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成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从层次、活动、感悟、想象、方案等方面谈谈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看法。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学 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现代中学生语文学习是否顺利,与他们是否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合理性、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素质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作为着眼点,对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重视思维培养的层次
从信息论角度来说,信息如果彼此间组织紊乱甚至相互干扰,就不利于甚或无法在大脑中进行编码(即进入长期记忆的信息系统)。这样,信息在输入时,神经系统中的“感觉登记处”对它进行排斥和拒绝。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个环环相扣而且整体性强的思维训练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些教师程序观念十分淡薄,有的一节课就树起四五个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又缺乏有机联系,或教师不能将这些目标依科学顺序使之贯穿为一个整体,课堂教学显得七零八落,甚至训练要点间风马牛不相及,学生如坠雾海,思维被搅得一团糟。更有甚者,教师设置的思维程序,违背学生的思维规律,前后颠倒,堵塞了学生思维的通道。
二、调动多种思维活动
心理学表明,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智力的核心,是整个认识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就应该充分调动多种思维活动。阅读活动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活动,它必须借助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集合思维、发展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的结构和思想内容,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该作品整体信息清晰地贮存在学生的大脑之中。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通过对作品中形象的感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双翅再现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深刻的内涵,取得阅读的预期效果。学生在完成阅读的“认识理解、情感体验、再造形象”三个阶段时就综合地调动了包括逻辑思维在内的形象思维、集合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
在完成阅读活动中,阅读者除了再现作者保存在作品中的形象外,还有一个再造形象的过程,这一再造过程会因人而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最怕用固定的结果束缚学生,使学生产生定势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三、培养对课外读物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感悟
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包含丰富的意义,它是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文本”,具有多重阐释的可能性,杜牧诗《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寥寥数语既表现了统治阶级的骄奢,又表现了皇帝对妃子的宠爱,以及劳动人民被压迫剥削的惨状。如莫泊桑创作的小说《项链》主题可以说是批判玛蒂尔德爱慕虚荣,揭露了资产阶级腐败思想对人们的毒害,又可以说表现了人生变幻无常的思想;也可以说表现了小人物对命运的无能为力;还可以说表现了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和毁灭。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阐释的无限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为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
四、于空白处展开思维的翅膀
语文阅读的主要任务是对阅读材料的体会和领悟,由于阅读材料是借助语言描述形象和感受的,本身具有间接性,加上作家在写作中讲究用语的含蓄、结构的精巧及审美感受的需要,往往留下许多空白。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特定情节、人物或有关因素结合生活体验补充这些空白。如《祝福》中鲁四老爷的两次“可恶,然而……”的补白,《项链》结尾的续写,《雷雨》中周朴园鲁侍萍潜台词的体会……这些空白在叙事性文学中随处可见,教师要选准含金量高的空白处,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自由地飞翔。这样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提高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五、把握课文特色.灵活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现代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教师不能不考虑学生情绪,死抱程式化的条条框框,而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恰当的教法,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设计《雷雨》戏剧语言欣赏的过程中,我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开始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讲戏剧理论知识,再分析人物语言,最后做练习,可是,在课堂上任由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总是动不起来。后来,我改变了教学程式,让老师当导演,以竞选最佳男女主角的形式串起整节课。因为形式的新颖,并引入了竞争机制,学生思维很活跃,踊跃参与,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
怎样让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呢?
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应通过举例、对比、现身说法、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列举古今中外通过勤奋好学成为名人,伟人的事例,鼓励学生立志成才:用知识面广的对社会创造的财富及他们所获取的报酬,与知识贫乏的人对社会创造的财富及获取的报酬对比;请当地企业家知名人士或学生家长作演讲,讲对学习知识的看法: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一些无法解答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方面的“难题”,以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其次,应教会学生预习各门功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生提出一定的预习要求,通过预习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再次,应激励学生勤学好问,当今时代特别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不断地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联想、思索、创新,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课堂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竞答、多媒体、讨论、动手操作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让学生用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又使学生热烈讨论、踊跃发言,让学生养成善听、多思、会说、勤记、质疑的好习惯。
最后,要引导学生科学复习。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可以防止遗忘,也可从中悟出学习知识的规律是循序渐进的,通过复习,前后衔接,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使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另外,一定要让学生重视课外学习。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除了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外,还要让他们多与社会接触,向社会学习。因为社会——特别是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本身就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生活百科全书。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扩大知识视野、丰富知识,成为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总之,如果教师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