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11-13 07:32王学昭段国云
科教导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信息化教学互联网

王学昭 段国云

摘 要 学风是一所高校文化底蕴的重要表现形式,但随互联网的发展与盛行,高校的学风建设深受其影响。文中阐述了高校学风的内涵,描述了当前大学学风建设现状,从互联网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制定系统化学风建设方案,更新教学模式,采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于教学及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制定高校学风建设对策。对策中重点描述了怎样规划高校信息化平台,怎样将信息化用于学生学习和管理者提供服务。

关键词 互联网 学风建设 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0.087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udents'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WANG Xuezhao[1], DUAN Guoyun[2]

([1] Nursing Department, Yong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Yongzhou, Hu'nan 425199;

[2] Network & Information Center,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ongzhou, Hu'nan 425199)

Abstract Atmosphere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cultu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prevalence of University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by its imp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of College Academic Atmosphere, describ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style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Internet from multiple angles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tyle construction; deal with the problems raised by career planning help students set learning goals, develop systems chemistry wind construction program, update teaching mode,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and services in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in four aspec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yle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emphasis describe how to pla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 platform, how will the information for students and managers to provide services.

Key words internet;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teaching mode; information teaching

伴隨网络和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人类已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其应用已深入了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基于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基本上覆盖了学生生活的全部。各大高校纷纷建设并将互联网接入到学生宿舍,推行数字校园各类应用,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智能终端、PC(Personal Computer)的普及,互联网技术无疑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方式。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也能成为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学习的阻碍源。①因此,互联网在给高校教育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怎样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中的各类技术来更好地服务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是高校管理者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

学术界针对“学风”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由于广度、深度等原因,大家对学风的认识各不相同。大体上来讲,学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学风是治校、治学、学术、学生求学做人的风气与习惯;从狭义上来讲,是求学做人的风气。②它是学生在整个受教育过程及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学生学习动力、目的、态度、行为和方法等纪律的一种外在表现。③

高校学风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一所高校文化底蕴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高校的治学之本、立校之基,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及培养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指出:“学科建设是学校的龙头,学风建设是学校的根本。学风不正,学校声誉难以维持。大学要有浓厚、宽松的学术氛围,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科学、民主、创新的大学精神。”④由此,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优良、朴实的学风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它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思想道德品行、意志情感的熏陶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人生成长及职业生涯。

2 学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活是一个半开方式社会空间,学生对自己的时间、空间等生活方式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能严格自律、刻苦求学,但也有部分同学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其中造成高校学风不景气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教育制度、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协同程度、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

2.1 学生缺乏学习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录取人数比例不断上升,相应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多数学生还以精英时代的“天之骄子”之心态来衡量大学生的出路,由此学生容易滋生懒惰心态,催生出消极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无法有正确的学习目标。

大学教育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一轮接一轮的更新,但还是无法解决大学前以知识灌输式教育模式与大学中学生主动自学为主教育模式之间的转换关系。大学前,学生考上大学是家长、学生、老师共同的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进度由主管老师进行详细安排。进入大学后,教育模式从知识灌输式学习为主转变为学生主动自学为主,学习过程及进度将基本上由学生控制,没有家长、教师的干预,学生面对互联网复杂的网络文化和不同的社会诱惑,很多学生无法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而在时间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中迷失学习的方向。

2.2 校内各部门间缺乏强有力的协同机制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程,涉及到校内各个部门和全校的师生,是全体成员相互协同的结果。多数高校在学风建设的执行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对高校学风整体性认识不足,部分职能部门为体现单个部门的业绩,在多数系统工程、业务流程的设计和制定上只顾及自己部门的工作范围及眼前的效果,并未从校内学风建设的整体角度出发进行长远的规划,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统筹,造成大多数交叉业务、边沿业务等工作开展缓慢,甚至无法正常开展。多数高校校内政策的制定考虑问题不全面,政策之间的相应事项缺乏较好的逻辑性、连续性,对校园学术、学风的建设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校内各学科、各类教育教学、教学辅助、行政等岗位间的资源分配严重不合理,造成各岗位间的工作配合无法紧密配合,也是造成各部门间无法协同工作的重要原因,从而成为影响校内学风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互联网服务于教学的深度不够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它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观念、习惯、方式和教师授课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教学规律与秩序,对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挑战,大多数高校对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只停留在连通性的管理上,对所提供内容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无法全面服务教学,更是影响了大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互联网文化影响学风的形成。高校中校园网和智能终端已覆盖到校园内的每一位师生,它在为师生提供便利性、为教学提供在线学习的同时,也为色情文化、暴力文化、虚假信息等多元化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通道。大学学习阶段,是学生形成是非观的关键时间段,对于是非观不成熟、自控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受良莠不齐的互联网文化的影响,造成自我目标及方向的迷失而影响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态度;随招生规模的扩大,师源质量的下降,此类学生数的比例将不断增加,这将对高校学风建设留下了障碍,影响了大学生学习氛围,进一步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2)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几乎占用了所有的教学时间。随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写黑板过渡到了纯多媒体教学或将二者结合起来完成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互联网盛行的時期,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这些模式已过了新鲜期,降低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学是一个半开放的环境,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因为处理某些事情而缺席,对于这部分学生或上课没有听懂的学生,业界提出了采用“翻转课堂”、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幕课)等先进的教学模式来解决此类问题,⑤但这些方式的教学内容都是依靠网络进行传递,课堂主要做讨论,这体现了高校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只提出了此理念,在校园信息化项目的设计中,把此类选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实践中、考虑信息化如何为教学服务的大学少之又少。

