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问题情境的案例分析

2015-07-06 07:58蔡红
南北桥 2015年1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问题情境自主学习

蔡红

【摘    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實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由此可以看出,如何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已被提升了新的高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问题情境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001

21世纪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目前的数学教学状态不容乐观。学生对于数学,不是喜爱,不是主动的学习,而是迫于考试的无奈,没有选择的选择。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对此进行研究,是新课标的指引,更是有效改善教学状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能力的必然选择。

一、案例事件

本案例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孕育新知。通过多媒体演示故宫建筑,并通过旁白生动的描述,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出并孕育了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用问题串层层递进,让学生边动手边动脑,再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轴对称和成轴对称的概念,并用表格式的归纳加深学生对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以此突出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第三环节:尝试应用,巩固新知。用闯关的形式通过欣赏、猜想、推理、说明生活中成轴对称的美无处不在,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推理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第四环节:放飞想象,体验创造。让学生自己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轴对称图形,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第五环节:反思盘点,整合新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回忆,通过反思、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巩固知识技能,提高认知水平。

第六环节:知识拓展,深化提高。向学生展示飞机的对称、闹钟的对称、人的眼睛的对称使学生知道对称不仅是为了美观还有许多科学道理。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

第七环节:实践应用,解决问题。精心设计的练习,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所有学生都有所发展。

二、案例分析

本节课,内容上凸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课程理念,设计上充满“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课程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将教学设计中的五个片段呈现如下,来具体说明如何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

1.活动一: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生动地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

问题1: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问题2:这些图形的对称有什么特点呢?

活动二:折一折,找对称轴。

分析:教师以一段视频展示大气恢弘、而又无处不体现对称美的故宫建筑,并配以旁白吸引学生的眼球,既孕育了新知,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对学生的爱国情操进行了一次不显山不露水的陶冶。该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2.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在纸的一面,用笔尖扎出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将纸打开铺平,画出折痕,用笔连接折痕两侧的三个点,形成两个三角形。

问题1: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点有什么关系?(结论: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点是对称的)。

问题2:为什么是对称的?(学生思考得出:因为它们沿着折痕对折能完全重合)。

问题3:这两个三角形对称吗?为什么?(给出新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判断)。

问题4:举例找出生活中成轴对称的现象。

问题5:总结归纳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并填表。

分析: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用问题串层层递进,让学生边动手边动脑,再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轴对称和成轴对称的概念,突出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该环节中问题情境的利用极其到位,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闯关,看谁能通关。

第一关:给出两个三角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让学生找出对称点以及写,出角的度数。

第二关:欣赏一幅风景画,让学生找出画中的轴对称图形。

第三关:给出镜面成像后的数字,让学生猜出原数字是什么?

分析:利用闯关的形式,通过欣赏、猜想、推理、说明生活中成轴对称的美无处不在,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推理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使得学生更主动的参与,主动的探究,主动的学习。

4.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图案设计,一起画出富有特色的轴对称图形。

分析:对称既是一个数学概念,又是一个美学概念,在该部分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更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和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取得了哪些经验教训?

分析:通过反思、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巩固知识技能,提高认知水平。

该案例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七个环节:创设情境孕育新知——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尝试应用巩固新知——放飞想象体验创造——反思盘点整合新知——知识拓展深化提高——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每一环节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展开。既符合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案例启示

该案例中生动形象的课件制作,和安排合理的学生活动使本节课生动、有趣、有效。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学习、促进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关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很好的达成了预设的三维目标,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给予我们启示:(1)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仅在(下转第97页)(上接第1页)新课引入环节,可以处于一节课的任意环节。(2)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创设不同类型的情境。

参考文献

[1]陈军洪.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11,(2):115.

[2]马海燕.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数学自主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8):36.

[3]刘俊浅.谈数学自主学习的情境创设[J].数学大世界,2010,(4):35.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问题情境自主学习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