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7)
中医妇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单一的教学模式,单调的课堂气氛从来都不是教学的主流;传统的强制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如何选取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中医妇科学实验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中医妇科专业课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1]。显然,由于授课对象数量的限制,当前国内的医学教育模式仍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为主流;对于国外的小班制教学来说,学生为主导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被选择的更多。由于中医妇科课程独立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中医妇科课程中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仍然需要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医妇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单纯的课堂理论式教学以及抽象的概念讲解必定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病例讨论和案例教学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授课形式,病例讨论能够培养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学和口头表达能力[2]。
目前,中医妇科学的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我校的中医妇科学实验教学课程大多在12课时左右,然而实验教学的方式单一,内容简单、教学目的含糊不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仍显乏力。因此,本项研究意在形成一套以病—证—机—治—案相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临床科研能力并进加学生终极考核的“3+X”实践教学新模式,并在2011级和2012级的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实施。
根据本学科目前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多媒体资源不完整、课堂教学单调、中医妇科学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准备不完善,学生积极性不高的教学模式与现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临床思维是利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过程[4]。相对于西医的临床思维模式,中医妇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更加注重疾病整体发展过程的把握;针对妇科疾病,首先进行病—证—机—治—案的完整临床诊治过程讲解,建立学生中医妇科学的初步临床思维模式。例如针对初步接触临床的学生,选择比较常见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先兆流产等疾病,且临床比较典型的证候,讲解该病形成的病因病机,选择治疗大法,据法选方的整个诊治过程。
在临床思维模式建立的基础上,利用录像功能导入临床经典案例视频,增强多媒体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剪辑制作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手段[5]。如在向学生讲授异位妊娠的过程中,可以展示孕卵在传输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着床在子宫腔内,而着床在子宫腔以外的画面。同时可以在异位妊娠章节的PPT中导入医师在临床诊治患者的录像画面。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建立围桌式的小组案例讨论体系,将学生分组面对面讨论案例,以此培养学生诊治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临床实践做好准备工作,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案例讨论与总结是知识再现巩固的过程,在此环节中,学生逐步将课堂所学的疾病发生、演变、发展、治疗等知识点融合到讨论中去,进而掌握疾病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6]。
任何学科都不能单独存在,总是在相互交叉,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医学的发展更是如此,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走出去”:即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观摩附属医院教师诊治过程或者利用模拟医院一对一现场学习;“请进来”:即邀请1—2名相关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搭建一支交叉学科教师梯队。中医妇科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涉及超声图像的查看和诊断,可以邀请超声科的老师对学生讲解妇科超声图像;同时,妇科疾病与外科疾病常常交叉出现,如何鉴别两类疾病非常重要,也可以邀请外科学老师讲解常见外科疾病;另外,妇科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紧密相邻,如何区别这两类疾病也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邀请泌尿学科的老师对易混淆疾病进行鉴别讲解也很重要。
制作临床科研方案设计模板,建立课前循证医学讲解模式,课程结束之后,安排小组查询疾病最新文献,下次课程前由小组代表讲解,让学生体验一次完整的文献检索、临床科研设计过程,促进学生了解最新治疗方案,两者相辅相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临床科研方案的设计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7]。
对于病—证—机—治—案实验教学模式,采取病案的整理,全程自行辩证、诊断、处方,书写完整的入院记录及诊疗方案考核方法。针对形成本学科外相关知识导入教学模式,采用超声图像阅读及诊断,外科,泌尿科交叉学科疾病的鉴别诊断为考核形式。而对于临床科研方案设计教学模式,运用书写简单的临床科研方案设计,循证疾病最新研究进展为考核方式。整个实验课程结束后学生任选上述三种模式之一的内容进行考核,形成“3+X”教学模式。考核后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进行课堂解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的学习能力。考核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20—30%。
将以上模式形成完整的实验教程向各授课教师发放,对2011级和2012级本科生的中医妇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采取“3+X”教学模式授课。2011级本科生已完成中医妇科学课程的讲授以及考核,2012级本科生正在接受本教学模式的授课,从2011级本科生的考核及反馈来看,中医妇科学“3+X”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受到学生的欢迎,较普通教学模式更能够调动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具体路线图如下:
中医妇科学3+X实验教学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案:①将以上模式形成完整的实验教程向各授课教师发放,对2011级和2012级本科生的中医妇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采取“3+X”教学模式授课。②丰富妇科多媒体资源,搜集素材,联系本学科临床医师,在不打扰正常的诊治前提下,遵循尽量真实反映就医过程的原则,录制本学科名医名家现场真实的诊治典型病例的过程,用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备课,制作PPT的过程中,适当导入录像资料,丰富多媒体的资源。③建立围桌式小组案例讨论体系,在妇科实验教学过程中,改建实验课程教室,换用围桌式多媒体特色教室,授课教师讲解疾病的病名、病证、病机、辩证之后,展示代表性病案,另选择不同的未讲解过的病案发放给不同组别学生作为讨论部分,由学生分组面对面讨论,自行诊断,辩证,治疗处方,再由代表发言讲解诊断辩证过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随机提问检验学生掌握情况。④搭建交叉学科教师梯队,邀请1—2名超声科,外科,泌尿科等相关学科教授长期为本学科学生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深层次讲解。⑤制作临床科研方案设计模板,建立课前循证医学讲解模式,课程结束之后,安排小组查询疾病最新文献,下次课程前由小组代表讲解,让学生体验一次完整的文献检索、临床科研设计过程。⑥学生任选三种模式之一的内容进行考核,形成“3+X”教学模式。考核后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进行课堂解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的学习能力。考核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20—30%。
中医妇科学“3+X”实验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中医妇科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运用并且不断丰富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妇科教学真正体现“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全面性”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造就创新性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授课老师的要求比以往更加严格,要求授课教师准备充分的病案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对实验教学的场地选择也不同于以往,能够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建立“3+X”妇科学科实验教学新模式,实现“学科一体化、教学多层次、临床实践衔接式”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深化学科交流,提升本学科实验教学水平,为妇科学科建设及创新型全面发展精英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1]郭银华.不同教学方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124-125.
[2]李淑云,等.2008级中医妇科方向班课程教学实效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3):367-368.
[3]周俊宜,等.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3-4.
[4]杨定芳.中医妇科学中临床思维培养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7):90-91.
[5]吴荣华,等.PPT教学媒体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软件导刊,2011(8):196.
[6]郜洁,等.情景教学与病例讨论结合模式在中医妇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155-156.
[7]凌娜,等.妇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撰写论文的实践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6):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