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木桶效应”进行班级管理

2015-11-08 01:52华莹
新课程·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

华莹

摘 要:学困生在不同的班级中都客观存在着,而且这个“弱势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得到的关爱和真正的帮助太少,他们就是一个木桶最短的那几块,而班级的整体实力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他们的成长。他们是一个班级中迟升的太阳,只要对他们抱以希望,给予关注,不断激励他们,他们就会展现自信的笑容,为班级的整体实力带来生机和活力,使班级这个“大木桶”的储水量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木桶效应;班级管理;扬长补短

一、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

同样,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应善用“木桶效应”。一个班级通常由五十名左右的学生组成,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班级的学生也

有“长”有“短”,因此,欲使“存水量”趋于最大值,必须想办法使木桶上的“短板”变长。同样道理,要建立优秀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并且着眼点应主要放在“短板”上,但同时对“长板”也不能放松。采取科学的方法拉长单项工作中的“短板”,补齐各个环节中的“短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二、“木桶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要善于以全面的观点看待学生,认清“长短”(了解每一名

学生)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认清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我认为认识学生是接任新班级的首要工作,也是订立班级目标、建立良好班级氛围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石。教师只有确切地掌握每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制订出合适的教学目标,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后进生身上那些微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往往比较微弱,有时一闪即逝,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能像淘金那样敏锐地发现他们身上有价值的东西。哪怕仅仅是一些苗头,虽不稳定,但也要及时抓住给予表扬,倍加爱护和扶植,促使其发展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

2.要克服“晕轮效应”,善于“短中见长”(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

在几十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不能仅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从而形成“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案例: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自控力相当差,上课经常开小差,有时还影响其他同学,科任老师经常点名批评他;下课时,不是推这个一把,就是打那个几下,同学关系紧张;思想上满不在乎,学习上随随便便,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在刚开始的一个多月里,我很注意辅导他,但效果不明显,这使我也认为这孩子就这样了。

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终于找到了他的一个闪光点,而就是这个闪光点改变了他。有一次因为他的调皮,我罚他打扫教室,出人意料的是我发现他扫地非常细致。于是在选拔班干部时,我就鼓励他参加竞选,让他当上了劳动委员,负责整个班级的卫生。每次看他认真干活,我总会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渐渐地,在工作中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于是他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课堂表现也明显好转。

通过这一事例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会有他闪光的地方,作为老师,不能因为看到他们的个别缺点而把他们否定得一无是处。相反,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时刻注意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并予以恰当的表扬和激励,以增加学生的成功感,这样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可能在某些小闪光之后,会出现更多、更大的闪光;一个大家眼中的后进生,可能就会在你恰当的激励和表扬中慢慢地向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3.要善于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通过激励让短板变长(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的,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

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暂时落后、尚有进取欲望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对有“短”处的学生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案例:这是我曾经担任初一班主任时遇到的一个案例。众所周知,七年级的学生,初来乍到,对任何事情都有新奇感,在任何老师的课上都表现积极,唯恐自己在老师那儿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印象。尤其在我这个既是班主任又是英语老师面前,学生可以说表现得相当活跃。也正因为如此,我很快地掌握了班级里学生的基本情况。其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叫刘×,同学们害怕他,躲着他;任课老师不满他,但对他又无可奈何,大家都认为他思想品德恶劣,无可救药。于是我在某天放学后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谈心,起初他对于跟我的谈话表现得很抵触,并不愿意跟我交心。当然我也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经过好几次找他“聊天”后,也许是交谈中触到了他的伤心点,他哭着告诉我他老是想着自己已去世的奶奶,成绩和能力不如别的同学,他也曾经想用心去学,无奈基础太差,上课听不明白,干脆放弃不听。他的父母离异,整个家庭的气氛很紧张。我知道这种情况后,打电话给他的父亲,从侧面了解事件的真实性。他爸爸也承认了这个事实,责怪自己只顾工作,甚少关心孩子。我们协商好从两方面督促孩子学习。在家校双方共同努力下,我看到了刘×慢慢的细微的变化,从一开始对待学习生活消极的态度到慢慢地有了责任心、进取心,我开始在他身上看到了

