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长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5-10-07 19:53韦荣锋
桂海论丛 2015年4期
关键词:长寿可持续发展旅游业

韦荣锋

摘 要:近年来,世界长寿之乡巴马长寿养生旅游发展极快。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该县面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滞后;乱搭乱建问题突出;“候鸟人”管理压力大;长寿老人管理和保护薄弱;旅游景点景区负载过重等问题。为此,建议从加强规划管理和人员分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破解问题,促进世界长寿之乡“长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西巴马;世界长寿之乡;“长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4-0124-04

广西巴马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全县总面积1971平方公里,下辖10个乡镇,2013年总人口28.46万人。近几年来,在政府和各方面的推动下,借助“世界长寿之乡”这一品牌,巴马长寿养生文化旅游发展极快。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负面影响也正逐渐暴露出来,世界长寿之乡巴马如何“长寿”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巴马“长寿”旅游业发展概况

广西巴马自1991年被世界自然医学会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后,巴马“长寿养生”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政府和各方面的推动下,巴马县长寿养生文化旅游业迅猛发展。据媒体报道,2006年全县的旅游接待人数仅为11万人次,而到2013年,这一数字则飙升至263万人次,七年间游客增加了近24倍。2014年又上升到3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36亿元,全县人均旅游总收入达1.17万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带动了部分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其中,坡纳屯的做法还获得了自治区人民政府陈武主席的充分肯定,他要求:“今后要大力推广坡纳屯的成功经验,认真做好旅游扶贫这篇大文章。”[1]2014年,巴马县被评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先进县。同时,巴马还先后被评为“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王牌旅游景区”“十佳中国最美的小城”“最适宜人居住的十个小城”“最佳休闲养生的十个小城”“中国县域旅游之星”“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当今巴马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全国旅游热点地区。

二、巴马在“世界长寿之乡”盛名之下面临的“长寿”旅游业发展困境

近年来,在旅游和养生热潮的助推下,纷至沓来的各方游客,蜂拥而至的“候鸟人”以及悄然勃兴的旅游地产,让长寿之乡巴马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面临“长寿旅游业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生态环境遭受很大破坏

随着巴马长寿旅游的不断开发,巴马盘阳河生态环境污染、水质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盘阳河是巴马人的“母亲河”,以前盘阳河水比现在要清澈得多,附近的村民们都拎着桶到河边取水、洗衣做饭,世世代代靠它生活。现在由于河水受污染,村民已不敢喝河里的水了。在盘阳河畔的坡月村,常住居民多达7000多人,但目前还没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当地居民、养生公寓和宾馆的生活污水都直接向盘阳河排放。由于游客和“候鸟人”逐渐增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随意丢弃果皮、卫生纸、包装袋、矿泉水瓶等也比较普遍,对生态环境破坏很大。据媒体报道,现在巴马盘阳河段共有808个排污口,其中盘阳河旅游核心区就有64个排污口,绝大多数排污口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现在沿岸居民最担心的是,这片他们世代生活的土地,最后连地下水都会受到严重污染。

(二)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滞后

外来人口的涌入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这并未能较好拉动当地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巴马仅在县城建有1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万吨。据统计,2013年全县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资金缺口达4500万元。2. 交通条件较差。从县城到各景区以及各景区之间交通网络建设不健全,可进入性差,道路指示系统不完善,远没有达到旅游交通“舒适、快速、顺畅”的要求。3. 旅行社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档次较低,服务水平不高。目前全县仅有14家国内旅行社,特别是对国外游客接待能力不强。4. 娱乐项目不丰富。现有的娱乐项目内容单调、设施简陋、场所分散,而且规模档次都不是很高,缺乏大型娱乐项目,对游客的逗留吸引力不强。5. 旅游商品开发程度相对较低,缺乏成熟成形的旅游商品,专门进行旅游商品生产的企业还不具备,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也未形成。

