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2015-08-22 07:11王清敏
学周刊·中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尊重朗读兴趣

王清敏

摘要: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已成为摆在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中笔者从四方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语文课堂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  朗读  尊重

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公,淘汰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真正将学生以往“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成现在的“我要学”的主动状态,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简略的论述。

一、用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导火索。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任务的首要位置,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乐学、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自身素养也是一种魅力,它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要熟练掌握利用各种媒介获得信息的技能,养成不断接收新信息的良好习惯,努力在小学生心目中树立学识渊博的形象。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这是一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课文,教师要抓住中心,帮助学生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了解英雄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在教学结束时,我利用多媒体放了一段录像,学生情绪高涨,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形象,直观地感悟了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了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只有在情绪高昂的状态下学习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课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开端,在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的导入方式千篇一律,如同学们,你们的预习任务完成了吗?今天我们学习某某课,接下来就开始学习新知识等,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但没有新意,反而给学生带来的是陈旧、乏味的感受,何谈兴趣之有呢?因此,導入环节的设计上,我们得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学生,会喜欢什么样的导入方式,以此来设计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自主地去学习。

二、用朗读带动思维的积极性

让学生喜欢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读熟文章,而是在学生能够通读的基础上,使他们学会思考字里行间的内在联系、作者的心情及文章艺术所在等。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感情色彩非常浓厚的文章,很有必要借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朗读方式,学生不仅读熟了文章,更重要的是读出了情感,读出了文章的内涵,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特别是在分角色朗读时,我要求学生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心理特征,真正将自己置身于文章的情境之中,并读出人物情感,这样以来不仅读的学生认真,听的学生也精力集中、心潮澎湃。在这入情入境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震撼。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读一次文章,所体会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小学语文教材通俗易懂,能在多方面启迪学生心智,让学生有所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再通过朗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初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即可,再次阅读的时候,就要启发学生想一想:你的眼前、你的脑海里都浮现出了什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帮助。如此一来,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教学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下轻松完成。

三、用尊重激发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传统的课堂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成了学生的枷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往往会感觉到这个枷锁对自己的束缚力越来越强。这是为什么呢?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宰课堂,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即使有师生会话,那也是简单的问与答,回答错了还会受到批评,所以学生只好保持沉默。对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尤其是语文课,多数文章都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表演、畅所欲言。如《狐假虎威》一课的教学采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就非常合适。学生自由分组、自由结合,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参与兴趣十分高涨,表演的也十分生动形象。表演结束后,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了解,而且深刻体会了故事的内涵和背后的道理。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做精彩点评即可,其余的时间尽可袖手旁观。

四、用赏识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学习效果最好。”教学中,教师只有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学生,使学生经常受到赏识,并感动他们的心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一旦受到了赏识,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学生的学习及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鼓励学生,我特制了一些小奖状,准备了一些小奖品(铅笔、笔记本、橡皮、糖果等),只要学生有所进步,就相应发放奖品加以鼓励。虽然这样小小的物品每个学生的家庭都不缺少,但在学生心里它是奖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的荣誉,自然会感到此物的珍贵,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其进取心也会更加迫切,这就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真寻找学生的喜好,并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育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赏识和奖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绽放出迷人的魅力。

猜你喜欢
尊重朗读兴趣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