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内涵

2015-10-07 15:29张艳涛张晓
桂海论丛 2015年4期
关键词:时代内涵一带一路

张艳涛 张晓

摘 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为古代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而且是沿途国家共同繁荣的现实路径,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契合点,展示了中国发展的战略远见。“一带一路”可能使中国树立大国崛起的新范式,走出一条全球秩序重组的新道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时代内涵;战略构想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4-0073-04

当前,中国面临转型发展和扩大开放的新挑战,“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中国转型发展和扩大开放的新战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赋予古代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是加快内外统筹、陆海联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决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带一路”的提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为此,应从世界力量转移和全球秩序重组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及其战略构想。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看,“一带一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现实意蕴和未来意义,它承接古今、连接东西、联接中外,既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更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

一、从历史看,“一带一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

回首历史,“一带一路”曾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历史的眼光看,古代丝绸之路成功地让中国走出去,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一)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通常,丝绸之路是指起点在中国的连贯亚欧大陆的贸易通道。西汉汉武帝时期由张骞首次开拓,公元73年东汉的班超再次打通隔绝了58年的西域。罗马帝国通过这条路来到东汉。刚开始的丝绸之路并不是为了丝绸贸易而打通的,最初是西域人为了贩售新疆地区的“和田玉”而慢慢开辟出这条商路。在贸易交往的过程中,中国的丝绸成了最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商品,因此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货物除了玉器、丝绸还有瓷器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越来越多的物品开始由西域传入东亚,例如葡萄、核桃、胡萝卜、菠菜等瓜果蔬菜的传入,还有酿制葡萄酒技术的传入,丰富了和改变了东亚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沿海城市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唐朝中后期由于战乱“路上丝绸之路”受到了严重的阻断,因此中国开始转向沿海的发展。由于海运的成本较陆运低,为此,海运很快取代陆运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主要渠道。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连接的是东南亚、阿拉伯地区还有少数非洲地区。到了明朝,由于明朝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衰弱。虽然明朝有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的壮举,但是其多是以宣扬国威为主,因此,对于中国同外国的贸易和民众交流作用微弱。清朝后期,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攻破就是从海上开始的。可以说,海运的发展让中国的海上贸易以及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达到了巅峰,但是海运的衰弱也让中国积弱落后。

(三)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就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的过程,意在通过这一战略构想争取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合作发展、和平发展。当然,“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并非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1]。

在此之前,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都先后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但国际反响并不强烈。例如,1997年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把中亚及高加索8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提出“丝绸之路外交”战略;2004年8月日本外长川口顺子出访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时提出建立“中亚+日本”对话机制;2010年1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正式成立关税同盟,对外实行统一关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2011年7月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正式提出“新丝绸之路”的计划;2012年1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把关税同盟升级为统一经济空间,并成立欧亚经济委员会,协调经济一体化进程;2013年10月韩国总统朴槿惠提出“欧亚倡议”[2]。其实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其背后的潜台词是视中亚为联通欧亚的物流、资源、经济乃至政治枢纽,力争在‘枢纽之争中占据上风,从而扩大自己经济、能源安全的外延,并更加有效地拓展自身经济辐射圈和商路”[3]。比较而言,中国秉承“亲、诚、惠、容”理念而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范围更广,涉及国家更多,受益面也更大。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和更强调合作共赢的战略构想。因此,这一战略构想能得到各方积极响应。

二、从现实看,“一带一路”是一条共同发展、合作发展、和平发展的现实路径

从现实的眼光看,当前的转折是过去五百年来人类历史第三个重要的结构性转移:第一个是西方世界(主要是指西欧)的崛起;第二个是美国的崛起;第三个是非西方世界的崛起。前两个都是“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三个则是“非西方世界”的崛起,也许会给世界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现存国际秩序为西方所确立,但西方已经很难主导这个体系,如何重建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然要在未来国际秩序的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4]如何寻求共同发展、合作发展、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成为世界秩序重构的现实任务,也成为中国发展的现实追求。

(一)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本质在于互通互联,共同发展。“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是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破题,符合时代发展趋向,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这一战略构想一经提出便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更是跃跃欲试,其国际影响与战略意义逐渐显现。共建“一带一路”,核心是构建“1+2+3”的合作布局,即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等高新领域合作为引领。就国内共同发展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涉及西部众多省份。就国际共同发展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首要的作用就是沟通中国和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的经济往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看,沿线各国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其理念一旦变成现实,将构建起世界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目的就是深化沿途国家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二)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形式在于互利互赢,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拓展与周邻国家互联互通,带动共同发展与合作发展。这些倡议将中国的优势和该地区的需求结合在了一起,具有合作发展的现实基础。“一带一路”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涵盖44亿人口,GDP规模达到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和29%。该区域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沿途多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多数国家后发优势强劲,发展空间大,处于上升期。我国与该地区经贸合作密切,占我外贸1/4强,近10年贸易年均增长达到19%。“一带一路”不是一种封闭性、排他性的安排,它充分照顾双边、多边利益,给沿线各国的合作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在合作发展的道路上,“一带一路”无疑将释放出更大的生机。