(三)重点长寿村屯建设和管理压力大

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 长寿村屯乱搭乱建问题突出。由于前期规划不到位,地方群众急功近利搞建设,这种情况在盘阳河沿岸和重点长寿村屯都较为普遍。尽管当地政府屡屡禁止,但是各种建设乱象依然突出。一是未经批准偷建多。这些建房不仅质量上无法保障,而且因为其用途多为农家旅舍,还涉及到公共安全。例如“命”字河边,已有民房建到“命”字顶部,再无管理往后“命”字就没了。二是高楼、竹竿楼、握手楼多。原本宁静的坡月街道和其他村庄,目前已经变成杂乱无章的混凝土“森林”,高楼林立,“竹竿楼”“握手楼”随处可见,不仅缺乏美感和特色,还存在安全隐患。有人用诗戏谑:“危楼高百尺,手可伸对门;不敢楼边过,恐怕砸到人。”当地村民说:“以前坐在家门口乘凉,抬头就能看见清秀的山林,现在村里满是大大小小挨得紧紧的自建楼,抬头能看见天空都不错了。”三是房屋朝向混乱。因为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许多地方群众自发建房,房屋朝向不一,高低各异,又彼此挨得紧,整体上十分混乱。

2. “候鸟人”管理跟不上。近年来,每年从全国各地来巴马养生、治病的“候鸟人”就高达10多万人次,这些“侯鸟人”主要居住在坡月村、坡纳屯、平安村和盘阳河流域的其他各村屯。这些“候鸟人”的到来,给巴马旅游业注入了新活力,促进了农家旅馆、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地方财税。但由于缺乏人数控制和人员分流措施,加上“候鸟人”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欠缺,当地的社会管理、环境承载力受到极大挑战。例如,坡月村原居民只有657户2500多人,而在暑期高峰时“候鸟人”就超过8000人。即使在淡季,“候鸟人”也远超当地人。这些“候鸟人”来源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自我约束能力差,不好管理。而且有的“候鸟人”还带着疾病来疗养,会给当地健康带来隐患。

(四)长寿老人管理和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长寿环境和长寿老人是长寿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长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长寿老人得不到有效保护而致使长寿比例降低,巴马长寿产业发展将是一句空话。巴马荣获“世界长寿之乡”称号已20多年,但目前长寿资料的建档,长寿老人的动态管理和动态保护工作仍非常薄弱。这与“世界长寿之乡”的美名不相称,照此下去,后果可想而知。而且随着物价大幅上涨,在巴马旅游收入持续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长寿老人补贴却始终居低不上。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往日平静的小村子热闹起来了,长寿老人们成了游客最大的“看点”,客流高峰期老人们常常劳累过度,这对他们健康不利。

(五)旅游观光景点景区不堪重负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旅游景区容量小。全县现已开发的景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景区容量小,旅游者进出景区只有一条通道,都是原路返回,特别是旺季时过分拥挤。2. 旅游景区老化进程加快。由于近年来旅游开发进程较为缓慢,再加之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度挖掘,体验项目设计少,游客的参与度低,缺乏新的热点产品牵引客源市场。3. 旅游景区承载力遭受挑战。旅游旺季时期,各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根据巴马县旅游局提供的数据,2010年水晶宫、百魔洞、百鸟岩3个主要景区的游客总数为83.984万人次/年,日均游客量达2800人次;黄金周3个景区的游客量达40868人次,日均游客量达5838人。容量超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最直接的就是对景区生态造成破坏,包括对植被、水源的破坏,加速溶洞内钟乳石氧化,给景区带来噪音污染以及加速景区交通、公共服务设施老化等。

三、巴马“长寿”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般认为,独特宜人的生态环境、淳朴和谐的社会环境、敬老孝老的文化传统、宁静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巴马人口长寿的主要原因。这就是巴马最独特最珍稀的长寿资源。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长寿资源是保证长寿之乡“长寿”发展的根本前提。然而,封闭、贫穷、落后也不是人们想要看到的世界长寿之乡。要在保护好长寿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合理利用,这才是世界长寿之乡人民的选择,这也是保持长寿之乡“长寿”发展的题中之义。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旅游景点建设的科学合理布局

