感到厌倦,同时有兴趣的知识点的深入探讨又会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
2.2 调整绪论课的教学模式
虽然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但如果仍然采用一贯常用的授课方式开展绪论课的教学,还是不能从根该次上解决绪论课冗长无趣的问题。因此,借鉴实验课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合适的方法。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的上课人数一般为40~50人左右,因此在绪论课上不具备开展学生动手实验的条件。但演示实验受条件限制,可供选择的实验项目非常有限。既要起到引起学生兴趣的目的,又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综合考虑,该课程选择大气中氡浓度的监测实验。氡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具有放射性的气体,是人体受天然辐射最为重要的来源。氡无色无味,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包括大气以及人类活动的各种室内场所。人体吸入氡气或其子体后,氡及其子体易在呼吸系统内沉积,对人体产生内照射,长期积累可能导致肺癌。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使人致癌的19种物质之一,而且它也是我国规范控制的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5种室内污染物之一。它对人体的危害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可以看出,氡的放射性和人类的生活十分的贴近,而且氡监测的仪器为便携式的仪器,非常适合携带至课堂进行演示,此外氡的监测也不需要特别长的时间,几分钟即可完成一次测试。因此,该课程在绪论课上选用氡监测作为演示实验。
另一方面,该课程也参考了研究型教学的模式,加以实施。所谓研究型教学,也称研讨式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5]。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一种“主动一被动”的单向关系改变为一种“主动一主动”双向关系。在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改变为了师生“群言堂”,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来实现的。在绪论课上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个新的探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对课程的内容在绪论课之前了解不多,因此在绪论课上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在于选题。选题太深可能学生无法理解,太浅则无法起到带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点的作用。因此,考虑到该课程的实际情况和之前的演示实验,在绪论课上给学生们安排的题目涉及到氡浓度的监测。给学生出的题目是不同房屋中氡浓度的比较,列出了多种室内情况,包括例如地下室、地铁站、多层房屋、高层住宅、地下商场等。让学生们在绪论课上分析氡浓度在这些地方的变化情况,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自由讨论。
2.3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是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融为一体,将其于教学中,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画图等大量的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单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大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材”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而且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推动教育教学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无可厚非[6]。在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的绪论课中,使用视频影像这种多媒体课件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在环境辐射监测的课程中,许多实验技术方法等可以通过视频影像的方式来展示,例如核电站如何进行流出物的常规监测,这种影像资料时间不长,易于获取。通过播放这些视频,学生们对流出物的监测就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效果非常好。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绪论课上的视频不能持续时间过长,展示的内容也不能过于具体,否则学生不能理解的话,效果就不好。
3 绪论课实践
根据以上的绪论课创新教育模式的计划,对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的绪论课进行了相关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得到了以下的教学反馈。
(1)学生们的绪论课上教学内容的兴趣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以往的绪论课上,由于教学内容太多太快,学生们往往没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化思考,教学效果不好。由于该次次绪论课上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们对绪论课上的教学内容有了兴趣,在课上不时还有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述而提问。从这些学生们的反映来看,新编排的教学内容比以往绪论课的教学内容更加适合。
(2)学生们对课堂演示实验的兴趣很大。在绪论课上,针对氡浓度的监测做了具体的介绍后,就开始进行氡浓度监测的演示实验。根据监测的数值,学生们纷纷通过手机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确认这个数值处于什么水平。课后,有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仪器测试,还有些同学希望借仪器出去进行监测。可以看出,学生们对这个仪器和实验十分感兴趣,在课后会慢慢的了解其原理,掌握氡监测的知识点。在接下来的研究型教学讨论中,学生们纷纷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些争论是十分正常的。教师引导学生们在课后如何查阅资料,自己分析问题,找到答案。可见,课堂演示实验如果选择的好,能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研究型教学也不一定要等到学生们掌握具体的专业知识后才开展。
(3)因为学生们普遍对核电站兴趣广泛,有些同学希望毕业后能到核电站工作。因此在观看多媒体课件时,尤其是核电站的流出物监测时,很多同学都非常仔细的观看。视频观看完毕后,有些同学立刻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希望了解核电站流出物监测的具体方案和实施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会自然而然的对环境流出物监测的内容产生了具体的兴趣。可见,多媒体课件特别是相关视频的播放,也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巨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这门课程,绪论课采用以上的创新模式教学,能促进教学有很明显的效果,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4 结语
绪论课的教学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了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绪论课的实践,讨论了在绪论课中可以采取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绪论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今后的绪论课教学中,将基于以上的模式继续做更为深入的探索,例如采用更多的教学模式以及现场实验参观的手段,使得绪論课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春生,王书民.论无机化学绪论课教学的加强与改进[J].商洛学院学报,2013,27(6):25-27.
[2] 龚孟濂,乔正平,巢晖.基础无机化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1,26(1):20-22.
[3] 银秀菊,岑忠用,陆俊宇.无机化学绪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5,43(2):187-188.
[4] 吴楚芬.数学物理方程绪论课的教学[J].科教导刊,2015(4):96-97.
[5] 韦宝平.创新教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J].江苏高教,2003(4):85-86.
[6] 李雅丽,薛同莲,周晓燕,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科技资讯,2010(35):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