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斌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新课改的深化力度不断加强,初中英语方面的改革要求是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综合能力,在提高初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获取问题、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着重加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从这些改革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英语的语言实践和语言交际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小组活动 任务化教学
初中英语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在新课改的深入下,教师在初中英语课程上尝试英语说练活动小组任务化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为主,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下,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学生以一个任务型的话题展开共享的学习过程,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英语这门课程,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组活动任务化的理解
小组活动由任务目标和输入材料及实践活动组成。小组活动任务化是以英语学习材料为出发点,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思考和合作的方式,完成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某一学习任务。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英语的语言知识规律,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讨论相关话题,注意力从关注英语的语言形式转到注意英语的语言意义和内容。
二、我国英语教材的利用现状
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将小组活动任务化形式和英语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给学生不断创造英语实践的机会。但是在这个学校模式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教师在英语教材的应用中将听、说、读、写分开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进行了大范围的限制,学生的英语水平得不到根本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初中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利用小组活动任务化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英语的学习。
三、初中英语小组活动任务化教学的开展的实际策略
(一)小组活动任务化学习要取得实际效果,前提是分组要合理科学。教师在活动之前要注重对学生的合理分组。小组学习具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小组活动的多样性,还可以促进学习小组间进行竞赛性的学习。为了更好地获得课堂小组学习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英语的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以及性别和家庭背景的不同和差异,对全班学生进行六七个人为一个小组的分组。
(二)在英语小组活动任务化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向导和促进的作用,但是他们还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合作者。在进行小组活动任务化学习前,教师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观察每个小组中每一位成员合作和学习的具体情况,发现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改善。
(三)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建立小组活动化学习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小组学习不仅要实现整体的目标,还不能忽略个人目标的实现。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建立合理公平的小组活动任务化学习评价机制。在评价时,应该注重把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对学习过程给予更多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学习方式,发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将小组集体的评价和组员个人的评价进行结合,使学生觉得自己所在的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的学习目标的实现应该依靠集体目标的实现,杜绝英雄主义和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小组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提高对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积极性、创造性等,给出最合理的评价,在小组内形成榜样的力量,在组内形成竞争意识,提高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对别人的依赖,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四)要想小组活动任务化学习取得一定的效果,就要更好地设计活动类型,英语课堂的每一段和每个环节都可以采用任务化活动,有时候整节课都可以采用任务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活动中要注意调整学生的紧张情绪,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英语实际交际能力,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进行提升。
四、结语
小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内的交际,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小组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和人际范围内使用英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使英语语言的学习进程不断深入,使学生可以更积极主动地投身英语学习中,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有关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孙颖霞.提高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小组活动”环节质量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1.
[2]张明亮.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培养与探究——浅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J].学周刊,2012,16.
[3]何兰凤.小班化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4.
[4]何巧艳.“自主互动教学组织方式”的建构与实践——以农村初中英语课程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