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2015-11-08 18:17:40羊铭
新课程·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健全人格历史教学

羊铭

摘 要:“历史教育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史治乱兴衰。”可见学做人,即培育健康的人格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成功的关键。历史教学必须肩负起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责任。

关键词:历史教学;健全人格;人格教育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弟子三千,他的教育目标是先“成人”后成“君子”,“成人”即育人,使人有健康的人格,这是成“君子”(优秀人才)的首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

那什么是人格?人格,也称个性,它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健康、优秀人格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格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历史课程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呢?

一、教师自身要有健康的人格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健康人格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健康人格包括:有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责任心强;热爱教育事业,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知识渊博,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要以最大的灵活性和科学性面对教学,将最有用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创新,革新教育理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要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

1.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明,非谓教学滔滔演说,学生默默聆受。”课堂上教师要多引导少讲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讨论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常用方法,对于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参观当地名胜古迹,进行社会调查,考察风俗文化,自编家庭简史等。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正感受到历史,认识到原先枯燥无味的历史竟然也这样生动活泼。从而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中来,凸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人格。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课堂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设计这样的课题:北京是我国历史名城,假如你是导游,将会带领我们去参观哪些景区,并就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对这些景区作相关的介绍。分为四个小组,各组成员分工协作,主要从课本上查找资料、图片,发挥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办一期《北京名胜古迹》墙报,课题布置后,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作品形式多种多样,编辑非常别致,经过挑选,所办的墙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此次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同学们不仅增强了学习主动性,而且学习历史的劲头更足了。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应该用鼓励性的肯定性的语言加以评价,不能训斥学生,扼杀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这样才有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情境教学、多媒体运用、开放式提问,激发学生对人格的思考

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能让学生感悟人生,思考人生。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让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如,在讲述《罗斯福新政》一课,老师可以这样模拟历史场景,如果你是罗斯福总统,面对经济危机你会怎样应对?将在哪些领域采取措施?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学习,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后,师生共同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评价,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影片、歌曲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直观性、生动性,可以有效地寓人格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多媒体演示南京惨遭日军屠城的图片和影片,揭露日本法西斯凶残暴虐的行径,让学生们充满憎恨的同时,还能够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愤图强,理解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开放式提问:比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如,评价秦始皇,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他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结束了长期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从推行的暴政角度看,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劳民伤财;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又如,评价工业革命,从工业化的角度,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环境污染严重,阶级分化、贫富差距加大、高犯罪率。

三、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优秀历史人物事迹,作为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

如,介绍司马迁身受宫刑,在狱中发奋撰写《史记》、罗斯福下肢瘫痪却参加总统竞选并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三届的总统、贝多芬在失聪后仍然坚持音乐创作,这些身残志坚的事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玄奘历经千险西游、哥伦布麦哲伦等人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邓世昌,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西安事变的张学良、杨虎城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爱国精神。在新中国的建设时期,更有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以上种种爱国实例,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四、营造开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和睦,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师和学生有效沟通,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也是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师生间的交往中,把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他们的人格。有一位校长教育他的员工时说了一段很实在的话:“不要不爱优生,将来他们很可能是科学家;也不要忽视中等生,以后他们将和你们现在一样;更不要歧视差生、调皮学生,未来的企业家将是他们。”学生得到尊重、理解,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充满自信心。课堂气氛轻松融洽,学生学得愉快,才能有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健全人格。要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并注意加强对后进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好生、学困生一视同仁,对学生看法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待学生的错误,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并适时地给予点拨、启发,诱导学生重新走向成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创造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师要与时俱进,在健全自身健康人格的同时,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格教育素材,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形成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健全人格历史教学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00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未来英才(2016年2期)2016-12-26 13:15:45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0:30:35
人格心理学理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3:46:38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8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8:20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9:27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