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玉平
摘 要: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后进生”被界定为“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本文深入剖析后进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后进生教育转化对策:激发学习兴趣;使其获得成功体验;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关爱学生,耐心教育、帮助;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后进生教育转化环境建设等。
关键词:高职生;后进生;教育转化
高职学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活生生的群体,但由于年纪轻、阅历浅,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部分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差,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对于那些在智力和生理上并无缺陷,但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姑且称之为“后进生”。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后进生”被界定为“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目前,高职后进生的存在确实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十分紧迫。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分析研究其形成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后进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一般情况下后进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他们有时也会对某些方面产生一定的兴趣,但不能持久稳定。在学习上他们表现出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怕吃苦,没有毅力,得过且过,不能持之以恒;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难以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考虑问题不全面,不善于深入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不认真理解,只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进取精神,甘居下游,对学习抱着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最终导致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后果。因此,他们学习懈怠,成绩提升甚微;在学习上缺失了心理需要层面的满足以及成功的愉悦,更不可能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目标追求,从而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和进取心。
二、高职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对策与思路
(一)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礼记》中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先导,是激发后进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习上是成功者,都期待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如果教育引导得法他们能够很好地转化提升,甚至超过优等生。首先教师要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具体了解每个后进生的特长、爱好、兴趣。根据不同情况,一方面鼓励他们发展已有的兴趣,逐步从课外转到课内,从艺体方面转到书本里面;另一方面指导帮助他们确立前进的目标,切实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的自身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利于他们的问题,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更大的追求。第三,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信任学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是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由于自尊心的呼唤,学生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并转化成克服缺点和困难、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同时,学生会对教师的期待形成默契, 产生信赖感,并以自信回报,这样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
(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取得成功或者遭到失败,都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成功时,比如解决一道难题,学会一种技能,赢得一场比赛等就会产生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情绪体验。失败时,比如答错题,考试落后,比赛失利等就会产生灰心、烦躁、自卑等消极情绪体验,以至丧失信心。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会产生一种循环的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功者是多次体验成功的结果,失败者是多次体验失败的结果。成功带来信心,带来兴趣;信心、兴趣又反过来促成成功。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措施,创造条件,让后进生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达到转化的目标。
教师要懂得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赏识自己的学生,不能吝惜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要记得带上放大镜来关注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一是要用发展和自信的眼光多做一些纵向比较,发现“强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二要善于捕捉时隐时现、一闪即逝的“弱闪光点”,创造条件和环境,强化其亮度,热情肯定,适度的渲染,把他们心灵中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增强其内驱力,达到加速转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华方等.试析教育教学工作中几种常见的心理效应[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1-22.
[2]熊川武.《理解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3]董晓宇.《班主任》第9期《做有思想的班主任》.北京市报刊发行局,2007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