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维
【摘 要】生物,是一门充满生命及生气的学科。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可以感受生命,感受环境,感悟生活。为了使得教学与生活更加贴近,为了使教学更具有实际意义,生物课本内容在编排上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作为生物教师,应当合理地利用生物课本进行教学,用我们的智慧、能力去丰富初中生物的教学课堂,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的生物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 丰富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011
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相信部分教师及学生都持着这样的观点:“生物的教学、学习主要是为了中考的背水一战,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做出选择。”因而,教师将教学重心都放在了生物知识表面的理解及掌握,学生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答题的正确率上。教学及学习上的偏离不仅违背了生物课本的意愿,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偏离正确的教学、学习轨道只会让教师、学生感觉生物知识的乏味,并不能真切地去体会生物知识的实际意义及分量。作为生物教师,应当保证自身的正确教育理念,并将投射到生物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用教学的实际行动丰富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就个人经验而言,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丰富生物教学。
一、正确利用生物课本
作为生物教师,对于生物的基础专业知识并不陌生。经过多年的教学磨炼,相信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正是这些成就铸就了可能让生物教师逐渐地忘却生物课本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上更多时候是根据个人经验及知识的总结来展开教学的。当然,这种知识的规划及精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初中生学习生物的压力,也是为了辅助初中生尽快熟悉生物学科的学习。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能会导致初中生对生物课本的忽略,从而导致初中生对生物课本中基础知识描述的模糊概念。可见,生物课本对于初中生的知识基础建立是重要而关键的。生物课本除了将基础知识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讲解,在已经完成更新的生物课本中增加了更具魅力的新章节内容。例如:《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学与文学》、《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科学家的故事》等。就个人而言,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不仅是对生物课本的丰富,更是为教师丰富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生物教师,理应充分、正确地利用课本,为学生设计更为丰富的生物课堂。
(一)描述故事,讲解历史
在目前的初中生物课本中,根据教学的相关知识,在本章节内容的结束部分增加了些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关于生物学家的研究过程,有的是关于生物学的某种学说。这些故事给教学,给学习带来的积极意义,取决于生物教师的教学安排及行动。有的教师可能会忽略,可能将作为课外故事让学生课外自行阅读,也可能只是在课堂上的草草了之。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忽略了课本拓展知识的意义,也无法调整课堂教学的氛围。面对这部分的知识教学,教师可以选择“描述故事,讲解历史”。正是由于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知识进行描述,根据课本故事,加上教师个人的理解、知识,有能力将这段故事完整而又简单地向学生描述。当然,课本中故事的记载是否完善,是否还有后继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及学科发展史,从而了解全面而权威的科学家故事及生物成果的发展。教师的描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过去、现在及发展,也可以引领、鼓舞学生主动地去收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增加学生的课后学习兴趣。
(二)领略文学,感受生物
何为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则称为生物,当然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特征: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新陈代谢的特征;有应激性;有生长、发育、生殖的现象;有遗传和变异特征;适应一定的环境。这就是对生物的定义。由此可以简单看出,生物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是有程序、有规律、有总结性的。的确,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规律,讲究规矩,但是同时也束缚了课堂上的发展。生物知识类似科学性知识,它的准确,它的规范可能给学生带去更多的感觉是生硬。课堂上的规矩、规律已经对学生的思维、情感造成了一定的束缚,毫无生趣的知识收获及理解可能会更加影响课堂学习的氛围。作为生物教师,可以尝试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让初中生学会体会生物的情感,从情感上的共鸣去感受生物的存在意义。文学的作用能将生物拟人化,能赋予给生物人的思想,从一种感性、生动的角度记载生物的成长。例如:课本中《寄予植物的情怀》,让学生通过领略文学感受另一番生物世界,这对于初中生的学习情感、兴趣及态度都是有着积极影响作用的。即使是教学生物,作为教师还应借助其他力量调整课堂氛围,让生物教学有生命,有灵魂,有意义。
二、学会收获生活中的“生物”
学习知识是增加学生的知识阅历,当储备了一定的知识阅历,才有能力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因此,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为了生活而学习。对于生物教师而言,教师不仅要看到生物知识的理论性,还要看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如此,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将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才能更好地教導初中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并且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收获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能都与生物知识相关联,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当然还要有积极的思维及敢于质疑的勇气。例如:温室效应现象是目前世界关注的话题,根据新闻中专家的讲解,他们用详细的生物学知识解释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这就是生活中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方式不同了,是根据实际生活现象进行地反思维教学,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学环境不同了,一个开阔的空间、领域,人们有了言论自由,可以提出个人的观点。当然,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是大量存在的,可能太多的观点反而导致了初中生的思想混乱。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生活中生物现象或者结论的疑问,通过交流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动向,辅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物知识体系。生活中的“生物学”还可以帮助初中生记忆知识,理解知识。例如: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食物,根据食物的种类,学生可以联想到其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或者该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这就在生活的同时开展了学习活动,通过生活经历去加深对生物知识的印象,从而真正做到生活与学习的相互促进。
教学活动本应是多姿多彩的,教学方式也是灵活多变的。作为生物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与生活的特点,并融洽结合,从而为生物课堂的丰富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