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情境,提高实效

2015-09-10 07:22项美玉
考试周刊 2015年38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体验学习道德品质

项美玉

摘 要: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品德教学中,以学生的品德发展为本,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加以积极引导,实现体验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品德教学 体验学习 道德品质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品德教学中,恰当运用体验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儿童道德品质形成。

一、创设情境,获得体验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根据教学需要,应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体验。

1.有趣的角色情境。

角色扮演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令学生经历仿真性演习活动,真正与角色融为一体,促使学生内心有所感、有所悟。

2.丰富的媒体情境。

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影像、声音完美结合,或以QQ、博客、动漫等基于现代技术的方式,再现、模拟相关情境,以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学生对道德要求的认识。

3.形象的语言情境。

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如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

二、以生活为基础,强化体验

课标指出:“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提取和开发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打造生活的课堂,不断丰富和推进体验活动的进程,使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进学生在这种生活中体验、感悟。

1.链接生活,获得体验快乐。

学生的生活经历是体验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不是一张没有描画过的白纸,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中教师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寻求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强化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理解。在这种参与过程中,学生获得体验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我掉了一颗牙》时,我由“聊一聊自己掉牙齿的故事”这个话题入手,拉近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通过创设真实自然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回味童年往事,分享独特的掉牙体验,唤起学生对自己牙齿生长健康的关注,继而开展“看牙齿”和“画牙齿”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使他们在非常轻松快乐的活动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到自己牙齿的健康状况及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关注生活,内化体验道德。

课堂教学中呈现生活经历,聚焦现实生活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道德反思,丰富学生的体验感悟,由感知生活经历上升到生活经验,生成生活智慧,从而在体验中内化提升道德品质。

如教学《父母的疼爱》时,我请学生将儿时玩具、衣物、照片带来,并把发生在每一样物品后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学生的记忆之门被缓缓打开,在我不露痕迹地点拨、追问下,学生不断体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丝丝缕缕的疼爱之情。此时我适时播放初生婴儿呱呱坠地的情景及父母为孩子操劳的画面,孩子们沉浸在各自的回忆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并且开始反思平时自己对待父母的种种不是,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三、走出课堂,拓展体验

品德课程目标并非局限于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具有生活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为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资料搜集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体验现实生活,从而发展道德品质。

1.课前体验,丰富感知。

课前体验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领会有关思想观点和道德认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如教学《逛商场》一课前,我让学生星期天独自逛一逛梅李的几家商店,买一样自己刚想买的东西,逛的时候留心一下买东西有哪些学问,课堂上学生纷纷谈自己长的“见识”。有的说:“我发现,超市的牛奶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都标得清清楚楚,而沿街小弄堂的一些小店的牛奶生产日期打印得很模糊,看不清是什么时候生产的。”有的说:“我发现,常客隆卖的薯片比好又多超市的贵2角,我就买了好又多超市的薯片。”还有的说:“常客隆、好又多、联华三家大超市都可以申请会员卡,付款时有的商品用了会员卡,可以便宜一些。会员卡上的积分达到一个数目时,还可以抽奖呢”……从孩子们回答时,那纯真的话语、自豪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此次小调查的收获。

2.课后体验,升华内化。

课后体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社会及生活现实中实践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课后体验可与班队活动、学科教学、社区及家庭教育密切结合,使导行生活化、社会化、网络化,创造学生活动大环境,形成教育的强磁场。如教学《父母的疼爱》后,班级开展“我爱我家”系列活动:我跟爸妈去上班、今天我当家(每周六)、我让妈妈露笑脸、我是孝孙女(子)……为使这些活动能落实到位,而不是摆摆花架子,形式主义,我精心设计了一份家校联系卡,利用家校联系卡,每周一反馈,并结合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及时进行评价和鼓励。学生通过学学、做做、帮帮,不仅感受到父母持家的不易,更重要的是从中体验到那无与伦比的亲情,于是体贴家人、关爱家人的情感在不经意间萦绕在孩子们的心间,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总之,品德教学中应以学生品德发展为本,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加以积极引导,实现体验学习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体验学习道德品质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基于省级精品教材多元自主学习平台的螺旋上升学习研究
漫谈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重视情商因素 促进和谐教学
高职院校品德教学量化评定的应用
品德课聚焦教学目标策略探微
品德教师应善于捕捉意外促成精彩
数学新课堂上的体验学习研究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