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摘 要]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严重挑战。它影响了思政课课堂教学秩序,影响了思政教师的地位,导致高职学生价值观混乱。在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思政教师应当转变思想观念,由教育者向沟通者和分享者转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开展并丰富“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朋辈教育。
[关键词]智能手机;价值观;思想观念;参与式教学;朋辈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81-02
一、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的特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1]
中国手机网民占比不断增长背后,主要有几个原因:1.智能手机价格下降,相关资费降低。近年来,各大互联网公司和相关智能手机制造企业为了争夺市场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它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相关资费,促使智能手机上网的成本持续走低,网民的购买力得到极大增强。2.政府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移动上网的扶持,不断督促运营商提升网络覆盖能力,优化网民上网环境,降低手机上网准入门槛。3.智能手机应用软件(APP)不断丰富,提升了网民对移动上网的使用意愿。日前,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不断融合,开发了与各类生产生活紧密关联的新应用,吸引各行各业的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人们每月使用应用软件的时间已经为30多个小时,在使用数量上也上升到二十几个,一个个应用软件被网民们玩转于掌间。
智能手机是APP的呈现平台,社交类、搜索类、生活休闲类应用软件依旧统治着智能手机平台,根据笔者的周围调查发现,80%的用户经常使用的是社交类、搜索类、生活休闲类APP,甚至超过了游戏类APP。可见,人们习惯于并依赖于用现代高科技的东西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生活。其中,社交类APP是现代年轻人社交的一个重要平台,翻开手机,几乎每个年轻人手机里面都会有QQ或微信,而使用率也将近99%。紧随社交类APP身后的是娱乐和新闻、旅游和购物等生活休闲类APP。当然,网民使用APP的年龄群仍然较为年轻,主要是13~30岁人群,这些人多数为高中及以上的在读学生和刚出社会人群,大多没有家庭经济负担,可以花在娱乐休闲上面的时间比其他人要长一些。
综合来看,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已经到来,且推动这个时代到来的主力军是青年群体。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以“90后”为主,闲余时间多,但学习习惯相对较差;思想活跃,但价值观多元化;个性张扬,但内心较为脆弱;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自我辨别能力较弱。这些学生群体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移动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会给他们的课堂学习,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挑战
(一)影响了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秩序
高职学生多为理工科,人文知识欠缺加上其理工科的知识背景,多数对思政课缺乏兴趣。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种类繁多,其娱乐性和趣味性都超过了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严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不留神,思政课教师便会发现许多学生在低头玩手机。最为不可忍的是,部分学生还戴着耳机,“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顾掌中机”,回答提问时,懒散地、慢悠悠地站起来,摘下耳机反问老师问题是什么。思政课上学生玩手机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的现象令人担忧。
(二)影响了思政课教师在高职学生心中的地位
高职学生在课堂上携带智能手机,里面的搜索引擎功能强大,种类繁多,弹指间他们就能够获得海量的信息,教师的权威性在他们心中越来越被弱化,对教师上课讲授的内容越来越不以为然,认为教师讲的都能在网上查到,甚至觉得教师千辛万苦讲的还没他在网上查到的详细,进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对课堂教师的讲授越来越没兴趣。
(三)造成高职学生价值观混乱,对思政课教学产生抵触心理
高职学生通过移动网络可以便捷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但与此同时,网上也充斥着不计其数的虚假、低俗、色情、暴力,甚至反动的信息,有些恐怖组织和民族分裂势力也利用网络平台肆意攻击党和国家,进行思想渗透。高职学生经常浏览这些充满负能量的信息难免会导致思想混乱,价值观混乱。比如现在部分高职学生越来越认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对思政课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说教,产生严重的厌烦心理和抵触心理。
三、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思政课教学创新探析
(一)转变思想观念,由教育者向沟通者和分享者转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供应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需求量,学生这个信息的主要消费群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已远远不只是教师,如果教师们仍然盲目地像过去那样摆出一副高姿态,自认权威,反而不利于教学,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由教育者向沟通者和分享者转变,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高职学生携带手机上课并在课堂不自觉地玩手机的现象极为普遍,教师也防不胜防。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慢慢习惯并接受,这是时代进步下不可逆转的,教师应该辩证地对待。教师可以创造条件,提高手机在学习方面的利用率,让手机服务于教学。比如,允许他们在课堂上拍录、查阅学习资料等;课后可以让他们利用手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拍摄社会实践的微视频等,推动思政教育社会化。所谓思政教育社会化,是指通过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此外,教师可以加入班级的QQ群和微信群,方便自己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经常保持与学生的沟通,去了解他们缺乏哪些方面的知识,然后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的消息量,再把相关的消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享。另外,通过沟通也可以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政治状态,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经常开导和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和思想状态,真正地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二)利用智能手机的方便性和快捷性开展“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就是教师营造科学合理的环境,不断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智能手机的方便性和快捷性恰恰可以在很多方面丰富“参与式教学”这一模式。
比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愿上讲台讲一则最近两天的时政新闻,并对自愿上讲台的学生加平时分(讲对的加分,讲错讲不全的也不扣分)以示鼓励。如今,学生用手机弹指间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浏览时政新闻,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引导,这一方面可以调动高职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实现思政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思政课相关的优质素材,让学生用手机围绕素材去查阅资料,并展开交流讨论,然后安排他们上讲台就有关素材进行即兴演讲,这样既可以发挥他们的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当然,为了更好地激励他们,教师还要把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表现情况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当中。
另外,智能手机普及化的情况下,感悟分享也可以作为“参与式教学”的一个环节。比如,每次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QQ、微信、微博等方法分享他们对本次课的想法、感悟,甚至是意见和建议。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进一步升华。
(三)引导学生利用微信、QQ、微博等开展朋辈教育,更好地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大学生一方面是知识的学习者,另一方面又是知识的创造者。大学生朋辈教育是指有共同语言的大学生在一起分享信息、感悟或者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利用QQ、微信、微博的便捷性,广泛性等特点开展大学生朋辈教育,让大学生在分享信息、感悟或者技能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感染,相互升华,用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其耳濡目染,见贤思齐,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思政课教师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在里面分享他们的价值观或者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微视频、感悟等,教师从中不断引导,有共同语言的学生会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相互感染,升华,让思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
[2] 郝惠若.基于信息化背景的高职思政课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15(3):28.
[3] 杨帆.信息化发展下的高职思政教育新方法[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12):236-236.
[4] 王爱芳,朱颂梅.新形势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南昌高专学报,2011(5):128-129,155.
[5] 胡交斌.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提升[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2):289.
[6] 袁延明.浅析智能手机时代人们注意力的缺失[J].东南传播,2014(8):59-62.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