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还给学生“购买权”、活动权、质疑权。课堂不再是鸟笼,在这样的舞台上,孩子们不仅能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还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购买权”;活动权;质疑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25-2
一、课前给予孩子“购买权”
传统的课堂教学预习环节非常薄弱,往往就停留在读顺课文,理解生字词的层面,把所有的学生定位在同一个起跑点上,忽视了孩子的“饮食”差异,造成有人“饿死”,有人“撑死”的严重的贫富失调现象。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教师在讲授每一课新内容前,要提醒学生们按照自身的条件收集并阅读和本课有联系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章,从而能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手中数量不少的课外书,学校的图书馆,长辈胸中的“墨水”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原料购买基地。学生也可利用电脑课上网搜集所需资料,使每一次探索都能获得认知和创造的乐趣。教师教给一种方法,学生说不定能探究出两种甚至十几种方法。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啊!
我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年龄太小,对邓小平的生平了解太少了,于是我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邓小平爷爷的资料,学生们纷纷忙开了。课堂上学生们精彩的发言,让我刮目相看。有的学生通过问妈妈知道了有关邓小平爷爷的歌《春天的故事》;有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邓小平爷爷曾指挥了平津战役,他和“军神”刘伯承领导的刘邓大军,让敌人闻风丧胆;有的学生通过上网浏览知道邓小平爷爷提出了“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有的学生通过问爷爷知道了近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学生别出心裁地收集了邓小平爷爷的名言: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自由地购买,积极地参与,让学生对邓小平爷爷有了全面的了解。情感自然也升华了,为进入文本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上给予孩子活动权
1.猜词谜
在成语教学中,我设计了趣味猜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先说出“航空公司”,(谜底:有机可乘)孩子展开联想,努力寻找相关联的成语,当然,有些难度。此时,出示含有谜底的一系列成语。很快,一双双手举起来了,有的还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这时,再乘热打铁问学生:“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学生说得头头是道,把成语的意思都给说出来了。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学习成语的兴趣,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还可以在巩固成语时进行听音猜词:“庐山瀑布”是什么?(一泻千里)“有嘴巴,没有舌头”是什么?……
2.比赛场
学生大都有好胜的心理,把竞赛引入语文课堂的某个环节,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常采用竞赛的方法。
如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第一次,要求学生读出荷花荷叶的颜色美,第二次便要读出荷花荷叶的生命力旺盛。学生又一次投入地练习,练得有滋有味,脸上都流露出了快活的表情。在朗读比赛时,都把自己最佳的朗读水平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个个读得声情并茂,读出了句子的韵律和情趣。竞赛的氛围,极强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学生感受到了夏天荷花荷叶的红的“别样”、绿的茂盛,同时,通过层递的语速和生动的表情把喜爱荷花荷叶的心情表现了出来,又训练了语感,提高了自己的朗读水平,真是一举两得。在指名读和齐声读中是难以达到这声情并茂,会文悟道的境界的。
3.辩论会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阅读过程是文本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由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的不同,读者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样也是如此,有时甚至产生相反的意见。这时,我就抓住机会让学生再次体会课文进行争辩。
如我在执教《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时,关于皮埃尔不救妻子坚持等待报信,有同学便提出:“皮埃尔夫妇租的是一条高速快艇,按理,正常时速每小时可以达到120海里。75海里半小时多就可以到达港口,救妻子再报信是完全可以的。”而许多同学不同意他们的意见。我便抓住契机,组织辩论。在辩论中,学生都想为证明自己正确,据理力争,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从而深刻地领会到“皮埃尔以妻子的死换来旅客的生,他是一个伟大的英雄!”的事实。通过生生的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在不断的辩论中激发出了许多创新火花,既获得了真知,又培养了善辩的能力。
4.小画室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画面感特别强。教学时,不妨让学生读读画画,透过对语言文字的领会感悟,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文字边在头脑里浮现画面,再描绘出来。在构思图画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人人动脑动手,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自己的作品。
如《小河与青草》,有声有色,画面感极强。在课文结束时,我让学生用图画把自己感受到的课文中的那条快乐又明亮的小河表现出来。大家兴趣盎然,在画画中既回顾了课文的内容,又根据自己独特的理解创作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5.表演台
许多童话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学生喜闻乐见。与其把时间耗在讲、问、答上,倒不如把学生引进故事之门,让他们担当故事角色,在“身临其境”的表演中,使语言文字内化,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教师出示人物头饰,说:“同学们,这篇文章人物个性鲜明,想不想来演一演,展现一下我们的表演才华?现在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揣摩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内心世界,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为了一个细节的至善至美,“导演们”争得面红耳赤,“演员们”不厌其烦地多次排练。在成果展示中,我又惊喜地看到学生卓越的才华。学生们自行布置了合理的场景,制作了精美的道具,准确地表达了人物的形象。表演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知识,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同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6.小作家
写话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如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教师布置写话任务:枪声响了,此时此刻,面对缓缓倒下的骡子,彭德怀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接着往下写……
对教材内容可以续写、改写、缩写……这样,课堂上学生不是听众,而是创作者,说不定以后还有人会成为作家呢。
7.小公民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这就给了学生无限的空间,各种文字材料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信息梳理的过程,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批判能力的培养都是应该完成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学提倡生活化,要求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是必行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把社会活动引入课堂,是教学贴近生活实际的反应。学生企盼做大人,喜欢充当社会角色,模仿成人进行交际。
如进行《2008,北京奥运你我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就可以举行现场采访活动:一部分同学扮演活动设计中的某个场所的人物,其余同学扮演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被采访的同学可自由说说自己的心情。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挑选采访对象,选择采访内容,如:你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奥运会比赛项目?2008年,你觉得北京会有哪些变化?同学们又有哪些变化?均以采访报道的形式叙述了自己的体验,在认识人和事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交际能力。学生们在社会职业的扮演中,充分地尝试了一种社会角色,并在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中真正地完成了知识意义的建构,这样的学习是那样的主动而有效!
像这样的模拟性实践活动还适合这样的课文,如描写优美风景的,可以让学生当广告员,设计宣传画,写广告语。如《春到梅花山》……游记和参观类的,可以让学生当导游,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总之,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感悟语言文字,感受社会生活。
三、课上给予学生质疑权
1.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前提
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远比通过教师教而获得知识效果好。教师应对学生的质疑,报以满腔热情。在初始阶段,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在方法上给予指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针对课题提问。
(2)从课文的语句、内容方面提问。
(3)从课后思考题中,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问。
(4)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提问。
(5)从语言的运用上提问。
(6)从标点符号的运用方面提问,特别要引导学生注意省略号、引号、叹号的使用,看看有什么值得提问的地方。
2.学习的过程往往是质疑——释疑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题,必须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和有的放矢的处理,这是发挥教师主动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教师不能一股脑儿把答案全盘告诉学生,而应“授之于渔”以培养学生通过思索,自求答案的良好读书习惯。在这过程中,教师善导最关键。要通过引导,使学生勤思考,多分析,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厚,从生疏一步步走向熟练。只有这样,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和谐统一,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才真正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