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对德育教育的渗透

2015-11-11 02:56于海洋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转化德育教育数学

【摘 要】“工读学校的任务是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把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学生教育、挽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掌握一定生产劳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社会主义公民。”工读学校是普通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工读学校的教学与普通中学的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工读学校的教学工作应根据工读学校的任务和工读生的特点而开展。本文就工读学校如何在数学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简单谈一点粗浅体会。

【关键词】数学;德育教育;教育转化

一、工读学校的教学工作

由于工读学校的学生通常学习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工读学校的教学特点表现为层次多、难度大、效果差。工读学生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因而老师难教,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往往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上下大力气。现阶段进行素质教育,对工读学生进行德育转化更是重中之重。谈到德育,人们似乎认为语文、政治这样的学科更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实数学学科也可以进行德育渗透。

二、教学原则,教学与转化教育想结合

1.利用数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可以进行情境教学: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课堂上,可以请学生扮演大禹,看谁能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谁计算正确,就可以获得“大禹小助手”光荣称号。这样不单加深了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还提高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2.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3.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像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

4.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工读学校教学工作的特点不同于普通中学,工读学校的教学应符合工读生的情况,而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工读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应围绕工读生适应社会要求进行改革和探索,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把工读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简介:

于海洋(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市人,工作单位:哈尔滨市工读学校,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猜你喜欢
教育转化德育教育数学
浅议高职“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
浅谈普通高中不良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也谈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