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多维度阅读小说

2015-07-06 22:13张桂霞
南北桥 2015年1期
关键词:引导阅读小说

张桂霞

【摘    要】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小说往往有曲折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下面我们就如何教会学生多维度的阅读小说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说  阅读  引导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029

在教材中我们所学习的小说,往往承载着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在阅读时是担负着学习任务的。教师们在教学时往往会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引导学生去分析、学习文本。如:复述故事情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赏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进而挖掘作品的主题等等。这就使它成为了一个纯粹的学习材料,从而丧失了它作为文学作品给人带来的欣赏愉悦。并且这种教学引导也束缚了学生对作品更全面、更深刻、更自由的理解。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时代、不同个性的读者对同一个作品将会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每一个读者读作品时其实都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他对作品的理解必然受到他自身情感、已有知识、所处环境以及价值取向、是非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对一个小说进行深入全面的解读,我们教师就要站在更高的高度,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大纲要求来进行教学。我们要明确,我们不仅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小说文体的相关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多维度地解读小说。

首先,我们应该从最基本教学目标出发来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小说。教材中的每一篇小说大纲都有名确定性的目标要求,这是从德育和智育的需要出发制定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就要引导学生作这样主流的认知。例如九年级上册19课《范进中举》,我们就要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范进、胡屠户和张乡绅等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作品批判的是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当时极端虚伪和恶劣的社会风气。又如《水浒传》,教材将其定义为“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在九年级上册17课《智取生辰纲》中,就要引导学生从白日鼠白胜所唱的歌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中窥见当时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让同学们了解当时统治阶级的残暴不仁,对穷苦百姓的无情搜刮,从而理解官逼民反的道理。当然,对这些作品所客观具有的文学和历史价值,是历代以来学术界形成了共识的,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就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对作品做正确理解,这样才不至于有认识上的偏差。这个维度的引导是服务于教学教育目标的,承载着教学目标任务。

第二,要引导学生回归到作者本人的位置去阅读小说,要理解作者本人打算塑造一个怎样的人物,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寄寓一种怎样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观照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的时代背景等情况,否则就难以把握作者的创作初衷。例如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其立场是鲜明的褒蜀抑魏,小说把刘备塑造成一位仁厚礼贤的明君,把诸葛亮塑造成了神一样的人,最终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把关羽、张飞、赵子龙等人塑造成武艺高强、忠肝义胆的英雄,特别是关羽,他成了中国的战神,后来更是成了许多行业拜的祖师爷,生意人祈求他保佑生意兴隆,连剃头匠和青帮也拜关二爷,真是难以估量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写张飞大吼一声可以让桥断水倒流,何其雄壮!赵子龙在百万敌军中三进三出救出幼主,其忠心与勇猛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写曹操呢,则把他写成了一个反复无常,心胸狭隘的奸臣。这样的个人立场因为《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而影响了几百年来民间对曹操的认识,连戏剧表演中曹操的脸谱都是白色的,代表奸臣。其实,翻开史书,我们就会发现,《三国演义》里的人物,都是经过罗贯中内心评价后描写的人物。它不等同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如果返观历史,由《三国志》的记载,我们就可以看到,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策划并指挥了多起经典的战争,如赤壁之战。但是有关他设坛施法借东风则纯属神化性的描写,掺杂了罗贯中强烈的个人崇拜情绪。甚至有许多战例,其实并非诸葛亮首创,却直接把专利权给了诸葛亮。如空城计本是曹操最先使用的疑兵之计,后来却成了诸葛亮最为经典的战例之一,这对曹操是多么不公平呀!而曹操,本是历史上的一位大英雄,他是诗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气度与胸怀,他的军事谋略令当世众多英雄贤士折服,从而愿意效力其麾下,最终使曹魏政权在三国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为晋统一三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一文中,作者却把曹操塑造成了一个猜疑、嫉妒、虚伪狡诈的卑鄙小人,这与历史真实是不相符合的。我们在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理智地对待这种现象,要让他们明白《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不过是罗贯中心里的曹操,诸葛亮是罗贯中心里的诸葛亮。只要了解了罗贯中的立场,情感倾向,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把曹操写成那样的曹操,把诸葛亮写成那样的诸葛亮了。因为他始终把刘备看作汉室正统,因此曹操就是窃命奸臣,奸臣于是被个人情绪地丑化了。这其实是罗贯中自己的封建正统思想在作祟。

只要学生能从作者立场、小说创作背景出发来解读小说,对作品的理解必然要深刻客观许多。

第三,我们要引导学生独立地、完全自由地阅读小说。不管是从大纲的要求还是探查作者的创作初衷的阅读,都是受约束的阅读。学生其实还有许多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不同的学生会读出完全不同的“同一个人”来。在小说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并鼓励学生进行这种创造性地个性化阅读。学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在教学《杨修之死》一文时,有一个问题是:你觉得文中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许多学生在潜意识中就会依照文中的情节得出结论,用“多疑、猜忌、嫉妒、狡诈、卑鄙、虚伪”等词语来评价曹操。于是我提示他们,你心里怎么看的就怎么说,不必根据我上课过程中的态度,说你们心里真实的看法。于是马上有学生发言说:“我觉得曹操是一个英雄,他有王者的魄力。楊修自恃才高,目无军纪,扰乱军心理应重处,以儆效尤,否则军心一乱,战争不是儿戏,后果不堪设想,曹操当机立断,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这是必需的”。接着孩子们就纷纷发言,十分精彩。他们都不再仅仅囿于个人好恶,而是能从大局出发,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来评价曹操,这就是一种大智慧,是认知水平的一种飞跃!

总之,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维度的去阅读小说,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认知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才会更全面更深刻。

猜你喜欢
引导阅读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