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探析

2015-07-06 23:25张芬
新课程·小学 2015年5期

张芬

摘 要: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通常都知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到底如何因材施教,却是各界一直探讨的问题。就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做出了具体的探讨与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困生;教学转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为了追求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人离开自己居住的故乡,走出农村,走进城市,而他们的子女就留给了父母照顾,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学困生问题是现在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留守儿童学困生问题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但又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留守儿童学困生的特点

1.身体健康状况低下,学习精力不足

据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都较差,生活起居,尤其是在饮食上跟不上儿童成长阶段所需的营养,再加上所居住的环境缺乏完善的医疗设备,造成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营养不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状态。这些原因致使学习成绩下降,引起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2.严重的自卑等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学困生大多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感觉到孤独和缺少安全感,再加上家庭经济生活的拮据,导致其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沟通,在学习上有问题不愿提问。俗话说:“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也就显然的了。又因为长久的学习落后状态促使其自卑感的产生,学生之间相互对比之后,更容易否定自我,对自身现有的状态感到失望,容易脱离群体。

3.学习习惯差

根据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调查了解和“诊断”,发现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还有个共同点:学习习惯差。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得到完整的爱。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很少或者是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自控能力差的儿童变得不上进,甚至自暴自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与建议

1.关心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

留守儿童一般由家中的老人照顾,由于老人的身体体能和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陪伴和指导,留守儿童的身体得不到适当的锻炼。为帮助留守儿童学困生逐渐转化,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应加强其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较弱,尤其是作为留守儿童,其心理承受能力更是不堪一击,尊重留守儿童,多给予鼓励与引导,使其心智走上正确的轨道。

2.改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

据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的儿童易多动、冲动,行为问题也更多。注意力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始终,只有维持正常的注意力水平,才能有效地进行各项活动。注意力的集中与否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困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使其从体验中获得知识的乐趣;在课外,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或科普读物等课外读物吸引他们,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给予留守儿童学困生更多的关爱

留守儿童学困生是因缺少父母的关爱而直接导致的,在帮助其转化的过程中应让留守儿童更多地感受到除父母之爱以外更多的关爱,主要从教师和同学着手,来温暖他们幼小、渴望被关爱的心灵。很多留守儿童学困生因学习差,易被老师忽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遥远。授课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应用贴心的语言和他们进行交流,用喜爱的眼光去关注他们,用关爱的肢体语言去抚慰他们,真诚对待他们,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当众大力表扬,当他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只知道单纯的死记硬背来记忆知识时,教师根据其自身的情况教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和督促他们来实践;学生之间,主动帮助留守儿童学困生解决遇到的难题,并主动邀请其加入各种游戏,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关心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家庭情况

留守儿童学困生的父母大都常年外出务工,将其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有的是托付给亲戚照管,也有的是留守儿童自己照顾自己,甚至有的还要照顾弟弟妹妹等家人。打电话是大部分留守儿童学困生与父母联系沟通的方式。学校教师应主动与家长定期沟通交流,指导家长们督促端正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并通过定期的家访来了解其生活学习发展状况,将其表现及时告知远在他乡的父母,由父母、家长、照管人一起及时对留守儿童学困生采取帮助措施。

留守儿童学困生展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全面关心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身体、心理、学业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需要学生、教师、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帮助留守儿童学困生向健康正确的方向转化,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张华,陈华喜.关爱留守儿童后进生[J].杏林园地,2012(5).

编辑 王团兰