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不“退”则“进”

2015-07-06 11:17汪惠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8期
关键词:逆向思维质疑小学数学

汪惠敏

【摘要】 以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为目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旨在为广大教师构建有效课堂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逆向思维;质疑

逆向思维即求异思维,意指从事物的反面看问题,又指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都处于基础阶段,学习意识不强烈,在学习过程中易于受到外界的干扰. 因此,教师必须要抓住引导学生质疑和提问两个重点,只有使小学生养成质疑意识并通过提问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真正形成逆向思维,进而,也才能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意识,使他们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和成长. 对此,本文围绕引发学生质疑和课堂提问两个层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旨在为广大教师构建有效课堂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引发质疑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其内部结构都是一个个的事例,如学习中的读、做、思,生活中的刷牙、吃饭、睡眠. 既然是事例,就包含了动机、过程和结果,也包含了事例的性质和内在规律. 由此可见,学习和生活都是哲学,哲学是对思想的前提批判,而前提批判则正是逆向思维的外在表现. 因此,只有质疑,才能客观认识学习和生活中事例的本质,发现其内在规律,养成逆向思维,从而更好的规划学习和生活.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质疑思维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除了宣传质疑的优点及其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之外,还需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学会对任何事都怀有质疑态度,懂得用质疑来避免错误. 认知冲突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冲突,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让儿童深刻的记住一件事,就必须要让他们客观认识对与错,并了解“对”的思路会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什么影响,“错”的思路会带来哪些后果,使学生在对与错的冲突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树立质疑意识.

如“乘法口诀”一课,在课堂上,笔者发现一些学生仍然用“几个几”来表示乘法,由此导致了他们学习乘法口诀比较困难,對此,笔者让已掌握乘法的学生与存在相异构想的学生进行实验比较. 首先由笔者出题:12 × 18 = ?让两组学生分别计算结果. 最后,已掌握乘法公式的学生全部又快又好的完成了解答,而存在相异构想的学生还在笨拙的用加法计算. 而最后通过笔者的引导,存在相异构想的学生终于领会了乘法的快捷效率,并由此而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产生质疑,最终突破思维障碍,形成质疑思维.

从表面看来,这仅是课堂上的一个小小的插曲;然而,其背后隐藏着的,是学生的相异构想和质疑习惯. 因此,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引发小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小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引导学生课堂提问,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课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问题产生于新知识与学生已知的碰撞之中,“该怎样计算?”、“该怎样解答?”这些疑问,以教师引导教学的预期结果,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举措.

如“混合运算”一课,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懂得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哪一种运算占据优先权,而引导学生课堂提问也蕴含其中,教师可利用算式引发学生质疑,利用设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善于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

在课堂开篇,笔者首先为学生列出算式,并提出问题.

算式:① 12 × 14 = ?16 × 18=?② 12 × 14 + 16 × 18 = ?

提出问题:将算式①中两道乘法算式的结果相加,最终的和是什么?计算算式②,最终的计算结果又是多少?

引发质疑:算式①的和和算式②的计算结果有什么关系?

生:第一个算式的和是456,第二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3312.

师:那么,两者存在哪些关系呢?第二算式的表示方法正确吗?

导入生活实例:在一片人工栽植的树林里,为了便于维护车辆在林中穿行,设计人员将整片树林设计成了“一片树林+一片树林”的排列方式,中间留出车辆专用道. 现在工人想要计算整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木,但他目前只知道,第一片树林横向排列是12棵树,竖向排列是14棵树,第二片树林横排是5棵树,竖排是7棵树. 那么,他怎样才能既快速又准确的计算出整片树林的树木数量呢?

引发质疑:加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讨论并思考:假如用乘法计算,那么“5 × 7”仅是说明了“一片树林”在“整片树林”中的数量分布,要准确计算“整片树林”中共计有多少棵树木,必须要列出算式:5 × 7加12 × 14,这样才能算出整片树林的树木数量.

列出算式:5 × 7 + 12 × 14 = 180.

在此基础上,由此算式而引发质疑,则需教师转换算式方式,例如:抛却实例,假如将“5 × 7 + 12 × 14”转化为“5 + 7 × 12 × 14”,那么,我们又应当怎样计算呢?

引发质疑:几个几乘以几个几的运算方法.

讨论并思考:显然,按照算式中的加号和乘号计算得出的结果是不正确的,要得出这个算式的正确答案,必须要采用“几个几”乘以“几个几”的方式,而在这一算式中,“几个几”又该怎样表达呢?

师生总结:利用括号将“几个几”括起来,在计算的时候优先计算加法,最后计算乘法,而在减法和除法运算中也是如此.

结 语

综上,小学生逆向思维的养成源于不断质疑,严格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精神,是对世界万物都怀有质疑态度,不客观认识事物本质而不罢休的一种探索精神. 只有培养小学生的这种精神,逆向思维的养成才能彰显意义,而小学数学教学也才能收获价值,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逆向思维质疑小学数学
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独立思考成就独家新闻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