1. 明确定位,认真抓好《规划纲要》落实。当前,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已经组织制定并出台《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巴马县“长寿”旅游业发展有了最重要的保障和依托。《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并在空间布局上明确要强化巴马瑶族自治县作为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核心发展地位。目前,巴马县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已经明确。巴马县要认真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瞄准定位,精抓落实。要在《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按照《规划纲要》的总指导,进一步研究细化本县的具体实施方案,待呈报自治区批准后推动实施。要尽快开展重点长寿村屯建设统一规划,强化对开发乱象的整顿治理,以高规格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以高标准建设促进“长寿”旅游业发展,坚决避免低水平浅层次的“短命”开发和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功利”开发。要紧紧盯住“世界长寿之乡”这一巴马县最大的特色和品牌,抓好长寿养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任何破坏和影响长寿形象的行为坚决制止。

2. 利用旅游区的功能划分,有序分流人员,解决承载力问题。当前世界长寿之乡巴马存在“环境承载力”过大问题,是制约长寿之乡长寿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这种环境压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游客和“候鸟人”过于集中于几个重点长寿村屯与重点景区,而政府又疏于疏导与管理所致。当前,《规划纲要》已经出台,《规划纲要》对旅游区内各县以及各重点乡镇的功能作出了明确划分。巴马县应该利用好这一功能划分,利用好规划全面实施这一契机,加快开发和建设附近其他乡镇和景点景区,散点组团式发展乡村养生基地,有序地引导部分游客和“候鸟人”向这些乡镇(景区)与县份流动,从而缓解环境压力,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3. 发挥好管委会的作用,抓实施、抓监管、抓违章建筑处罚。当前,河池市已经成立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巴马县也已经挂牌成立相应管理部门,管委会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具体职能都已经确立,关于巴马县长寿养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方针已经确定。针对巴马县当前存在的一些开发乱象,下一步要全面发挥好管委会的职能作用,强化管委会、抓实施、抓监管抓违章建筑处罚等工作,切实为长寿之乡“长寿发展”保驾护航,保证相关产业发展全面进入良性轨道,还巴马一个好的外部形象。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滞后是巴马长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快建设:

1. 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紧紧围绕长寿养生健康产业空间开发格局和发展需求,重点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完善提高县乡村公路等级,加强交通运输场站建设,以巴马县城为交通枢纽,大力发展水运、铁路、航空等立体交通方式,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巴马与周边各县市的进一步互联互通,形成环路,有效疏解人流物流。

2. 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酒店宾馆、农家旅馆等接待场馆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更加注重旅游接待设施建筑的地方文化特色,大力提升宾馆饭店设施整体档次。大力发展旅行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巴马开设旅行社,同时强化从业人员素质,加快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行社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特色餐饮娱乐业,满足游客的乡土餐饮需求。逐步完善车站、广场、景区等游客服务中心体系建设,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着力加强养生休闲、医疗卫生、康体保健等公共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大投入,尽快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品位。

3. 加快旅游景区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开放景区资本运作和管理市场,推进一批重点景区项目建设。以景区提升改造和创建国家A级景区为抓手,不断完善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提升旅游景区的发展质量和服务品位。要进一步完善通往重点景区的道路,增强出入景区的便捷性。规划建设集景点、文化产品、土特产品、餐饮等要素于一体的旅游街区,打造旅游名街,努力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

(三)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1. 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巴马调研时所强调的“生态环保是巴马的生命”[2],巴马要永享“世界长寿之乡”之美誉,保护好生态环境是第一位的。要严格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开发管制原则,树立“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发展理念,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严格产业准入环境标准,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绿色旅游,强化水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保护好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在合理利用过程中实现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使开发和保护在良性互动中实现共赢,最终保证长寿之乡“长寿发展”。

