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陶月英,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获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现正在主持研究江苏省“十二五”教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绿色作业的实践研究”,多篇论文在《语文学习》《语文建设》等刊物发表。
【摘 要】学做语文教师的过程是辛苦的,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却让这过程因充实和进步而无比快乐。而最快乐的是看到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效,“绿色作业”尊重生态、成长生命、联系生活,使学生学得合规律、更自主、更灵活,将“学”落到了实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回归语文;绿色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8-0061-03
【作者简介】陶月英,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江苏太仓,215421)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
“一辈子学做教师”,做语文教师近30年了,一直喜欢这句话。这不仅因为由衷地敬重于漪老师,也因为由衷地想做个合格的教师。学做教师的过程是辛苦而快乐的。
忐忑地起步:努力“教”得好
我不是个做教师的“料”,性格较内向,也无才情。刚工作时,常常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好一个教师。体现于漪老师伟大情怀的“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安慰:不会做,就要学着做;一时学不会,就要学一辈子。
1986年,那时外出学习的机会极少,我就向同组的教师学习上课。我从他们那里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激情和诗意、温婉和从容;特别是从一位待人苛刻的老师那里懂得了教学设计的严谨和课堂教学的洗练,现在想来,她让学生做的课前预习单应该就是她教学设计的一个出发点,也是今天导学单的雏形吧。我琢磨他们的课,也琢磨自己怎么上课才能让得学生容易接受,就这样,紧张的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我所教的班级在中考中名列前茅,学生在县、市作文、朗诵比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一颗紧绷的心终于轻松了些——我可以做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初尝为师之乐让我接受了自己的先天不足,我给自己定下目标——让自己的语文课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课,让自己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于是我想尽办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上力求讲得生动、有序,让学生易学、乐学;更在课外用足功夫,让学生广学、活学。课前5分钟,做“语文保健操”(类似于今天的“一站到底”“汉字听写大会”之类节目的活动),学生在游戏中既积累了知识,更激发起了兴趣,能兴奋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后,和学生一起读书看杂志,我还跟着组长办起了学校文学社——望月文学社。渐渐地,文学社由我主持,带着一批批学生,组织活动,精选习作,油印学校首个文学刊物《望月》,一季又一季,与一届又一届学生相遇相守在文学的园地。如今,文学社的指导教师不再是我,但当时随兴播下的种子不断地发芽、开花、结果,文学社成了省十佳优秀学生社团,辅导课程成了学校的精品课程。九十年代末,多媒体进入校园,我第一个带着学生去学校唯一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实物投影、幻灯展示、视频音响,给学生一个崭新的视野,还时常在那里进行影视欣赏,《美丽人生》《钢琴师》……叙述电影里的故事,欣赏人物刻画的手法,分析色彩、音乐的变化,品味剪裁布局的技巧,学生兴味盎然地看电影,充实自然地写影评,争先恐后地说感受。偶遇一些毕业多年的学生,有的会感慨地说“至今还在读《读者》,还记得当时课堂上读的情景”;有的会不无自豪地说“我比人家更会看电影,《美丽人生》的欣赏锻炼了我的眼光”;有两个相隔多届、分别去上海和南京读书的学生,居然还买了同样的一套《余光中文集》背回来送给我,我明白那两套书沉甸甸的重量,也满意学生对语文的喜爱。正是语文的魅力让他们喜爱语文,我有责任领着学生领略那愉悦当时、影响终身的醉人魅力。
三教《致橡树》:在欣悦与惶恐中回到“语文”
“没想到一个农村学校的语文课能上得这样丰富而活泼!”这是1999年学校在迎接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时专家组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听完我的课后所说的话,这让我开心。我上的是《致橡树》。
记得当时是这样上的。首先,一名学生情绪饱满地朗诵《我愿意是急流》并简要说明自己对这首诗的认识;然后,齐读《致橡树》,投影出写诗背景,使学生理解这首诗蕴涵的独特爱情观;接着,讨论诗中意象所寄寓的具体内容;最后,练习朗读,体会语言形式的特点。教学时,将重点放在第四个环节上,让学生理解“语言形式是除意象外体会诗情的另一个途径”。其间,又投影了《当我死时》等诗歌,让学生朗读体会语言形式带来的节奏变化和情感强弱。一堂课上得热热闹闹。
脸色僵硬,心里慌张,课堂里,只看到黑压压的学生和听课老师;评课时,只听到一向儒雅的傅嘉德先生温和话语里的不满,只看到黄厚江先生似笑非笑的眼神。这是2006年在大市名师名校长活动中上《致橡树》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
那堂课如一根芒刺扎在我心里,很多年不敢去触碰。学习让我重拾了信心。我参加了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名师俱乐部、大市名师共同体、省特级教师后备班的学习,如饥似渴地听课、听讲座,渐渐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理解:语文教学,要立足语言,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必须练就一双慧眼,既理性地看教学文本,发现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又慈善地看学生,关注其需要学习的和学习后能有成效的地方,从而规划出合理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必须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以“让”学生“学”语文为标准,引导他们自己听、说、读、写、思,在体验中深入语文世界,积累语文素养。
