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其实现路径

2015-10-07 15:29黄兴忠
桂海论丛 2015年4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参与农村党员

黄兴忠

摘 要:边疆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党员,是否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及自治组织的各项事业中,关系到党在边疆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执政地位的稳固。因此,全面考察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的现状,有效地探究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水平的实现路径,对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以及发展,巩固我国的边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广西那坡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4-0093-05

农村党员政治参与是指中共农村党员通过各种途径来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和规则以及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决策和执行,以实现其权益的各种活动和行为。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1]。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的有效政治参与,对促进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反对分裂,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邓小平曾指出:“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2]边疆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党员,是否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及自治组织的各项事业中,关系到党在边疆民族地区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在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农村地区执政地位的稳固。因此,全面考察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现状,探究边疆民族地区有效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对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及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巩固我国边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以具有一定典型代表的边疆民族地区——广西百色那坡县为样本,那坡县北与云南省富宁县相连,南与越南毗连,国界线长207公里,是广西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县份。聚居有壮族(黑衣壮)、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仡佬族等6个主要民族,是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笔者从该县抽出18个村党支部、310名农村党员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310份,有效问卷29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采用配额抽样和随机抽样相互结合的方法,样本的抽取分布情况与那坡县农村党员的实际分布情况基本相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留守老年党员参与为主,外出党员参与边缘化

在调查中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空心化不断加剧,很多年富力强的党员常年外出务工。留守党员大部分是年迈的党员,因此,这些老年党员自然也就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政治参与的主要人群,外出党员参与逐渐边缘化。在与部分村支书访谈时,被问到外出党员是否参与本村的选举或者主动询问本村的事务时,80%以上村支书的回答都是:“几乎没有”。显然,外出的农村党员几乎很少参与本村的事务。

(二)动员性参与为主,自主参与较少

动员性参与是指在他人的动员或者鼓动下被动的参与,自主性参与则是参与个体主动的、自发的参与。动员性参与的行为是被动的,自主性参与则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动员性参与与自主性参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调查中涉及到如果没有务工补贴或者伙食补贴,您会愿意参加村里党员代表大会或者村民委会大会的选举的问题时,有66%以上的党员选择“非常不愿意或者不太愿意”(见表1),由此可知,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动员补贴参与已经逐步常态化。而相对于动员性参与,自主性参与主体是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认为政治参与不仅是《党章》及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是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在调查中发现,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自主性参与率较低,参与意识不高。在被问到是否了解《党章》或者《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里的相关权利和义务时,有78.3%的党员回答非常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见表2)。

表1:如果没有务工补贴或者伙食补贴,您会愿意参加村里党员代表大会或者村民委会大会的选举吗

表2:您了解《党章》或者《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里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吗

(三)接触性参与为主,部分党员参与过程中族群意识强

接触式参与是指党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正式或非正式的向上级领导及组织反应问题,表达自己意见,提出建议或者批评,以此来影响或改变他们决策的一种政治行为。接触式参与涵盖广大边疆民族地区普通农村党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在调查中,当被问到近年来您是否为某些问题找过上级领导或者组织反映应时,从表3可知,选择“经常找”的占总人数46.7%,“找过几次”的占总人数13.7%,“找过一次”的占总人数17.9%,“从未找过”的占总人数21.6%(见表3)。在所调查的样本中,有60.3%以上农村党员经常找或者找过几次上级领导或组织反映。同时,在访谈中还发现很多农村党员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于上级领导。显然,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党员在几种参与方式中,接触式参与频度相对要高些。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农村党员参与过程中族群意识较强,参与立场偏失。那坡县聚居有6个主要民族,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差别较大,相互间的排斥心理尚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对村支部或者村委会的领导与自己同一民族问题很在乎。这就反映了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部分农村党员政治参与的族群意识较强。这种附带着强烈的族群意识政治参与行为,是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的一个明显特征。

表3:近年来您是否为某些问题找过上级领导或者组织反应

二、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毛泽东曾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作用、决定的作用。”[3]321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因素是多方面,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方面的因素。

