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 07:22:44苏张华
考试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任务型教学法

苏张华

摘    要: 随着社会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迫切需要,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已经成为当今商务英语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讨论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其教学模式,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并通过课堂实践案例列举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商务英语翻译    真实任务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是由语言学家Prabhu首次提出并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成为广大语言学家及教育者所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实施第二语言教学的途径。它出自交际教学理论,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被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并引起广泛重视。英国语言学家Nunan提出了交际任务模型,认为任务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他主张在课堂中使用真实的生活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语言学家Skehan(1998:95)在《语言学习认知法》中提出了任务的五个主要特征:(1)意义是首要的;(2)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3)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4)完成任务是首要考虑;(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78)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后任务: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中呈现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习得。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外学者对于任务型教学法在听说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研究做的较多,对于其在翻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尚且不多。根据语言学家Jane Willis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我们引入未来岗位中的真实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通过创设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工作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首先是前任务阶段,教师为学生引入任务,例如:在讲解产品说明翻译章节时,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款海尔冰箱的说明书,其在内容上贴近现实生活,学生会觉得他们是在与现实世界进行交流与接触,感到课程学习的实用性,调动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紧接着教师提示接下来的任务会涉及文体的特定翻译技巧,如转译法、反译法,以及各种类型说明书的常用句型等。

在任务环环流,教师为学生下发一份电热水壶的产品说明书,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翻译工作。此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可以小组形式进行翻译活动,每小组4至5人为佳。分组时教师要考虑翻译课程的特殊性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组员应该按照英语水平和掌握商务知识的好、中、差,以合理的比例组合在一起,以利于小组在开展翻译活动时可以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另外,教师还应该明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权利和义务,清楚每个组员的角色,如组长、汇报员、资料员和记录员等,教师对全过程实施监督,避免只有组长和记录员忙碌的现象。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和发言深度给予量化,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

所有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就相关翻译内容畅所欲言、表达观点,所有成员的观点都能被倾听,同时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翻译方法,看到自己的差距,明确学习方向,真正达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有效教学目的。

在执行完任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入Planning阶段。在该阶段,每个小组的汇报员向全班同学呈现其小组工作成果,即最好的译文范本,各个小组呈现的译本各有不同,句型译法各有千秋。通过这一途径,学生既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又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满足表现欲,从而增强小组集体荣誉感,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教学效果。

在后任务评阶段,对学生完成翻译任务的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引导调控作用。教师评价学生的总体完成情况,指出各组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更多更为实用的翻译方法。例如:为什么这样译,有没有想到过其他译法,这种译法有无逻辑矛盾,是否与文章其他部分相连贯,等等。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产出的译文进行分析、归纳,教师因势利导,指出其中蕴含的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例如: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维修方便,生产效率较高。译文:Simple construction,eas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and comparatively high productivity.结合学生译作,教师指出鉴于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不能进行直译,而要通过语序的调整,改变其语言结构,使译文通顺易懂。通过师生间充分交流、讨论、争辩、合作,以及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翻译评价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中完成对所学翻译知识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1.

[2]Peter Skehan.语言学习认知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0.

[3]宋兴崎.试论我国高校商务英本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8.

[4]谢金领.世纪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9.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翻译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在韩国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2:46:39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项目联动机制与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16:07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95期)2016-12-21 01:06:25
从功能角度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的原则和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信息等值研究
任务型教学在农业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试论商务英语翻译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项目课程模式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00: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