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琪
【摘要】本文从输入输出理论角度出发,阐释英文歌曲运用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优势,即能激发学生兴趣,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课堂活动。并针对英语歌曲运用于口语教学提出建议,设计了选歌,准备,活动设计及课后拓展等教学步骤。
【关键词】输入 输出 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04-02
一、引言
教育部2007年1月颁布的《大学生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1]。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并不高,突出地表现为口头表达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多数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是:输入与输出的比例普遍存在着严重失衡的现象。相关调查显示,学习者接受输入的时间占学习总体时间的80%以上,其中主要为词汇和短语输入,在课堂学习中,学习者极少有语言输出机会,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输入,这使得学生口语水平提高极其缓慢。
二、英文歌曲運用于口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Krashen的输入理论
输入是指二语学习者所接触的目标语材料,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外语教学模式深受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影响。Krashen认为人类只有通过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输入才能习得语言[2],而语言的习得是靠获得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他提出著名的“i+1”假说,“i”指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而“i+1”指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亦即学习者经过努力能达到的语言水平。该理论强调输入的内容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应适当高于学习者目前的水平。他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应该具备4个特点:第一,输入应是可理解的,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第二,输入应是有趣而且相关的,新颖有趣切题的语言材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语言习得事半功倍;第三,输入不应该过分强调语法;第四,要有足够的输入量,它需要学习者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会话。运用这一理论,将适合的英文歌曲运用于口语教学中,可以使学习者提高其语言能力,并提供协助理解语言的语境线索。学生会接触到大量具有实际意义、生动有趣并且有所关联的信息。为了听懂新输入的语言,学习者会求助于以前的知识经验或利用语境、上下文等进行判断。通过努力,学习者理解了语言输入中“难以理解的成分”,从而使语言习得取得进步。英文歌曲就是这样一种可以给学习者提供自然习得语言的生动方式。
(二)Swain的输出理论
20世纪80年代,Swain等人根据加拿大法语沉浸式课堂教学的研究,提出了“输出假说”的理论,该理论指出仅仅依靠可理解的输入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流利的使用语言,可理解的输出也同样重要。因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所涉及的认知过程不同,输入重在理解,而输出不仅要先理解,更要注意输出时的语言形式,认知过程更加复杂。听英文歌曲让学生接受多种感官的刺激是信息输入阶段,学生根据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反复进行产出性语言实践,这一过程符合Harmer提出的输入—吸收—输出之间平衡的理论。他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通过听觉和视觉大量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读,接触和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形式结构和交际功能;其次要让学生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在多种活动中反复操练,消化加工,使之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内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最后让学生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知识重新组织,在新的交际情景下以口头或笔头方式表达出来,把握语言的交际功能,有效地交流信息。输入、输出,环环相扣,组成有机整体,全面兼顾,平衡发展[3]。同时,输出还有助于促进学习者不断发现所需学习的内容。当学生用英语表达时,往往发现自己想表达与能表达之间存在差距,这时学习者会努力习得或从记忆中搜寻表达法。那么在以后的输入过程中,一旦遇到该表达法,就会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从而加深印象,并记住该词汇。所以,输出还能强化对语言输入的注意和语言的吸收。
三、英文歌曲运用于口语教学的优势
(一)运用英文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教学资源冗长单调,学生很难沉浸其中,时间长了,会产生枯燥感,厌烦感。与传统教学资源不同,带有MV 的英文歌曲,一般都短小精悍,将声音与影像相结合,语言信息与特定情境相结合,深得学生喜爱。课堂上穿插一首英文歌曲,不仅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获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将英文歌曲引入教学正符合从感知到理解的认识规律。
(二)运用英文歌曲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1)语言输入的真实性
Rost(2005)曾经强调了听力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即真实性原则: 语言应该旨在真实,即使用母语的人自然使用该语言时涉及的特点: 如语速、节奏、语调、停顿等[4]。这些细小的技巧都是纯正英语的体现,经过反复聆听,跟唱,潜移默化中模仿纯正发音,增加词汇量,有效记忆经典句型,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及语言习惯,培养出良好的英语语感。从这点上看,英文歌曲所提供的是真实的语言输入。而歌曲中描述的故事、情景多种多样,语言充满了变化和模糊,需要学生进行内化进而表述,而在现实交际中学生也需要处理以上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歌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度较高”的材料。