(三)和平发展。“一带一路”手段在于互鉴互容,和平发展。如今,非西方国家(中国、印度、广大伊斯兰国家、巴西、南非等)正在新一轮“力量转移”进程中逐渐崛起。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速了世界“力量转移”的速度,进一步改变了世界各国的力量对比。正是基于这一形势和判断,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如何发展,世界瞩目。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上“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不绝于耳。“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一些国家误读了‘一带一路的理念与内涵,甚至有意把中国的经济战略歪曲成政治战略,开始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企图阻碍中国的发展。”[5]目前,“国际社会不得不面对中国实力不对称快速上升的现实,而中国需要不断化解他们的担心和疑虑。”[6]“一带一路”建设,正是中国在向世界各国释疑解惑,向世界宣告中国将和平发展和和平崛起,中国发展不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代价,相反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新机遇。对于中国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扩大中国影响力、展示中国温和一面的机会”[7]。“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8]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一带一路”无疑将释放出更大的活力。

三、从未来看,“一带一路”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既着眼未来,又脚踏实地。如果说古代丝绸之路的灵魂是“和平、友谊与合作”,那么“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就是“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从未来的眼光看,这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

(一)把握和平发展的大趋势,推动“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统一。从国际维度看,中国梦就是和平发展之梦、合作共赢、共同繁荣之梦。中国追求强大不是为了霸权,而是为了不被宰割;不是为了谋求地区领导权,而是促进地区繁荣稳定;不是为了主宰世界,而是为了对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笔者认为,要深刻理解中国梦必须准确把握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古代中国属于“辉煌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任人宰割、被动挨打、任人凌辱的境地,近代中国沉沦为“没落中国”。由辉煌到没落,这种巨大的历史反差和心理落差,激起中国人的历史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日益趋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这一大格局将加速“中国梦”的实现。而“‘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有利于将政治关系、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9]就此而论,“中国梦”与“世界梦”是统一的。

(二)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拓宽中国经济发展渠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中国目前正处于战略机遇期、结构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攻坚期和增长调速换挡期。中国转型发展关键在于拓宽发展渠道。从战略角度看,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是顺应世界历史“力量转移”的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一场新的竞赛已拉开序幕,其本质是治理模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型竞争。如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大多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力争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主动。“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倒逼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具体而言,“一带一路”建设能够让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也可以为中国新一轮的“走出去”战略扩展渠道,它给交通、能源、投资、货币流通、贸易等都打开了新道路。其中,贸易成了新丝路的“先行者”,投资成为新丝路最具活力的“切入点”,此外还开创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新格局”,这一切都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宽了渠道。

(三)把握全球力量转移大趋势,探索大国崛起的新范式。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极为繁重,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可能使中国树立大国崛起的新范式,走出一条全球秩序重组的新道路。过去,全球秩序的“力量转移”在引导中国发展模式演进;未来,中国崛起会带动全球秩序的重构。为此,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所谓“势”指的是世界和中国的发展主导趋向。政治家的任务就是判断“势”在哪里,并引领国家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利于促进各国全面的交流,不仅是经济上共同的发展,更有文化上的交流、民众的友好往来。通过“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能够建立良好的信任,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能够共同保卫区域的安全,建立政治互信。

综上所述,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于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全球秩序重组和国际关系建构,都具有战略意义。就国内而言,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得以化解,过去发展迟滞的西部将成为新的开放前沿;就国际而论,世界历史力量转移和全球秩序重组过程中需要建构新的国际关系准则,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来探索。中国倡议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世界,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金波.“一带一路”与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0-24(5).

[2]梁恒柱.国际经验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启示[J].企业文化,2014(20):86-87.

[3]冯宗宪.“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意义[N].光明日报,2014-10-20(11).

[4]郑永年.中美关系和国际秩序的未来[J].国际政治研究,2014(1):36.

[5]张智勇.“一带一路”走向共同繁荣:访克罗地亚地缘政治学家普雷夫尼克[N].光明日报,2014-08-14(8).

[6]王 帆.新开局:复杂系统思维与中国外交战略规划[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203.

[7]杨宁昱.“一带一路”展现中国温和一面 日媒:或被视为恩主[EB/OL].(2014-11-07)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1107/556652.shtml.

[8]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 共创新的辉煌[N].人民日报,2014-7-2(11).

[9]杨 眉,郭 芳,姚冬琴.新丝路战略的经济支点[J].国经济周刊,2014(7):22.

责任编辑 陆 莹

猜你喜欢
时代内涵一带一路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挖掘爱国主义的内涵
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魏晋风流的时代内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