以此反思我两次《致橡树》的教学,问题显而易见:都偏离了语文教学,前者过多拓展以博眼球;后者既没挖掘出文本价值,又未组织好“学”的活动。
上学期,第三次上《致橡树》,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1.删去用意象的句子,与原诗比较,说说效果;2.删去散句,读一读,与原诗比较,说说效果;3.添加“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等省略的内容,读一读,与原诗比较,说说效果;4.有很多关于青春体验的优美诗歌,选择你喜欢的一首,从意象和韵律角度写点感受,并练好朗读,准备在“青春诗会”上朗诵。
没有了导入,没有了拓展,但删、添、选活动让学生在切实的体验中既读懂了这首诗,也获得了读现代诗歌的一般方法,还激发了读更多好诗的勃勃兴致。
我安心地想:这应该就是回到规律、回到常识、回到语文了。
绿色作业:让语文教学落实到“学”处
如何将我精彩地“教语文”转变为学生有效地“学语文”?为了解决困惑,我申报了省教研课题“高中语文绿色作业的实践研究”,经过积极探索,我对“绿色作业”的内涵、操作策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认为语文“绿色作业”的内涵有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尊重生态,让学生更合规律地学。“生态”最根本的特点是系统性,它讲究整体、全面和联系。语文教学是个系统,作业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体现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作业习得语文能力;而作业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教学材料、每堂课的作业都应该成为语文素养生成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点。
二是成长生命,让学生更自主地学。设计语文作业既要高度关注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要充分认识语文教学对生命成长的影响。抓住“交流”“思维”“感悟”三个关键词促进学生生命的自主成长。
三是联系生活,让学生更灵活地学。既把生活当作设计语文作业的资源,也设计能联系自身、联系现实的语文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观察、思考和表达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绿色”的语文作业对学生学习语文而言,应该是适用、适度和适切的。为此,我在设计作业时努力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就目标而言,通过作业达成知识、能力、情感价值三维目标的全面实现;就内容而言,超越一课、一文,甚至一板块、一专题,放在模块以及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上设计作业,让作业形成全面发展语文素养的一个系统。比如尝试建立了一套高中语文作业库,包括教材课文导学、高中作文导学、课外阅读导学、阶段性检测、语文实践活动的作业系列,让每次作业既有短期的明确目标,又有连续性,成为整个语文学习链上的一环。而在设计某一个作业系列时也追求整体性,如教材课文导学作业系列,既根据专题内涵进行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专题内涵,积淀思想情感;又超越专题,着眼文体,试图找到最有价值的点设计作业,使每篇文本的作业都能成为某一类文体阅读能力这根线上的一个点,让学生在不同个性的文本阅读和训练中完成阅读能力的积累。
2.有机性原则。就作业在教学系统中的作用而言,作业的内容、实施的时间、呈现的形式及评价的方式等都要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在具体设计时,我把课前作业定位为“学习启动内容的选择”,以目标决定课前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在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上着力,让课前作业成为课堂学习的前奏,成为启动学习的先行性环节;把课堂作业定位为“学习平台的搭建”,在阅读困难处设计作业以利于学生突破障碍,在教学核心处设计作业以利于学生自主生成;把课后作业定位为“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内化”,着重在与知识的联系中盘活知识、在与现实的联系中练习言语。
3.本位性原则。坚守语文的本质,抓住“交流”“思维”“感悟”三个关键词设计语言训练作业,提高“交流”的“量”和“质”,发展和锻炼“思维”,重视积累,强化和深化“感悟”。比如有个长期坚持的作业:日读日记。要求学生做读写日记,可以每天做,也可以每周集中做两次,一般一周上交一次,以每天不少于200字为数量的要求;内容上,高一侧重读书摘录和观察描写,高二高三侧重评价赏析和思考感悟;交流形式上,推荐优秀作业在班级朗读,编辑读写小报,高二高三开展“时事演讲”活动。通过一次次读写作业,让学生积累语言的敏感和人生的感悟,提高独立思考、理性分析、辩证表达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这一原则既指内容开放,超越文本,把文本与学生、文本与助读材料、文本阅读与当前生活、学生现在与未来串联起来,将学习引向深入;也指数量和难易的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作业;还指完成形式和评价的灵活,将个体作业和团队项目相结合、书面口头作业和网上交流相结合、自我评价和老师、同学评价相结合。
我将作业设计当作教学设计的最重要部分,遵循这些原则编制作业,努力体现“尊重生态、成长生命、联系生活”的“绿色”理念。于是,一次次精心设计的作业训练,催生了一份份精彩的作业成果,讲规律、接地气、多形式的作业,让学生体验语文的趣味、学习的自主、创造的火花和精神的自由。
如今,我常想,自己虽仍有许多难以克服的不足,但在语文这片田野里耕耘着,学习着,像个农人一样,质朴劳作,收获生机,这不是最大的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