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玉祥+唐天乐+李娜+文少白+张军
【摘要】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以海南医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为对象,针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和考评模式等方面作了探索性改革,以期解决现有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 教学改革 探讨
【基金项目】海南医学院院级重点课程《环境生态学》建设项目,海南医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综合试点改革项目、海南医学院校级重点课程《环境化学》建设项目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24-01
环境生态学是近40年新兴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而逐步形成的一门学科。环境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1]。《环境生态学》课程是许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环境科学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很多同行对《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5],但该课程在很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仍属于新兴课程,其内容和体系仍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阶段,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医学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以及考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对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国内多数《环境生态学》教材的内容体系主要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生态学原理部分,二是应用部分[6]。由于该学科起步较晚,学科体系尚不够完善,借鉴了生态学学科的许多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与普通生态学存在着交叉重复现象[7]。因此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经过笔者对众多教材比较,选取了由盛连喜主编的《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作为教材,并根据教学大纲适当对所选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补充。海南医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在大二上学期开设《环境生态学》课程,学生不具有生态学背景知识,要补充生态学原理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及生态系统生态等),删除该教材与后续课程重复的内容,如所选教材中的“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等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此外,随着国际上生态理论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环境生态学》课程体系必须紧跟当前形式的发展需求,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动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信息量,将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引入课堂,一方面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拓展学习思路。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环境生态学》课程中许多生态学基本理论比较抽象难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采取传统说教式的教学,一方面是难理解,另一方面也不能将知识很好的融会贯通,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演讲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经常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面对知识点时先独立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广泛讨论,相信这样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8]。此外,针对教学中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教师可设置许多小专题,让学生独自查阅资料,然后一起分析讨论,并不断启发学生,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与传统的说教式相比,多媒体教学能通过各种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方式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课程内容,致使教学过程多元化,从而体现出现代化教学手段应有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宽、直观、易懂、容易接受的特点[9,10]。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大大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可利用Flash、Animator和3DStudiomax等动画方面的处理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课程中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讲授生物通过行为传递信息时,把蜜蜂通过舞蹈的形式传递信息制作成Flash动画,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接受、加深学生对生物间通过行为传递信息的印象。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
环境生态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适当增加反应学科发展趋势的内容外,还要恰当引入生活和生产中的生态案例来充实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非常实用,学生在了解新信息、开阔视野的过程中,兴趣倍增,而且思路也得到了拓展[11]。例如,在讲授生态入侵时,可以实时联系媒体报道的紫茎泽兰、凤眼莲、大米草等入侵物种在中国大面积出现的实例,并结合海南本地生态入侵物种如飞机草、椰心叶甲等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和分析。这既是对教材的补充与更新,又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可大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
3.改变教学方式,增加教学资源
现代网络技术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了理想的枢纽[7]。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环境生态学知识,该课程已开通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网络课程。从该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可以方便地阅览和下载主要教学资源如课程简介、教师简介、教学大纲、主讲教师授课教案、教学讲义、教学图片和视频材料、习题库及参考答案、课程自测试题等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课后进一步消化课程有关知识。同时,老师的作业布置和学生的作业提交也可通过此网络进行,更加方便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另外,教师还可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发布课程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结果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就构建了老师与学生网络实时交流平台。总而言之,Blackboard平台的建立可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并可促进师生互动,延伸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4.与科研相结合,拓展学生创新性思维
教学是基础,科研是主导,只有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讲课的内容更加具有前沿性、独创性和启发性[12]。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科研工作对教学也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与所从事的科研课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让学生有选择地进入实验室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培养其科研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再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等的大学生创新课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13]。教学的根本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极其重要。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的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应用生态学理论及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专门研究环境生态学理论与方法。
学生通过到实践基地进行野外实习,可加深对课堂理论学习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因此,在海南医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现有的环境生态实习基地的基础之上,根据专业特点和背景加大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利用海南的资源和环境特点建立实践基地。例如,充分利用海南省本地资源建立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实践基地、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实践基地、呀诺达热带雨林实践基地等。
四、考评模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是反馈教与学信息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14]。传统的考核仅仅是对理论知识原理的死记硬背,缺乏灵活性,并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在对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还要对考评模式进行改革。
1.灵活选择考评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选择考评模式,打破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通过近几年来对环境生态学考评模式的尝试,探索出考评模式为考评成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前者占总成绩的60%,后者占总成绩的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平时作业、课堂回答问题、专题讨论、专题汇报、实习报告等环节。该考评模式实施一方面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共同发展。
2.考易网络试题库的建设和应用
传统的考试都是由授课教师负责出卷,存在很大的偏向性,不能公平、客观地反映高校教师的综合教育水平[15]。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题库建设进行机考是未来的趋势。高等学校的学科试题库建设是实现教考分离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本课程根据教学大纲利用网络资源已初步建成考易网络试题库共1200道试题,可以实现在线组卷和在线考试,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及考试方式的改革,不断地进行试题库的补充和更新。考易试题库的建立与应用,不仅可以全面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的效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常规教学管理、减轻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负担会起积极作用。
五、结语
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发展日新月异,必须紧跟国内外环境生态学理论变化的发展趋势,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考评模式等都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探索。教学内容要不断补充和更新,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结合本专业特点和本地教学资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上要充分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建设实践基地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评模式上要灵活地选择多种考评模式,通过试题库的建设实现教考分离,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总之,通过教、学、研全方面结合,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环境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盛连喜,冯江,汪娓.环境生态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红新.“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9,23(6):135-136
[3]杜庆才,孙兰萍,丁艳等.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2011,38(9):196-191
[4]秦娟,张震,王育鹏.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9):91-93
[5]秦娟,张震,王育鹏.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3,17(5):107-108
[6]牛晓音,郑家文,刘家第.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1,44(4):44-45
[7]杨桂英,廖周瑜,曹子林等.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优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01):168-169
[8]王小兵.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1,7(11):79-80
[9]黄玲芳.互动式多媒体教学方式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12):44-45
[10]周兵,闫小红,王新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环境生态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159-160,172
[11]王辉,姚鹏辉,焦莎莎.关于“环境生态学”教学实践改革的探讨[J].河南教育(高教),2014,9(5):70-71
[12]马翠欣.基于项目构架的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53-12254
[13]毛新.实践教学制度的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3):36-40
[14]王宁.“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6):147-148
[15]杨祎.高等学校学科试题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观察,2016,5(9):32-33
作者简介:
季玉祥,男,1984.10月,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海南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及修复,环境污染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