(一)经济发展滞后,民族文化差异大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4]。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总体经济发展滞后,党员收入来源少,生活水平低。在调查样本中有39.9%的农村党员平均月收入低于500元,有40.5%的农村党员平均月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有11.0%的农村平均月收入在1000—1600元之间,而平均月收入在1600以上仅有8.6%(见表4)。这表明,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很多农村党员的收入水平比较低。正如亨廷顿指出:“那些朝不保夕,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穷人是没有闲心去关切什么社会变革的宏图大计的。”[5]很显然,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制约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

表4:您现在的平均月收入

此外,那坡县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常年居住在大石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加上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诸如黑衣壮则是“敏人”文化,长期保持着高度聚居,族内通婚制这样的风俗习惯,黑衣壮人虽然没有自己文字和独立的语言体系,但崇拜自然、崇拜祖先的意识还相当强烈,他们相信有土地神、水神等,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拿着祭品到土地庙去祭拜祈福。认为本屯的土地庙是掌管他们的福祸,高度聚居可以促进他们团结协作,战胜一切。族群向心力强,至今特别是那些农村老年党员思想中还恪守着本族的风俗习惯及制度,这些表现在政治参与上就是参与族群意识强烈,对他族认可度较低,排他性较强。虽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但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和习惯迥异,如葬俗,黑衣壮的葬俗,未满36周岁的死者,不得进自家举行葬礼,但无论老小都实行土葬;瑶族的葬俗,年满20周岁的死者都可以实行火葬,未满20周岁的都实行土葬。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信仰和民族心理,农村党员特别是老年党员长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其思想和行为都深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族群意识就显得强烈些。

(二)农村党员个人政治素养低,政治效能感相对弱

由于农村青壮年常年在外,留在农村的人口几乎以老人、妇女、儿童等劳动能力弱小的群体。在调查样本中发现,在291名农村党员中,年龄在45岁以上占的比率超过60%;有78.1%的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高中或者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仅为21.9%。这说明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问题突出,党员个人获取政治知识技能的途径也就相对狭隘,思想观念逐步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对党的政策、方针的解读和领悟更为困难,个人政治效能感降低。

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像我们这样普通的农村党员,投票是唯一影响村党支部或村民委员会的办法”时,选择“非常同意”占总人数35.1%,“同意”占总人数27.8%,“不太同意”占总人数10.7%,“非常不同意”占总人数26.5%(见表5)。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个人政治素养相对低些,个人政治效能感比较弱,个体自主参与性也就相对低一些。

表5:像我们这样普通的农村党员,投票是唯一影响党支部村或民委员会的办法

(三)农村党员参与渠道单一,参与制度低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农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诸如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制度等,为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政治提供了各种保障和途径。但在现实的实践中有些参与制度与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相对应,操作性不强。诸如党的“三会一课”制度规定党支部要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每个季度上一次党课。在访谈村支书中,课题组了解到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的村党支部几乎没有或者很少落实这一制度,部分村支部两年内没有召开过一次党支部大会,也没有组织党员上过一次党课。再者就是农村基层选举制度不完善,党组织主要领导包办候选人提名,普通农村党员参与候选人提名受限,选举走过场,不尊重选民个人意愿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使得选举流于形式,很多普通农村党员参与积极性降低,参与选举频度偏低。在调查中,当被问及“近三年来您是否参加过村里党员代表大会或者村民委会大会的选举”时,选择“从没有参加过”的占总人数30.0%,“参加过一次”的占总人数27.1%,“参加过几次”的占总人数13.4%,“每次都参加”的仅占总人数26.5%。这反映了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有将近半数以上的党员近三年来很少参加村里党员代表大会或者村民委会的选举。

而在民主决策方面,村中的很多决策并未经过召开党员大会或者村民会议来决定,大部分决策是党支部领导说了算,普通党员无法参与决策。在调查中涉及“您参与过村里党支部或者村民委会重大决策的讨论或者制定吗”问题时,选择“经常参加”的占总人数32.6%,“参加过其中几次”的占总人数15.5%,“参加过一次”的占总人数14.4%,“从未参加”的占总人数37.5%。由此可知,边疆民族地区部分普通农村党员参与决策的频度相对低一些。这在访谈中也得到相关的验证,很多党员对村里的各项决策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觉得一切由支书或者主任说了算。党员参与渠道变得单一狭窄,参与制度的低效性,阻滞了农村党员有效政治参与,致使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非制度化参与的潜在风险仍然比较高。