3 学风建设对策

从严治学、从严治校是学风建设的基础。⑥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仅靠师生的自觉还是不够的,需学校进行改革并配合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根据当前大学生学风现状及互联网对此的影响,拟从以下几点对学风建设提出建议,制定相应的对策。

3.1 通过职业规划帮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不明确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普遍的现象,采用培养学生自制力来达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目标的树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得到老师的引导及学校制度的支持。当前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自制力的重要原因来源于大学阶段学习目标不明确,造成个人意志随时间的推移而被磨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无法进入主动学习状态。针对此问题,采取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提前到大学一年级开设,在此课程中,通过对大多数成功案例和就业市场真实的岗位需求分析,让学生就个人理想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知道自己在大学中想学什么、要学什么、能学什么,根据职业目标需求制定本人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渐渐由课堂学习为主自学为辅过渡到自学为主课堂学习为辅,以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以实现求学目标。

3.2 制定系统化学风建设方案

学风方案的制定,大到整个学校,小到一个院系、一个年级或一个班级。从学校、院系管理的角度出发,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呼吁管理层从顶层设计入手,根据实际情况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制定校级层面的系统化、有约束力的学风建设方案,注重各类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连续性,强化服务意识,使之为职能部门间能正常地协同工作,发挥整体优势。

在制定学生学习质量考核方面政策时,需建立精细化考核机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都能取得学历、学位证书。以本科教育为例,建议按一定的比例把学业成绩为优秀、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推荐到更高一层院校进行研究生学生,对较优秀的学生颁发毕业证及学位证,对合格的学生仅颁发毕业证,不合格的学生降为大专毕业证,其它的定为结业。采用此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起竞争机制,更有利于学风的建设。

3.3 更新教学模式

学风建设的另一重要对策是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效率。利用传统的写黑板、多媒体以及新兴的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MOOC等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课程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组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对学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改革等项目的立项过程中,学校或院系加强培养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认识,鼓励教师利用互联网等新的教学媒介积极推行新的教学设计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及网络资源的优势,提高课堂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根据改革思路选用相关專业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践试验,总结每类教学设计的优缺点,整合成功的教学设计方案推广正确可行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负责老师需在政策上得到一定的支持。

3.4 采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于教学及管理

当前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对大学学习风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规范化设计业务流程,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服务于教学及管理是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此对策依赖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程度、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

信息化建设程度是采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学生、服务教学的基础,对互联网时代的学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体现在高校校园网的结构设计,多数大学将办公网、学生宿舍网、教师家属网等网络业务进行分割或部分外包,造成校方对师生上网业务无法管控;因而在结构上要保证全校网络一体化,随时对校内网络进行管理,让网络能真正地服务于学生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高速通道。其次要建立并充实校内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在线实验仿真平台,如为学生提供MOOC、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等学习资源平台,采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深入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再次要部署一体化校园网安全管控体系,采用防火墙、行为管理等技术过滤师生的网络行为,阻止不健康文化的流入及传播,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干净的学习网络环境。最后需建立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能分步实现针对教学的精细化管理过程,管理者能随时统计各平台的利用效率及具体情况,随时查看某一位学生的在校表现及个人资料,推送各类管理信息,为教学、学习及管理提供方便。

4 总结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所大学的已有的学风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需在进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依赖于信息化建设水平,全校师生参与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同工作条件下,经长期实践过程积淀形成的结果。我国高校加强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学生,服务于教学,为全面提高大学综合办学水平,培育大学精神,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质量,对高校学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 梁玉珍.网络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4:81-82.

② 黄金声,杨晓宁.大学学风的丰富内涵与学风建设的途径[J].文化学刊,2008.1:106-111.

③ 王胡英,黄核成.目标管理导向下的高校学风建设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84-85.

④ 瞿祥华,邓云涛.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66-68.

⑤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⑥ 吴梦秋,程光旭.用ISM分析影响高校学风建设诸因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9(4):79.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信息化教学互联网
提高高中英语阅读信息化教学效率的措施
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