2. 持续实施两大环境工程。一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巴马县属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上人为的开发与破坏,森林覆盖水平与长寿之乡很不相配。为改善旅游与人居生态环境,建议由县委县政府组织,每年定期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加强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重点抓好交通沿线、河流沿岸、旅游景区、宜林荒山、城镇周边、街道、村庄以及单位园区的造林绿化工作,让森林进社区、进村屯、进工厂、进校园,逐步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村在景中,房在园中”、“一条公路(河流)一条绿色走廊,一座城市一片森林,一个村庄一座绿岛”,打造生态寿乡、绿色寿乡。二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要把环境整治工作当作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定期多次举行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强对全县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的排查和治理。重点加强水源治理和废弃物处理,加强环境承载力研究,制定全县各重要区域(如县城、街道、村庄、景区)环境质量标准。要通过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观念。要认真落实地方环境法规(如即将制定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发挥地方法规的有效作用。

(四)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长寿之乡社会保障和服务工作是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抓的面很多,但核心要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1. 做好长寿老人工作,保障长寿老人“不减寿”。一是建立常态化的长寿工作队伍。建立一支有能力、责任心强、热心长寿工作的同志组成的长寿工作队伍。他们不论是在职的还是退休者,不论是本县籍还是外地干部,只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即可参加这个队伍。二是建立长寿老人常态化、动态化管理机制。要强化长寿老人的动态建档和常态管理工作,每年定期对90岁以上老人进行面对面核查一次,对于子女外出打工,老人无人照料,小病不医成大病以致死亡的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解决。要每年举行一次核查活动,全面掌握全县长寿老人的健康动态。县领导每年春节前举行例行走访长寿老人活动,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爱护、帮助长寿老人的氛围。三是提高长寿老人补助标准,奖励长寿老人家庭。建议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长寿老人每月生活补助标准。建议参考标准如下:80-89岁老人200元/月/人,90-99岁老人300元/月/人,100-109岁老人500元/月/人,110-119岁老人800元/月/人,120岁以上老人1000元/月/人。四是严格规定长寿老人每天的访客数量。组织专家对长寿老人接见游客的承载力进行研究,特别是在节假日、黄金周时期,要严格限定拜访人数,必要时采取电话或者网上预约的方式。

2. 加强对长寿村屯游客和“候鸟人”的管理服务。尽快通过并实施《巴马瑶族自治县景区流动人口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景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做好半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登记工作,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具体健康状况、基本联系方式等。这些信息将由服务中心汇总到流动人口管理站,进行电子存档。同时,加大宣传教育,使每一位“候鸟人”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整合公安、计生、旅游等管理部门职能,加强对长寿村屯和“候鸟人”的管理。一是利用现代传媒网络能及时有效传递信息。通过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及时有效地向“候鸟人”传播各项方针政策、旅游资讯等信息,为“候鸟人”第一时间提供信息。同时“候鸟人”通过网络平台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一些建议、意见,这有利于实现政府与“候鸟人”的双向沟通,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打造和谐、稳定巴马。二是派出所民警定期或不定期下到坡月、巴盘、坡纳等境外流动人口养生聚居区进行下访工作,及时了解境外“候鸟人”的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三是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良好运行的有力保障,能对政府管理盲区实现有效弥补。积极发展“候鸟人”自治组织,让“候鸟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能够有效减轻地方政府负担,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政府在“候鸟人”协会方面要加强引导,加强监督,使得这一社会管理模式平稳有序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陈 武.因地制宜 实施科学精准有效扶贫——关于我区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N].广西日报,2014-05-19.

[2]黎 攀,欧乾恒.“生态环保是巴马的生命”——彭清华把脉“巴马旅游”侧记[N].广西日报,2013-07-03.

责任编辑 陆 莹

猜你喜欢
长寿可持续发展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