三、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有效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

江泽民指出:“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6]287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农村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关键在于农村党员。农村党员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和话语权,其行为规范在村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积极探究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的有效实现路径,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水平,对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巩固我国的国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走特色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的文化认同

“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很难有高度发展的政治民主,政治参与也必然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为保障”[7],要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水平,发展经济是根本。“就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参与长期的影响而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造就参与基础的多样化,并导致自动参与代替动员参与。”[8]因此,加快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步伐,转变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关键。“要因地制宜,探索前进,以现代农业技术为依托,以依法规范为保障,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变传统农业模式”[9],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发展经济新路子,走出一条有特色有实效的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子。诸如建设边贸互市点,积极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构建有效的口岸运行管理机制,鼓励边民参与边境互市贸易,推进边贸发展;实施产业项目扶持政策,引导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带头发展各类农产品种植和加工;开发民族民俗风情旅游,以旅游带动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的收入,提高边疆各族农村党员生活质量,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造就物质基础。

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农民大多生活在大山区,信息闭塞,交通落后,各族文化的交流还处在一个相对封闭、单一的空间里,特别是农村老年党员对他族文化的认可度相对低一些,在探寻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有效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过程中,民族文化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是有效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水平的关键要素,也是优化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谐民主的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重要举措。因此,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各族农村党员之间的交流,加深他们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不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各族农村党员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还应该有一个认同,即“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发在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强化各族农村党员对这一文化的认同,营造和谐民主公正的政治参与氛围。

(二)优化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队伍的民族结构,创新发展党员机制

边疆上每一户人家就是一座哨所,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就是边疆一面飘扬的旗帜。不断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水平,是巩固边疆最基础的一项工程。因此,不断优化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队伍的民族结构,提高不同民族党员在党支部中的比例,提升不同民族党员的竞争力,增强不同民族农村党员的政治效能感,是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的重要措施。尝试创新组织的设置形式,专门成立边境特少民族党支部,专门发展培养边境一线的特少民族党员,扫除边境一线少数民族“党员空白屯”,增加特少民族农村党员人数。当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要在人口严重空心化、党员严重老龄化的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政治参与水平,培养发展优秀年轻人入党是关键。对此,邓小平曾指出:“让比较年轻的同志走上第一线,老同志当好他们的参谋,支持他们的工作,这是保持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连续性。稳定性的重大战略措施。”[10]因此,“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慎重吸收新生力量入党。”[11]注重在“两类”人群中发展新党员,第一类人群是外出人员,注重到外出学习务工的人群中去发展,利用现代网络工具进行长期跟踪培养联系,建立新老一对一现代网络培养模式;第二类人群就是留守妇女,在留守妇女中找出有一定知识,有远见、有政治觉悟的年轻妇女,作为培养对象,从根本上改变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性别结构失衡现状,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的活力。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建立边疆民族地区村级现代网路参与平台

毛泽东指出:“党内缺乏民主生活,发挥积极性的目的就不能达到。”[3]529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以制度巩固现有的民主成果,“确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加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6]287,不断创新基层党内民主方式,注重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把现代网络科技植入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中,借助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扩大党的影响力,构建新型党建网络交流平台,利用网络的实效性、快速性、便捷性为外出党员提供政治参与的新渠道,降低外出党员政治参与的成本,调动外出党员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本村的事务,为本村的发展建言献策。积极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拓宽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有效政治参与渠道,降低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非制度化参与的成本和风险。

总之,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党员是边境一面飘扬的旗帜,发挥广大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党员政治参与水平,是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振兴边疆巩固我国边防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2(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29.

[5]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49.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叶春涛.当前农村党员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4):53.

[8]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汪晓寿,吴志华,项继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8.

[9]李克强.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7-26(01).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1.

[1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41.

责任编辑 何成学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参与农村党员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漫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实施难及整改措施
坚持问题导向 增强农村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教育的实效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性别社会化与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
网络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网络舆论生态治理
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