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堂
【关键词】 数学教学;参与式教学;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延伸;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62—01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要重在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学生能力。
一、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兴趣是人类主动探求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教师要能利用各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前提。教师在新课开始时,必须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对教材所提供的问题情境进行重新审定,使之更接近自己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
二、自主探究
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是学生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中,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逐步确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长期训练,可使学生养成积极地进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其次,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情况进行现场观察,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在自主探究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从学生的分析、探究目标的设置,任务的选择、探究过程的展开与评价等全程把握。在开展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达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自主探究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情况进行现场观察,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三、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交流”这一环节,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设计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见解或困惑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再组织全班汇报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形成规律
在学生分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应从汇报的材料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逐步抽象和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这就是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注意:①知识点应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尽量不由教师得出。②教师应尽量帮助学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符号表达 、图形表达趋向规范化。
五、应用延伸
在形成方法和理论后,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类型的训练题,体现其知识的有用性,并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让学生知识和技能过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发展应用意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①精心设计训练题组,尽量与考试题型吻合。②重点的知识反复训练。③重视方法的总结。
六、反思小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本环节的设计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在此过程中要做到:①应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包括知识、技能、方法等。②应让学生归纳出自己的不足。③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自我等评价方式。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