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引进课堂,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许多问题,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具备合作的精神和方法,致使讨论不能展开、探究无法深入,不能进行真正意义的合作. 因此,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
的问题及原因
1. 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忽视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盲目开展低效甚至无效的合作. 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 任务不明确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前教师没有对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学生合作学习时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地合作.
3. 过度指导或缺乏指导的合作学习
现在,关于教师指导,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以下两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学生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说一步,学生操作一步,学生按部就班,合作缺乏自主性,教师主宰一切;第二种,教师没有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予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分工建议,也没在活动中巡回协调、帮助指导,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无序混乱的现象,有的学生会谈一些与合作内容无关的事情,有的既不思考也不参与,无所事事,有的学生自学,毫无合作意识.
4. 时间过长或过短的合作学习
有的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后,未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就直接进入合作学习,活动还未充分展开就匆匆收场进入小组交流环节,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容易产生不良的活动导向性: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配合,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有的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合作学习后,不注意及时了解每个小组的合作进程,致使大部分小组都完成了,教师仍不进入小组交流环节,课堂节奏松散,合作学习效率低.
提高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的策略
1. 分组的有效性
日常教学在分组时往往采用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同桌的两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第二种,前后四个或六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通过课堂实践观察发现:第一种学生合作得不深入,甚至有些学生不愿合作;第二种合作时比较热烈,但小组之间差异明显,有的小组合作开展深入,有的小组合作比较勉强. 那么如何分组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合作学习中,“学困生”喜欢和“学优生”分在一组,也有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喜欢在一起讨论问题. 目前,人们对合作学习时的分组,多数赞同“异质分组”,即将男生和女生、学优生和“学困生”、内向生和外向生分到一起,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地促进优势互补,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实践发现,这样做有时效果的确很好,但有时效果并不明显,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被一些学优生主导,其他学生缺少发言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2)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只在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善于倾听和思考小组其他成员的想法. 那么,是否可以尝试同质分组呢?实践发现:通过合理的同质分组,学生组内合作得到加强,关系融洽,机会均等,不推诿,有条理,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
因此,学生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可采用“异质分组”,淡化组内竞争,强化组内合作;对于思考性、推理性较强的学习活动,采用“同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互助、组间互补. 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与学生有关,而且与学习的内容有关,也与问题设计、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的方式等有关,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总之,分组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 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1)开放性较大或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
开放性较大的内容,一般有多种思考角度,单凭个人能力,很难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补充,能促使学生养成不自大、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对于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明晰思路,达到越辩越明的效果.
(2)难度较大但符合认知水平的问题
这类问题仅通过教师讲授很难当堂消化、吸收,对于中等生,可能当时听懂了,但课后却不会独立分析,对于后进生更是“望题生畏”,连听懂的勇气都没有. 但小组同伴之间的互助学习交流,能放松他们的紧张情绪,且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会相互启迪、明确方向、化难为易,会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
(3)应用性强的问题
如:一枚图钉抛掷后落地时针尖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这是通过操作、观察、统计、分析等活动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过程中需要同伴的帮助,通过组内分工、协作实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既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又会让学生体验如何有序、高效地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成功.
(4)探究性较强的问题
如观察下列算式:
13 =12
13+23=32
13+23+33=62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请你按以上规律写出第4个算式;
②把这个规律用含字母n(n为正整数)的式子表示出来;
③根据上面算式的规律,请计算:13+23+33+…+203=______;
④请你构造一个图形来验证第3个算式的正确性.
这个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发现和归纳数的规律,还要求学生数形结合地用图形来验证数的规律. 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合作学习一方面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他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endprint
(5)需要反思、总结的问题
一节课的内容完成后必须有一个知识疏理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对一节课进行回顾、反思,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好地复习这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与方法,使学生获得自省、自悟、自得的体验,还可以通过质疑问难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3. 师生交流的有效性
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扮演指导者. 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协助并评价学生个体的参与情况、小组活动的情况,以及全班综合展示的情况.
(1)教师与学生个体交流的有效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的一种自然交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问答式的交流. 如:一位学生对某个问题还没有弄懂或无法求解,教师刚好巡视到他(她)的身边,于是就产生了师生之间一对一的交流. 这种交流通常是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或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向学生询问一些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用温和的态度和建设性的建议,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2)教师与小组交流的有效性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必然要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并深入到小组中,既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现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又适时地提供启发性的提示或方向性的调整. 有时,学生会对一些问题各持己见,有时会遇到学生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可参与到小组讨论中,点拨思路;对于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此时,教师不是权威,更多的是一位合作者.
(3)教师与全班交流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是集全体同学的才智,调动小组每名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充分地交流展示合作过程,有效地切磋、讨论学习成果.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提炼结论等. 特别是当学生分工研究一个复杂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分析、判断、综合,并提升思想方法,教师应集组织者、倾听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于一身.
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只有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不断磨合、反思修正,才能走向成熟. 我们要用头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悟、用行动去实践,与新课程一起向前进. 让我们的学生在小组中成长,在合作中共赢,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数学,并获得良好的数学体验和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