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成波
当今九年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均衡教育。然而,学困生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难题,是制约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严重影响学生整体的均衡发展。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抓好七年级学困生的转化
工作。
一、七年级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到中学后,学习方式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小学时期,班主任教语文、数学两门课,几乎整天不离开教室,因此,对学生的管理能面面俱到。学生几乎整天都在班主任的监管下,能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但到了中学,班主任只任教一门课,每天只有一节课,即使加上班会课、自习课,每天最多不过两节课,其他时间都是任课教师到课堂,这样自治能力差的学生就会放松对自己的管理,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学困生。
另一方面,小学时期,学困生分布在全镇多所学校,每个班级只有个别的学困生,学困生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不明显,学困生的帮扶工作也好做。到中学后,将全镇的学困生集中在一起,又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班级,因此,学困生就较集中,学困生的影响就明显凸显出来。这些学生一旦数量增多,形成规模,就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就学校管理工作而言,学困生的帮扶转化工作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多年的经验证明,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必须从头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从学生一进中学大门就抓起,从细微处抓起。先抓思想品德教育,抓良好习惯的培养,再抓学校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把一个班级交给一位班主任之后,学校就不管不问,一方面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同时也体现不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学生会感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不够。学校积极参与学困生的帮扶转化工作,加大对学生的管理,使学困生能从心理上调整自己,收敛不良行为,有利于学困生的全面转化。
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依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学校实际情况,依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做到班级管理与学校管理相结合,思想品德教育与提高学习成绩相结合,控制两极分化,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三、学困生帮扶转化的具体措施
1.建立学困生档案,摸清学困生情况,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帮扶转化工作
七年级开学初,根据小学毕业成绩和毕业鉴定及了解到的情况,初步确定出每班10名学困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形成规范化管理;发放学困生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及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2.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指导,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领导者,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日常行为,所以,班主任是此项工作的主力军。但目前我们的班主任多数是凭借经验去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学校要加强班主任教育理念的培训,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汇报交流班级学困生转化工作,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学校也要及时了解各班的情况,帮助班主任解决工作困难,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使他们能在愉悦的环境中工作。
3.提高任课教师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正确认识,实现全员参与学困生转化工作
任课教师担负着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的情况,这将为转化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但长期以来,任课教师始终认为,学困生转化工作与自己无关,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学校要对任课教师进行积极地引导,明确教学过程中不要忘记还要育人。多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多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多调动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他们能在邻近的区域得到发展、学到知识,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改变厌学心理,实现转化。
4.学校加强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管理力度,切实做好有效工作,真正实现工作目标
学校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工作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做好帮扶和转化的实效工作,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手段。集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困生的思想素质。学校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教导处、党支部、共青团共同做教育工作,从《守则》《规范》入手,从怎样做合格中学生入手,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进而让他们感到学校的关怀,促进其健康成长。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困生融入活动中,找到归属感,体现自身价值,促进转化
一些学困生只是学习方面差一些,在某些方面有很大的长处,是学优生不能比拟的。比如擅长某项体育项目或爱好绘画等等,教学中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开展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的比赛活动,让这些学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体现存在的价值,从而留住他们的心。教师要抓住契机更好地与他们沟通交流,便于做好转化工作。
通过一系列的帮扶转化工作,学困生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得到了全面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金轶群.七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