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冬梅
摘 要:作文的教学可谓是老生常谈了,无论是小学启蒙阶段,初中的提高阶段,还是高中的成熟阶段,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一直在“瓶颈”中挣扎,教师困惑,不知如何教;学生烦恼,不知如何写。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创新作文教学措施来攻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瓶颈。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分析
作文的教学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消耗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循序渐进的积累和努力,短期内教与学的成效都不会太明显。这也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因为长时间“尝不到甜头”而打退堂鼓。这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兴趣,而且也会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不小的麻烦和困惑。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略占上风。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常用的作文教学模式中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利性太强
无论是从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还是从中考、高考的语文试题比重而言,作文都堪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大多数家长乃至于学校工作者,都是“以分数定英雄”,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与劣。然而,由于作文教学本身的特点,短期内收效甚微,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走捷径”,即通过参考范文或在作文书中寻找素材的方式改善自己的作文质量。学生作文中,不仅千篇一律,而且“假、大、空”的现象十分普遍。低质量的文章频繁出现。
2.逻辑性不强
作文的特点主要是它是一种思维形式,写作兴趣及写作习惯的梯度训练,写作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会因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认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不仅学生会去寻找所谓的“捷径”,连语文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往往会根据过去几年中中考作文的方向来揣测并设定作文教学训练方向及考核的内容。通过这样没有重点和层次的、机械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培养的只是会应付作文考试的机器罢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百害而无一利。
3.有效性不高
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之外,教师的评价策略也是相当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传统的作文评改中,大都是教师自己审阅,之后评注上一些陈词滥调,譬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再接再厉等等。这样“官腔”的评论定会是徒劳的。学生看到这些评语,不仅无法明确自己的作文优缺点,想要提高也无从下手,严重影响积极性,而且还无法满足自身的成功需求,影响学习效率。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措施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景象。作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我们该如何改进,才能打破“越写越没劲”的魔咒呢?笔者针对以上的教学问题,做了以下尝试:
1.注重点拨鼓励,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
作文教学见效慢,这也就导致不少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在作文学习,披荆斩棘的路上,提前打了退堂鼓,始终看不到阳光灿烂的康庄大道。其间,既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又影响学生作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一定要注重点拨和鼓励。古往今来,成为名人大家的,无不是经历了一番磨难,依旧坚持不懈,才逐渐走向成功的。要让学生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作文的学习和提高亦是如此,以提高学生作文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写作空间和时间,除了要提供开放性比较强的作文方向之外,还应给学生留下自我展示和表现的机会和平台,如举办优秀作文展,供大家欣赏、学习等,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2.注重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来,激发写作灵感,从而写出优秀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对此,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笔者以为是要用心设置恰当的作文主题。先入为主,学生如果对于作文主题有想法,那么就会相对积极地去思索和尝试。教师在作文主题设置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本体的心理特点和作文水平,而且还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主体,以便与学生产生共鸣,更具吸引力,从而提高写作的积极性。
3.注重观察积累,强化学生的写作素材
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和认识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写作中与实践生活紧密联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于积累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反思。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有目的地教给学生一些重要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背诵名言警句,通过背诵名篇名句,积累写作素材,灵活多用,提高作文的文化韵味;最后,要求学生读写结合,广泛阅览,并撰写读书笔记。
参考文献:
韩光云.体验式作文:突破高中作文教学的瓶颈[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