比如在《寂静之声(Sound of Silence)》中,有这样几句, Neath the halo of a street lamp, I turned my collar to the cold and damp. 第一句中neath是beneath的口语化表达形式,相似的还有口语中用cause 代替because。第二句中cold-and需要连读,and-damp的两个/d/出现了略读现象。再比如歌词中的这几句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人们说而不言),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听而不闻),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人们创造歌曲却唱不出声来),看似矛盾然而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这里联系歌曲上下文可以理解在如此强烈的灯光下,他看见了成千上万的人。这些人在谈话,但是谈话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所以是talking without speaking;受话的一方则是左耳听右耳出,心不在焉,所以是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歌曲talk、speak、 hear、listen 这么常用简单的字汇作巧妙的并列而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让学生领会到地道英语表达的魅力。
(2)语言输出的真实性
外语学习中的“真实性”,其意义不仅限于语言方面。Widdowson 提出的“真实性” 就强调了学生和材料之间的互动性,即“读者( 或听者) 与包含了作者( 或说话人) 意图的文章( 或说的话) 之间的一种互动性”[4]。英文歌曲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供了形象生动的素材和形式各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围绕所学习歌曲设计语言输出活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批判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精心挑选的英文歌曲加上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口语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输出具有情感性、真实性。
围绕所学习英文歌曲,比如对于歌曲《寂静之声(Sound of Silence)》,从这一点上看,教师便可以让同学发表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一下对歌曲的个人理解( 听后感) 、对几句重点歌词的理解(如上文提到的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人们说而不言,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听而不闻,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人们创造歌曲却唱不出声来这几句的歌词的理解),或者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描述或是让学生描述一下歌曲中故事发生的情景、歌曲中人物的情绪,或者结合那一时期美国历史和文化背景对歌曲做口头赏析,或者让同学讨论对歌曲主题的理解与认识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无不让学生把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对歌曲的理解进行综合运用,这一过程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而且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3)语言文化的真实性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一方面,语言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文化与语言相辅相成,互相制约。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语言技能,还包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实现有效的对外交流,仅靠语言是不够的,还要依靠对异域文化的理解。歌曲通过对不同故事、人物、情景、心情的刻画去折射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它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民族文化,包括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通过对歌曲语言的学习理解可以使学生了解西方的社会习俗、交际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内容。
在对歌曲《寂静之声(Sound of Silence)》的赏析中,想要理解歌曲的内涵和主题,就不得不深入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该歌曲可以说是60年代美国动荡社会的一面镜子,它的曲调虽然舒缓轻柔,歌词却犀利深刻。该曲针砭时弊,并试图寻求出路。歌中的经典歌词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人们说而不言),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听而不闻),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人们创造歌曲却唱不出声来)锋芒直指物质世界中世人言不及义、冷淡麻木、苟且偷生的生存态度,鲜明地刻画出60年代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异化心理。毫无目的的生活使他们盲目崇拜,自甘堕落,而最终的出路便是去打破那象征压抑的寂静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敞开心扉去追寻梦想。
(三)运用英文歌曲提供丰富的课堂活动
英文歌曲在课堂上可以减少学生的焦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听说机会,有助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输出活动。利用歌曲进行口语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会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
以引入歌曲《寂静之声(Sound of Silence)》到大学口语课堂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备唱、教唱、模仿、正音、演唱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帮助同学们提高口语能力。而对于英文歌曲的主题、背景、文化、遣词等,学生如果觉得有话可说,教师可以组织赏析、讨论和辩论等各种口语活动,在欣赏英文歌曲的同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将其在歌曲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呈现出来,使其语言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达到强化口语和深化思想的目的。
