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及对策

2015-10-28 07:21何思长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职称

曾 颖 何思长 钟 森

(1.遂宁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四川 遂宁 629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7)

临床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从事理论课的讲授和科研工作,又能胜任一线临床诊疗工作,熟练指导学生临床、教学和(或)科研的教师[1],具有临床医师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其工作性质和双重身份决定了临床教师培养工作及管理的特殊性。我院是高等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具有院院深度融合的背景,对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探索,有助于提升临床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最终达到提高我院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我院医师、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不足之处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为科学培养一支有特色、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信息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问卷调查法

综合相关资料,自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卷,主要针对我院中青年教师、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问卷92份,其中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95.7%。

2.统计分析法

对搜集到的资料,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并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分析和统计学检验。

二、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女性59人(占67%),男性29人(占33%);年龄主要集中在39岁以下,占87.5%。职称分布不均匀,初级、中级、高级的比例约为1∶0.7∶0.3;学历主要集中在硕士和本科,共占 88.7%;医龄集中在10年以下,占79.5%;教龄全部在10年以下,89.8%教龄在5年以下。

2.医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认知情况

调查对象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方面:37.5%认为是“具有双证”,“具有双职称”或者“具有双能力”三点之一,62.5%认为以上三点均应具备。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无全面深刻认识。通过Fisher’s精确检验得到:不同年龄、不同医龄、不同学历和不同职称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认识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意愿和培训现状分析

调查对象中,有78人渴望参加培训,占88.6%;愿意但没有机会参加培训的有9人,占10.2%。97%的被调查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关键在于学校(附属医院)要建立良性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以及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政策。

在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方面,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培训“缺少总体规划”、“不了解教师培训需求”、“缺乏激励机制”。

4.对“双师型”教师的质量监控和考评体系分析

分析发现,目前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手段主要有督导专家观摩听课、学生教学评价、领导干部教学检查、教研室座谈会等,说明在教学质量监控的方式上比较多样化,能够多角度地反馈“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但在教学质量监控效果上,有11.5%的教师认为“理论教学监督较好,实验教学没有什么监督作用”,9%的教师认为“教学质量监督执行困难”。

在“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方面,认为最应加强的两项是“制定科学量化的考核指标”和“加强对教学能力的考核”。不同年龄、医龄、学历和职称的教师对此项的认识有差异,详见表1。

表1 考核中应加强的方面

5.对“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72.7%认为“双师型”教师比专职教师在待遇等方面有优势。经分析发现,在提高“双师型”教师积极性应采取的措施的建议方面,前三项是“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关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改善福利待遇”,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提高教学积极性的建议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

长期以来,各界对“双师型”教师认识上的多元化及概念引导不到位,误导了教师对“双师”内涵的理解,一些教师为追求“双师”称号,以持证为目标,以职称晋升为目的,其重视的是形式而非内容,看重的是待遇而非经历。

充分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实质和内涵,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完善“医教结合”机制。从医院层面来看,可以通过培训、座谈会、医院网络宣传等方式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模式进行有效地宣传和解读,并从政策鼓励上予以引导,深化全院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临床教师方面,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尽快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良好的师德医风,在加强临床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注重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和能力来平衡临床和教学工作,将两者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努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2.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制度建设和总体规划

从教学医院的决策层面看,院领导应提高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

从教学医院的决策层面看,院领导应提高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发挥好政策和机制的引导作用。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上,根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紧密结合我院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2],从总体的建设目标到具体的实施方案要形成完善的体系,包括“双师型”教师的遴选、评定、培训、考核、激励等多个方面。要建立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了解本组织的人才比例是否协调,职位、学历、年龄结构等是否合理[3]。此外,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上需要有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作为支撑,保证工作有序进行,实现管理规范化。

3.全方位、广途径、多方式地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

通过调查发现,我院还没有充分满足临床教师的培训需求,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培训资源的投入,增加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和途径。分析发现,“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不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缺少培训总体规划和相关激励机制。

我院应该制定系统的培养目标,注重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水平、实践水平、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既需要院校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资金保障,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4]。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专业来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提供充分的培养机会,开展不同类型、形式多样的培训。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可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采取周期性的滚动培养模式。此外,还应重视培训结果的评估和反馈工作,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了解自身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在日后工作中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将考核结果作为培训工作改进的依据,更好地实现培训的整体效益。

4.完善“双师型”教师考核监督体系

目前我院在教学质量监控考核的方式和途径上已做到多样化,但在此次调查中“是否同意临床‘双师型’教师考评的内容方法合理、考核指标明确清晰、过程公正公平、监督严格”方面,有42.1%的被调查者持中立态度,13.6%“不同意”。同时在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方面,仍然有教师认为监督效果不好。

“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内容应从教师自评、学生民意测评、教师互评、专家督查评价、领导教学检查等方面入手,通过专家调查法(Delphi method)与层次(AHP)分析法,建立质量评估体系,成立专家督导组,加强对临床教学各环节教学质量的监控,对思想品德、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多指标、全方位量化考核。考核应当做到考核的内容全面、方法合理、指标明确、过程公平、执行得当、监督严格同时还应该加强考核结果的反馈和执行力。

5.进一步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主要分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在医疗、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的前提下,物质激励显得十分重要的,目前我院主要从职称晋升上予以了政策引导,仍是从物质层面出发。但是也就出现个别临床医生为了职称晋升或者获得其他优先待遇而申请担任教学工作,导致教学方面重形式而轻实质的现象。如何发挥好绩效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仍是我们有待深入研究的。

同时我们也应考虑到“双师型”教师这支队伍精神上的追求。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建设,充分赋予民主的权力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提升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医院凝聚力。

通过将物质、精神和文化三者激励相结合,以保证教师工作安全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有利于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吸引更多优秀的医药卫生技术领域的人才加入“双师型”教师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

[1]徐宛玲,等.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2):32-33.

[2]赵莉,等.医学院校“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重庆医学,2014,43(17):2242-2243.

[3]黄如欣.医学类高层次人才的获取、保留与发展机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4]孙丹丹.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116.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职称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