希望。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有句名言:“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某些长处,学困生也同样如此,作为班主任,应该细心观察,善于从点滴生活中去发现他们偶尔表现出的积极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以及他们的某些特长。找到了闪光点,就找到了转化他们的良好契机。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

4.学会理解和尊重,实现“短板”的自我转变

教师对学生理解尊重是一种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它能使学生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获得自信,受用终身,“木桶”中的“短板”也终将因此而引发一场发自内心、向往“真善美”、努力追求完美人格的变革,为自己描绘更为美好的蓝图。

案例:陈同学,因为他体型肥胖,同学们都叫他小胖。沉迷游戏,无心学习,卫生习惯也很差,身上总是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学生都不愿意坐在他周围,不时会有学生来向我要求调换座位。正当我为此事发愁时,小胖说话了:“老师,我可以一个人坐到后面去。反正以前的老师都是这么安排我坐的。”他一脸平静,好像对这样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了。这着实有些令人惊讶,最后我还是做出了决定:我和小胖同桌,并且把座位从教室最后面搬到讲台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在他旁边批改作业;课堂上进行Pair work环节时,我会和他组成搭档操练对话;课间捧作业、发本子的活儿都交给他了……渐渐地,小胖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有了大幅度的改进,学生也不是那么讨厌他了。在以后的几次调整座位时,学生也不排斥跟他坐同桌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许多教师都习惯于把学困生的座位安排在教室的最后面、边边上或者角落里,有意无意地把他们从集体中分离出去,好比这些学生是被老师贴上了标签的“残次品”。这样的座位安排,对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无疑是一种严重的伤害。要知道“人生而平等”,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是构成班集体这只“木桶”的木板,作为一名班主任,都应该平等对待。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均衡发展,携手共进,集体的力量才会得以

体现。

5.要善于创设“扬长补短”的环境(互帮互学,和谐相处)

班级是一个学生群体,我们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相互影响和感染的作用。在班级这个群体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先进的学生容易踌躇满志,看不起后进的学生;后进的学生一方面常有自卑感,不愿同先进的学生接近;另一方面,对先进的学生抱有戒备和嫉妒心理,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心理隔阂。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善于在他们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针对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要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同时,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向先进的学生看齐。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从而形成群体合力,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就本班而言,在多次的考试中,学困生向来都排在队伍的尾巴处,很少有进步的态势。如果这一部分学生的成绩有所提升,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整体的实力势必会增强。为此,对于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我利用班委的力量,以学习委员为首成立语数外学习小组,让优生和学困生结成对子,一帮一,注重对学困生基础知识的辅导,有关疑难问题,学习小组共同来解决。班主任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从学习、辅导方法上给予点拨,从思想、心理上给予关注和鼓励,并协同科任老师共同帮助学困生学习,以小组和团队的力量来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希望,体会进步的快乐。为了确保以优带差的实效性,我通常将班级分为几个组,每组的优等生比例、后进生比例相同,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进行考核,以小组平均成绩来衡量个人成绩,并在小组间进行阶段性竞赛。这样,优生不仅要自己成功,还要关心、帮助与其结对子的组员成功,自然而然形成一个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氛围。

总之,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深谙“木桶效应”,用木桶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较强的毅力使自己保持耐心,细心地去发现学生身上任何一个“闪光点”,要坚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使他们取得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学生的可爱,才能激发心中对他们的爱心和热情,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也才能对他们付出爱心和热情。班主任要善于认清学生的“长短”,并善于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班级这个“木桶”才会增大容量,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才会实现。正如俗话所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

参考文献:

[1]侯春在.晕轮效应:教师评价行为中的态度误区[J].教育科学,2001(04).

[2][美]罗森塔尔.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3.

[3]朱士鸣.学生心理引导技巧[M].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76.

[4]任顺元.批评学生的心理原理与实用技法[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120.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