四、英文歌曲运用于口语课堂的教学步骤
(一)选择合适的英文歌曲
不是所有歌曲都适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因此教师应把好第一关,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英文歌曲。首先,要选择与学生所学英语口音相近的语音内容歌曲;其次,应注意区分歌词难度的层次性,教师应正确预测所面授班级的英语水平,选择难度相当的歌曲,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并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再次,应注意歌词内容的健康性,最好选择具有激励、鞭策和引导作用的励志歌曲。笔者认为,可以给低年级的学生选用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Do,Re,Me》或者经典歌曲《当我们接触时(Sometimes when we touch)》和《天长地久(Longer)》等简单易懂的歌曲,可以给高年级的学生选用语言难度略大、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歌曲,如《加州旅馆(Hotel California)》、《天堂里的另一天﹙Another Day in Paradise)》和《寂静之声(Sound of Silence)》等等。
(二)欣赏歌曲前的准备
教师选定歌曲后,要就歌曲创作背景,歌手以及作者的生平,歌词的内容及内涵,涉及到的语言点等方面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细致了解,充实教学内容, 使学生透过一首歌了解到多一些的西方文化知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指导与任务布置来促进同学对歌曲进行更好的理解与学习。比如,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就音乐这个话题进行个性化表达及讨论。比如以个人为单位,准备3 分钟个人陈述回答音乐相关问题。如What kinds of music do you know? Whats your favorite English \ Chinese Song? Why do you like it? What are the songs about? Describe the story in the songs…诸如让学生回答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歌里表达什么之类的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老师在学生回答后,需要适时进行总结评价。艺术的评价是主观的,没有对错,但要评价要基于基本的事实,不能夸夸其谈,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
(三)欣赏歌曲时的活动
听歌曲前,教师先提出问题,诸如歌曲的主题是什么,歌曲的大意是什么,歌曲给人什么样的感觉等等。然后进行学生听歌曲时,不看字幕,而是欣赏MV,通过捕捉歌词中的关键词以及MV 的表达,来猜测歌曲表达的主题。事先将全班划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在听的基础上来表达自己想法。泛听后,学生对作品有了大致了解,教师再来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个人经历,丰富学生对歌曲的了解。然后精听歌曲,努力听懂歌词的细节,可以用听写的方式,让学生逐句听写,也可以用完形填空的方式,事先将歌词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甚至是短句空出,让学生边听边将歌词补充完整,以达到训练听力的效果。组织学生朗读歌词,发现并纠正学生读音问题,提醒学生尤其注意重读,略读,连读等问题。对歌词中的语言点,教师要做出重点解释,加深学生印象。最后,组织学生跟唱曲,以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欣赏歌曲后的拓展
学习后,教师要与学生开展互动教学,进行多种口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内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对所看所学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拓展,组织学生就歌词表现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甚至作者,歌手的经历,MV 等方方面面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阐述,尽量准确表达自身感想,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尽量要求使用歌词中的句子或短语,重视模仿。适当的背诵和模仿可以缩短学生外语加工的过程,帮助学生较理想自如地运用目的语。同时,小组活动的形式可以弥补班级人数多、学生开口机会少的矛盾,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克服怕羞、焦虑,建立起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减少输入过程的情感过滤,使输出更有效[5]。
英文歌曲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把英文歌曲引入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实现了科技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实现了学习与娱乐的完美融合。将原版电影应用到大学口语课堂不仅提供丰富的可理解性输入,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英语输出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能力。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关注英语语言表达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与概况,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进步 ; 而学生对从注重语言形式到重视表达内容, 从学习语言到接受新的观念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会有更新的认识和理解。广大教师和研究者们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使英文歌曲成为辅助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1982
[3]尤其达.输入与输出并举,提高英语应用能力[J].外语界,2001(6):40-43
[4]Stern H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劉晓莉.从输入与输出谈视听说教学[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